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水除硅技术及其效率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5
/ 2

循环水除硅技术及其效率研究

柴兰

大唐万宁天然气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海南  571500

摘要: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循环水系统在水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循环水中的硅含量过高往往会导致水质恶化、设备结垢、增加能耗等问题。因此,研究循环水除硅技术及其效率对于提升工业用水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循环水除硅技术进行全面分析,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率。

关键词:循环水;除硅技术;效率研究

1引言

循环水系统是现代工业生产中是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循环使用水资源,有效减少了新鲜水的消耗和废水的排放。然而,随着循环水使用时间的增长,水中的硅含量逐渐升高,对水质和设备性能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研究循环水除硅技术及其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2循环水除硅技术

2.1物理法除硅技术

物理法除硅技术在工业水处理中占据重要地位,这些方法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水质改善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中,砂滤技术作为最常用的物理除硅方法,通过石英砂等过滤介质,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及部分溶解性硅离子。砂滤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效果稳定等优点,因此在水处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当对水质要求更高时,活性炭吸附技术便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活性炭以其巨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孔隙结构,能够吸附水中的硅离子,从而实现深度除硅。但活性炭成本较高,适用于对水质有更高要求的特定场合,如电子、制药等高端产业。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超滤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物理除硅方法,逐渐受到重视。超滤膜以其高精度过滤性能,能够截留水中的硅离子,确保出水水质的纯净。但超滤膜的使用寿命和清洗周期需严格控制,以确保其持续稳定的除硅效果。

2.2化学法除硅技术

化学法除硅技术在水处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来去除水中的硅离子。这些技术包括石灰软化法、聚合氯化铝(PAC)法、聚合氯化铝铁(PAFC)法以及镁盐法等,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首先,石灰软化法是一种传统的除硅技术,通过向水中投加石灰乳,使水中的硅酸根离子与钙离子反应生成难溶的硅酸钙沉淀,进而实现除硅。这种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适用于对水质要求不太严格的场合。其次,PAC法则是一种利用聚合氯化铝的吸附和絮凝作用去除水中硅离子的方法。PAC在水中能形成大量的氢氧化铝胶体,这些胶体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能有效地去除水中的硅离子。这种方法处理效果稳定,且对水质影响较小。再者,PAFC法则结合了PAC和铁的絮凝性能,对硅离子的去除效果更为显著。PAFC中的铁离子与硅酸根离子反应生成难溶的硅酸铁沉淀,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除硅效率。这种方法适用于对水质要求较高的场合。最后,镁盐法则通过向水中投加镁盐,使水中的硅酸根离子与镁离子反应生成难溶的硅酸镁沉淀,达到除硅的目的。这种方法对硅离子的去除效果较好,但需要注意控制镁盐的投加量,避免过量投加导致水质恶化。

2.3生物法除硅技术

生物法除硅技术是一种新兴且环境优越的水处理技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去除水中的硅离子。这一方法的核心在于特定微生物在特定环境条件下,通过生物转化过程将硅离子转化为硅酸盐或二氧化硅等不溶性物质,进而实现除硅的目的。然而,生物法除硅技术的稳定性和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首先,微生物的种类和活性是影响除硅效果的关键因素。不同的微生物对硅离子的转化能力和效率有所不同,因此选择合适的微生物种类对于提高除硅效率至关重要。其次,环境条件如温度、pH值、溶解氧浓度等也会对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产生影响,进而影响除硅效果。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严格控制环境条件,确保微生物处于最佳的生长和代谢状态。此外,水质也是影响生物法除硅技术稳定性和效率的重要因素。水中的其他污染物可能会对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产生抑制作用,降低除硅效果。因此,在采用生物法除硅技术时,需要对水质进行预处理,降低其他污染物对微生物的影响。

