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吡嗪酰胺治疗肺结核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6
/ 2

不同剂量吡嗪酰胺治疗肺结核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

贾淑桃杨苏宁、樊立鹏、冯学永

洛浦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新疆洛浦 848200

【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吡嗪酰胺治疗肺结核的效果。方法 观察2023年1月-2024年1月间经过体检确诊肺结核的138例患者,对其随机分组,各69例。对照组行1.5g/d吡嗪酰胺治疗,观察组行0.5g/d吡嗪酰胺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肺结核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0.5g/d吡嗪酰胺治疗的效果要优于1.5g/d,同时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 不同剂量;吡嗪酰胺;肺结核;不良反应

肺结核是由人体中的结核分歧杆菌引发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具有病程长、传染性高的特点。该种疾病具有一定时期的潜伏期,当患者的身体抵抗力较弱的时候,会使临床症状显现,患者会有胸部疼痛、呼吸困难、盗汗、乏力等不适症状[1]。临床上经常应用抗菌药物实施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利福平、乙胺丁醇等,但是单一应用效果不佳,联合吡嗪酰胺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但是长期应用会使患者的肝脏、胃部等出现损伤,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临床上会应用不同剂量的吡嗪酰胺对患者实施治疗,但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本次特选取肺结核患者,对其实施不同剂量的吡嗪酰胺治疗,并分析治疗效果。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2023年1月-2024年1月间经过体检确诊肺结核的138例患者,对其随机分组,各69例。观察组男女比35:34,年龄36-78岁,平均(57.62±2.38)岁;病程1-5年,平均(3.21±0.85)年。对照组男女比37:32,年龄37-77岁,平均(57.91±2.43)岁;病程1-6年,平均(3.56±0.95)年。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应用吡嗪酰胺(华北制药河北华诺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0806;规格0.25g)口服治疗。对照组服用剂量为1.5g/d,观察组行0.5g/d吡嗪酰胺治疗。两组均进行为期半年的治疗,并且在治疗期间要停止其他药物应用,对饮食、生活习惯等进行管理,减少外界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1.3 观察指标

1.3.1 比较治疗效果。显效:临床症状改善,肺部病变吸收,痰菌检验阴性;有效:临床症状缓解,肺部病变吸收,痰菌检验阴性;无效:症状无变化,痰菌检验阳性。有效率=(显效+有效)/n×100%。

1.3.2 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肝损伤、腹泻、关节疼痛、高尿酸症状。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以SPSS 25.0软件处理。n(%)作为计数资料,并以X2检验。P<0.05,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治疗效果

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 1 比较治疗效果[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观察组

69

30(43.48)

37(53.62)

2(2.90)

67(97.10)

对照组

69

25(36.23)

35(50.72)

9(13.04)

60(86.96)

X2

/

/

/

/

4.840

P

/

/

/

/

0.028

2.2 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 2 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n(%)]

组别

例数

肝损伤

腹泻

关节疼痛

高尿酸

发生率

观察组

69

0

0

1(1.45)

0

1(1.45)

对照组

69

1(1.45)

2(2.90)

3(4.35)

1(1.45)

7(10.14)

X2

/

/

/

/

/

4.777

P

/

/

/

/

/

0.029

3 讨论

有研究表明,肺结核在各个年龄层次、各个地方均有发生,当前临床上该疾病的发病率大约在25%,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构成了较大的影响[2]。这种疾病主要通过飞沫方式传播,患者在咳嗽、打喷嚏、谈话等活动时,会将病菌通过呼吸道散播到空气中,其会长时间的停留,很容易造成他人感染。这种疾病的治疗难度较大,并且周期较长,如果控制效果不佳,会使患者的其他器官受到较大的影响,对生命安全构成较大的威胁。因此,寻找到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至关重要,以更好地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治疗效果。

吡嗪酰胺是一种治疗肺结核的常用药物,能够对结核菌氧合作用进行抑制,阻断细菌的正常代谢,并使细菌灭亡。并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渗透性,能够渗透吞噬细胞,并对细菌中的酰胺酶造成影响,能够在酸性环境中将结核分枝杆菌杀灭。并且这种药物还能够穿透血脑屏障,不会和其他的药物结合产生耐药性,在短时间内发挥作用,发挥较强的抗菌效果[3]。该药物在服用后,可以在2小时之中达到峰值浓度,并且在肠道中就可以被迅速地吸收,并且能够广泛地分布在患者身体中的各个部位,发挥显著的抗菌作用。但是对于该药物的具体应用剂量,临床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有许多患者在应用后会出现较为明显的不良反应,因此患者在应用的时候具有较大的顾虑。本研究结果表明,大剂量药物治疗会使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升高,提高治疗效果。这一研究结果也表明,经过小剂量治疗,依旧可以达到治疗效果,并且还会因为剂量服用较少,会使患者的肝脏受损程度降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因此,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可以为患者选择0.5g/d吡嗪酰胺进行治疗,以更好地改善各种不良反应,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在肺结核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0.5g/d吡嗪酰胺治疗的效果要优于1.5g/d,同时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刘芳亭,高祥敬.左氧氟沙星与吡嗪酰胺治疗老年肺结核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及对不良反应的影响分析[J].中华养生保健,2023,41(10):174-177.

[2]冯永忠,胡锦兴,吴碧彤.左氧氟沙星替代吡嗪酰胺治疗初治菌阳老年肺结核的效果及安全性[J].中外医学研究,2022,20(13):19-22.

[3]方喆,王起.不同剂量吡嗪酰胺治疗肺结核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1,14(7):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