系统化护理模式对重症医学科重症肺炎患者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1
/ 2

系统化护理模式对重症医学科重症肺炎患者的影响

王芯玥

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攀钢医院密地院区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四川攀枝花 617000

【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医学科重症肺炎患者运用系统化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共计84例,是2023年3月-2024年3月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用奇偶数列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实施系统化护理和传统化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在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试验组比对照组用时更短,统计学有意义(P<0.05)。试验组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重症医学科重症肺炎患者运用系统化护理模式,对促进病情恢复、预防并发症有促进作用,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系统化护理;重症医学科;重症肺炎

重症肺炎是一种发展快、病情重的疾病,不仅会有咳痰、咳嗽、发热等症状,还会伴随低血压、休克等症状[1]。如果未进行有效控制病情,将引发急性肺水肿、心衰、肾衰等并发症。传统的护理方式缺少系统性和科学性,所以并不能达到理想护理效果。而系统化护理,是一种符合现代化理念的护理模式,能提高护理质量,能为患者机体恢复提供有力帮助。本院将其应用到重症肺炎护理中,为探究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入84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2023年3月-2024年3月,通过奇偶数列法将其分成两组。试验组(n=42):年龄段38-77岁,均值(51.27±6.42)岁,包括20例女性患者和22例男性患者;对照组(n=42):年龄段40-76岁,均值(51.41±6.26)岁,包括19例女性患者和23例男性患者。上述资料两组之间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将传统护理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并根据医嘱规范给药;调节室内湿度和温度;患者采取鼻饲喂养的方式,每次200mL,温度35℃左右;及时吸痰,避免堵塞呼吸道或发生误吸;加强并发症预防和护理。

将系统化护理模式给予试验组患者,具体方法如下:

1.1.1呼吸湿化护理:将无菌生理盐水装入湿化管中,其中一端与人工气道相连,另一端与氧气相连,根据患者痰液性状调节流速和湿度;如果无拍背禁忌症,可以通过扣背以促进痰液排出;如存在禁忌症,配合吸痰操作,保证呼吸道畅通。

1.1.2 鼻肠管护理:①留置鼻肠管之前告知家属,说明留置的作用和重要性,提高配合度;鼻肠管置入8-12小时展开X线检查,保证抵达位置正确,为了防止发生意外拔管情况,需将鼻肠管固定好。②注入营养液之前和之后的4-6小时,均需要使用生理盐水冲管,操作中如果阻力较大,需要停止冲管,防止发生堵管情况。③如果患者有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严格遵循无菌化原则,调整营养液配比,初始阶段速度为30mL/h,12小时后再缓慢的增加;如果出现严重的腹泻症状,需要检查患者排便次数、排便性质、排便量以及肠鸣音等情况。④每天留置鼻肠管侧的鼻孔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并进行两次口腔护理。

1.1.3 皮肤护理:每间隔两个小时帮助患者调整一次体位,避免长时间受压,形成压疮。还需要保持被罩、床单干净和干燥,有浸湿情况及时更换;避免大力拖拽患者,减少摩擦力。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②记录患者继发感染、感染性休克、肺水肿、支气管扩张等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处理研究数据所用软件为SPSS25.0软件,计数资料用x²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分别用率(%)和(±s)表示,统计学有意义时P<0.05。

2 结果

2.1 对比各组患者临床指标情况

试验组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各组患者临床指标情况(±s,d)

分组

例数

机械通气时间

住院时间

试验组

42

8.06±1.35

32.62±6.25

对照组

42

13.47±1.68

45.28±9.43

t

16.268

7.252

P

0.000

0.000

2.2 对比各组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

试验组比对照组更少的患者出现并发症,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2

2 对比各组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n,%)

分组

例数

继发感染

感染性休克

肺水肿

支气管扩张

总发生率

试验组

42

1(2.38)

0(0.00)

1(2.38)

1(2.38)

3(7.14)

对照组

42

4(9.52)

2(4.76)

3(7.14)

4(9.52)

13(30.95)

7.721

P

0.005

3 讨论

重症肺炎病情发展迅速,还可能引起多种严重并发症,当前抗菌治疗和抗感染治疗是主要手段,机械通气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辅助措施[2]。为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生命安全,还应加强科学有效的护理。系统化护理干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以现代护理观念为指导,以患者的心理、生理、精神、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因素为依据,为患者提供更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护理服务[3]。另外,该护理模式将循证、全面、立体融为一体,充分发挥人文精神,在护理实施过程中始终保持热情、负责、真诚的态度,更好的服务患者

[4]。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患者经过系统护理干预,在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比对照组更短,统计学有意义(P<0.05);同时,试验组出现各种并发症的患者占比也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说明,系统化护理模式在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方面有着较大帮助,患者能够更快康复出院。

综上所述,重症医学科重症肺炎患者在临床护理中运用系统化护理模式,对促进病情恢复、预防并发症有促进作用,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林莆芬, 洪敏, 詹旭岚. 全方位精细化护理模式联合中医药治疗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康复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 2022, 20(14):93-97.

[2]邝焕明, 陈兴华, 柳双燕. 以音乐治疗为核心的系统化康复干预模式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22, 28(19):5-8.

[3]李方方, 王银银. 基于人文关怀的精细化护理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 7(26):139-141.

[4]翁梅玲. 系统化整体护理在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19):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