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脑梗死患者实施低热量肠内营养护理干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3
/ 2

重症脑梗死患者实施低热量肠内营养护理干预作用

刘畅

江苏省第二中医院   江苏南京  210017

【摘要】目的:探究低热量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于重症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2023年3月-2024年3月收治的68例重症脑梗死患者作为探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34)。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低热量肠内营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试验组患者TPHb、ALB、TFN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2.94%(1/34)低于对照组23.53%(8/34)(P<0.05)。结论:对于重症脑梗死患者采取低热量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关键词】重症脑梗死;低热量肠内营养护理干预;营养指标;并发症

重症脑梗死指的是梗死面积较大,整个大脑中动脉或颈内动脉闭塞所致的完全性前循环梗死,此类患者病情危急、预后差、致死率高,一直是临床治疗、护理的难点[1]。重症脑梗死多由大、小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所致。临床的治疗以改善脑缺血区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为主,但在临床中发现,重症脑梗死患者的高代谢状态会导致其营养状况恶化,影响预后,因此本文将低热量肠内营养护理干预运用于收治的重症脑梗死患者中,现就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3月-2024年3月收治的68例重症脑梗死患者作为探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34)。纳入标准:(1)符合《内科学》[2]第5版中对于重症脑梗死的诊断标准;(2)临床资料完整;(3)本次为首次发病;(4)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中途转院或放弃治疗;(2)既往有胃肠道手术史或合并严重的胃肠道病变;(3)合并其他疾病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对照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50-72岁,平均年龄(61.23±7.21)岁。试验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51-73岁,平均年龄(62.03±7.3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展开比较。

1.2研究方法

1.2.1常规护理:病情监测、用药护理、对症护理、健康指导、心理干预。

1.2.2低热量肠内营养护理干预:肠内营养剂选择肠内营养混悬液(能全力,纽迪希亚制药无锡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284,500ml*1.0kcal ),为患者实施鼻饲营养支持,使用营养泵进行持续喂养,首日速度为20-50 mL/h,如果患者可以耐受,第二日增加为80-100 mL/h,喂养过程中将床头抬高30°,防止误吸以及胃内容物反流的出现,对于高血糖患者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鼻饲期间,妥善固定胃管,防止脱出,保持各项动作轻柔,避免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合理调整肠内营养剂的温度,避免腹泻,在鼻饲期间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腹胀症状,必要时遵医嘱使用促肠动力药物。同时做好口腔护理,定期进行口腔清洁,防止感染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1.3.1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比较,血清总蛋白(TP)、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N)。

1.3.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呕吐、腹泻、便秘、消化道出血)。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患者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应用(X±S)表示并行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并行2 检验,采用P<0.05的形式表示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营养状况比较

护理后,试验组患者TPHb、ALB、TFN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营养状况比较(X±S,n=34)

组别

TP(g/L)

Hb(g/L)

ALB(g/L)

TFN(g/L)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试验组

57.69±4.35

67.02±4.79

97.52±10.69

116.35±10.95

26.35±3.50

32.52±3.47

1.72±0.35

2.25±0.51

对照组

58.13±4.30

62.35±4.25

96.55±10.31

105.39±9.89

27.10±3.65

27.15±3.35

1.80±0.33

1.90±0.47

t

0.419

4.252

0.381

4.331

0.865

6.492

0.970

2.943

P

0.676

P<0.001

0.705

P<0.001

0.390

P<0.001

0.336

0.004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94%(1/34)低于对照组23.53%(8/34)(P<0.05)。

3.讨论

重症脑梗死患者处于高分解代谢的应激状态,会代偿性的导致体内对于能量的代谢水平提高,引发低蛋白血症,致使患者的抵抗能力下降,给治疗的开展带来负面影响,为改善此类患者的营养状况,为患者的康复奠定良好的机体条件,本文将低热量肠内营养护理干预运用于重症脑梗死患者中。结果显示,护理后,试验组患者TPHb、ALB、TFN高于对照组(

P<0.05),提示低热量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可以提升患者的营养状况。究其原因,低热量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可以在早期补充患者所需的热量、蛋白质,维持机体正常的代谢,同时促进胃肠蠕动,保障肠道血液灌注[3]。同时肠内营养液可以提供患者合成免疫球蛋白所需的原料,从而提升患者的营养状况以及免疫力,促进患者的康复。在本研究中,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低于对照组23.53%(P<0.05)。这与低热量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可以提供肠内菌群生长的营养,维持肠内菌群正常状态有关,良好的胃肠道功能可以有效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于重症脑梗死患者采取低热量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1]董宁,于晓东,袁峰.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重症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神经、凝血功能的改善效果分析[J].世界复合医学,2023,9(3):174-176187

[2]叶任高.内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5-18.

[3]林丽萍.肠内营养集束化护理对脑梗死危重症患者预防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16):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