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光互补系统现存问题解决方向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4
/ 2

牧光互补系统现存问题解决方向探究

王佳凡 尚钰鸿 吴能通 王思科 汪小强 海文富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  成都  610000

摘要:牧光互补系统作为一种将光伏发电与畜牧业结合的创新模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有力示例。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牧光互补系统中存在的挑战,探索了包括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开发、生态影响最小化的设计创新以及高效率光伏材料的应用等解决方向,旨在提高系统的整体能效和经济效益,同时确保生态和动物福利的平衡。

关键词:光伏;牧光互补;智能化管理系统;高效率光伏材料。

0 前言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受到了广泛关注。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其应用领域逐渐拓展。牧光互补是一种新型的多功能利用模式,它将光伏发电与畜牧业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还能优化能源结构。然而,当前牧光互补系统在设计与技术应用方面存在诸多挑战,如光伏板的布局、牧场的管理以及系统整体的能效优化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技术创新和系统设计的优化。

1 研究目的

本论文旨在探索和发展牧光互补系统中的设计创新与技术应用,以提高系统的能源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保障动物福利和生态平衡。本文主要集中于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生态影响最小化的系统设计创新以及高效率光伏材料与适应性设计的探索,通过技术创新来解决现有系统的局限性,提升牧光互补模式的实际应用价值。

2 现阶段牧光互补系统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目前牧光互补系统在设计与技术上存在多项挑战。首先,光伏板的布局需要在提高发电效率和为牲畜提供必要遮荫与庇护间找到平衡,不当布局不仅影响发电效率,还可能限制牲畜的自由活动。此外,光伏发电与畜牧业的结合增加了管理的复杂性,如能源管理、动物健康及植被控制等因素均需同时考虑,提升了系统设计与操作的难度。同时,系统的能源效率优化也是一大挑战,尤其是在不同气候和地理条件下的能效表现。此外,技术设备必须具备高耐候性与可靠性,尤其在偏远或难以接近的牧场环境中,设备的维护和修理成本也较高。环境影响评估也不容忽视,系统可能对当地生态系统产生包括植被覆盖变化和土壤特性改变在内的多方面影响。

3 解决方向探索

3.1 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构建一个智能化的管理系统是提高牧光互补系统效率的有效途径。首先,通过在牧场部署各种传感器,如气象传感器、土壤传感器以及动物健康监控设备,可以实时收集关于气候、土壤状况和牲畜健康的数据。这些数据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传输至中央处理系统,使用人工智能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优化光伏板的角度调整,动态调整发电和遮草的比例,以适应不同的天气条件和牧场需求。此外,智能系统可以预测设备故障和维护需求,提前规划维护作业,减少意外停机时间,提高系统的整体可靠性和经济效率。通过这种智能化的集成管理,不仅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还可以改善动物的福利和生活环境,同时降低人工成本和操作难度。

3.2 生态影响最小化的系统设计创新

为了减轻牧光互补系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未来的系统设计需要更加注重生态兼容性和可持续性。这包括采用环境友好材料制造光伏板,设计更为精细的系统布局以适应不同的地形和生态条件。例如,可以设计可调整的光伏板支架,使之能够根据植被生长的季节性变化自动调整位置和角度,避免对地下根系和地表植被造成长期压迫或损害。同时,研究团队可以开展深入的环境影响评估,定期监测土壤质量、水源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等指标,确保系统运行不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此外,结合生态修复技术,如在光伏板下种植能够与当地生态环境协调的植物,不仅可以改善牧场的微气候,还能提高生物多样性,创造一种人工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型生态农业模式。

3.3 高效率光伏材料与适应性设计的研究

当前,光伏技术仍面临效率与成本的双重挑战,尤其是在要求较高的牧场环境中。新一代光伏材料如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其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和较低的生产成本,成为研究的热点。此外,钙钛矿电池在可弯曲性和色彩调整上的优势,可实现更好的与牧场环境的融合,降低视觉冲击。

考虑到牧场中可能存在的阴影问题,如树木或其他高大结构物的遮挡,研究团队还需开发影响最小化策略。这包括使用高灵敏度光伏元件,它们能在低光照条件下仍保持较好的性能,以及布局优化设计,使得在任何时间点系统的某部分始终能高效利用阳光。

4 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牧光互补系统的优化和创新将更加注重高科技的融入和环境的和谐。智能化管理系统将通过更先进的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实现更高效的能源管理和动物福利保障。同时,光伏技术的持续进步,尤其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等新材料的应用,预计将大幅提升光电转换效率,并更好地适应牧场环境,减少视觉及生态影响。此外,系统设计将更加重视与本地生态环境的协调,通过灵活调整光伏板位置和角度以适应不同季节和植被生长的需求,最大化地利用自然资源同时保护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1]刘子晴.光伏电站与生态产业互补发展研究[J].光源与照明,2023,(10):118-120.

[2]杨丽雯,姜鲁光,赵慧霞.内蒙古“牧光互补”开发适宜性及其与区域能源需求的耦合评价[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3,37(05):122-129.DOI:10.13448/j.cnki.jalre.2023.120.

[3]陈健,王玲俊.农光互补的研究综述及展望[J].江苏农业科学,2022,50(05):1-9.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2.0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