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4
/ 2

部分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向鹏

四川蜀道智慧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国企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国企党员领导干部因对企业人财物等具有重要决策权,一旦底线失守,在履职用权中任性妄为、失职失责,本文以通报的国企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对违纪违法发生的主要特征、主要原因及对策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对策建议

国企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属于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国企党员领导干部因对企业人财物等具有重要决策权,一旦底线失守,在履职用权中任性妄为、失职失责,可能带来重大风险隐患。近年来,对国企的腐败治理一直处于高压态势,仅2023年,全年国资央企纪检监察机构共对党组(党委)管理干部立案审查调查411起,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75人次,移送司法机关109人,释放了严肃查处国企领域腐败案件的强烈信号

一、国企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问题发生的主要特征

一是从违纪违法手段上,犯案方式较为隐蔽。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受贿犯罪突破了以往直接收受财物的形式,出现了新的趋势。为掩盖虚假交易”“影子公司”“期权腐败违纪违法行为,有的采取看似合法的民商事活动,如通过入股、投资、理财等方式受贿,行受贿双方自认为只是打擦边球,从而更具侥幸心理。有的还披着市场化”“专业化操作外衣的伪装量身定做投资项目,有的腐败潜伏期较长,不少违纪违法时间跨度达十余年甚至更长时间,涉及金额往往巨大,资金流向复杂多元,追赃挽损难度加大。

二是从查处的对象上, 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等管理人员成为主群体。尽管从中央到地方、从行业到各国有企业出台了很多规范制约职务行为的法律法规,但有的执行不严、流于形式。同时由于各企业一把手在生产经营中的重要决策作用,加之一些单位民主集中制作用发挥不够,在日常管理和重大问题决策中,比其他领导干部拥有更大话语权和决策权,导致一把手比班子其他成员有更多权力寻租的机会,也是一把手违纪违法机率比一般干部大的一个主要原因。2023年,查处国资委成立以来第一位在职厅局级一把手夏庆丰,以及5名管理局系统局级干部腐败案件,严肃查处赵平、范集湘等15一把手腐败案件。

三是从违纪违法领域看,资源富集领域问题易发。粮食购销、能源电力、基建矿产、投资金融等国企资本雄厚、掌握重要资源、具有行业优势,关键岗位对资源、资产、资金拥有着处置决定权,易成为权力寻租、靠企吃企、权钱交易的重灾区20233月,6名中央企业领导人员被查,其中5名来自能源央企,并集中在电力与电网系统,包括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原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夏忠等;6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国资央企9名管理人员被调查,其中6人为能源企业领导,涉及农业、电力、石化和钢铁领域。

二、部分国企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

一是思想认识与全面从严管党治党要求还有差距。有的国企党员领导干部存在国有企业特殊论生产经营硬指标、党建纪检软任务的模糊认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上紧下松、层层递减问题未得到很好解决。有的领导班子成员研究、部署、检查和报告分管范围内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不积极不主动,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够到位。

二是机制制度与三不腐建设要求还有差距。国企党员领导干部既是资产管理者又是生产经营者,经营决策权、人事任免权、财务审批权多项权力集中,加之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置身于大市场环境中,必然受各种市场因素的影响,一定程度存在一言堂、违规决策、个人说了算的现象,擅权、专权、越权。廉洁警示教育缺乏长效机制,监督执纪后半篇文章不够到位,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顾虑重重等。

三是监督力量与企业快速发展要求还有差距。有的国企纪检监察干部配备不足、能力较弱的问题比较突出,不少纪检人员半路出家、业务不熟,有的企业纪检力量与本企业的发展规模、资产配置不相匹配。有的纪检干部对反腐败斗争形势把握不准、认识不清,工作畏首畏尾、不敢担当,特别是对单位一把手监督乏力,导致一些同志出现问题得不到及时纠正,最后越走越远,最终难以回头。

三、防范国企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对策措施

一是加强监督执纪。坚决查处靠山吃山、以权谋私、利益输送、设租寻租、关联交易、内外勾结等问题,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做到有案必查、有腐必惩。综合运用纪律监督、派驻监督、日常监督、巡察监督,做到严格监督、有效监督。畅通监督举报渠道,及时了解职工反映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纠正。通过约谈函询、诫勉等,加强对三类人”“关键少数,以及物资采购、投资决策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始终遵循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原则,抓住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执行情况、领导人员廉洁从业执行情况等重点工作,强化事前防范、事中监督、事后惩处,防止权力失控、行为失范。针对改革改制、企业并购、资产评估、资产转让、混合所有制改革等重大事项可能出现的薄弱环节和漏洞,完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

完善党风廉洁建设责任追究等相关制度办法,做到科学授权、有效制权、阳光用权

三是筑牢思想防线。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党员干部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和党风廉政教育,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弄明白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切实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知止、令行禁止

参考文献:

[1]王卓.2023年对党组(党委)管理干部立案审查调查411起 国资央企反腐败高压态势持续巩固[N],中国纪检监察报 2024.3.14

[2]陈振宇.国企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研究[J],房地产导刊,2016,(08),246-247

[3]文精毅.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违纪违法的特点、趋势及对策[J],廉政文化研究,2010,(02),34-3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