3循环水除硅技术的效率研究

3.1物理法除硅技术的效率

物理法除硅技术,尤其是砂滤、活性炭吸附和超滤等方法,其效率主要取决于过滤介质的性能和过滤工艺的设计。在砂滤过程中,石英砂的粒径是一个关键参数。粒径过大会导致过滤精度不足,无法有效去除水中的硅离子;而粒径过小则可能增加过滤阻力,降低滤速,甚至堵塞过滤介质。此外,滤速和反冲洗周期也是影响除硅效果的重要因素。滤速过快可能导致硅离子未被充分吸附或截留,而反冲洗周期过长则会使过滤介质上的硅离子积累过多,影响后续过滤效果。活性炭吸附技术的效率则受到活性炭种类的影响。不同类型的活性炭具有不同的吸附性能和表面特性,因此需要根据水质和处理要求选择合适的活性炭种类。同时,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也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需要定期更换或再生。超滤技术的效率则主要受到超滤膜性能的影响。超滤膜的孔径和材质决定了其截留硅离子的能力。此外,操作压力也是一个关键因素。适当增加操作压力可以提高超滤膜的通量和截留效果,但过高的压力可能会导致超滤膜损坏或缩短使用寿命。

3.2化学法除硅技术的效率

化学法除硅技术在水处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效率直接受到药剂种类、投加量以及反应时间等因素的影响。首先,药剂的种类对于除硅效果具有决定性作用。不同的药剂与硅离子之间的反应机制和效率各不相同,因此选择合适的药剂是确保除硅效果的关键。例如,在石灰软化法中,石灰乳作为常用的除硅药剂,其投加量直接决定了与硅酸根离子反应的程度,进而影响除硅效果。其次,药剂的投加量也是影响除硅效率的重要因素。投加量过少可能导致反应不充分,硅离子去除不彻底;而投加量过多则可能增加处理成本,甚至引入新的污染物。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水质情况和处理要求,精确控制药剂的投加量。此外,反应时间也是影响除硅效率的关键因素。反应时间过短可能导致药剂与硅离子之间的反应不充分,影响除硅效果;而反应时间过长则可能增加处理时间和成本。因此,需要合理设置反应时间,确保药剂与硅离子之间能够充分反应。以PAC法和PAFC法为例,这两种方法都需要严格控制药剂的投加量和混合时间。通过精确控制这些参数,可以确保药剂与硅离子之间能够充分接触和反应,从而提高除硅效率。同样地,在镁盐法中也需要选择合适的镁盐种类和投加量,以避免过量投加导致水质恶化。

3.3生物法除硅技术的效率

生物法除硅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水处理技术,其效率受到微生物种类、环境条件以及水质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首先,微生物种类是关键因素之一。不同的微生物具有不同的代谢途径和硅转化能力,因此选择合适的微生物种类对于提高生物法除硅技术的效率至关重要。目前,科学家们正在积极寻找和筛选具有高效硅转化能力的微生物种类,以推动生物法除硅技术的发展。其次,环境条件也是影响生物法除硅技术效率的重要因素。环境条件包括温度、pH值、溶解氧浓度等,这些因素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和硅转化效率。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严格控制环境条件,确保微生物处于最佳的生长和代谢状态,从而提高除硅效率。此外,水质也是影响生物法除硅技术效率的关键因素。水中的污染物种类、浓度以及水质的稳定性都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进而影响硅转化效率。因此,在采用生物法除硅技术时,需要对水质进行预处理,降低污染物浓度,提高水质的稳定性,从而提高除硅效率。目前,生物法除硅技术仍处于研究阶段,其稳定性和效率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提高。

4结语

循环水除硅技术对于提升工业用水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多种除硅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循环水系统中。然而,各种除硅技术的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除硅技术和操作参数。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保要求的提高,循环水除硅技术将不断发展和完善,为实现工业节水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龙潇,何彩燕,石景燕,等.循环水排污水回用工艺中反渗透系统污堵原因分析[J].中国电力, 2012,45(7): 38-41.

[2] 李瑞瑞,毛进,李乐,等. 中水水源循环水排污水高回收率回用工艺应用研究[J]. 水处理技术,2016,42(5):1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