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8
/ 2

盐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花锦柏

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  江苏盐城  224000

摘要:盐城,作为江苏沿海的重要城市,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如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融合,成为促进盐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概述了盐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深入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盐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融合发展路径,旨在为盐城乃至类似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盐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一、引言

盐城,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城市,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资源丰富多样,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美术、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多个领域。这些非遗不仅是盐城历史文化的生动见证,也是当地人民智慧的结晶和创造力的体现。

同时,盐城作为沿海城市,拥有独特的生态资源和优美的自然环境。随着全球生态环保意识的增强,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如何在保护和传承非遗的同时,将其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盐城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盐城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盐城非遗资源丰富,涵盖了多个领域。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有东台发绣、建湖杂技、淮剧、盐城海盐文化等。这些非遗项目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体现了盐城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它们不仅是盐城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

三、盐城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盐城市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实施一系列科学、有效的生态环保措施,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成果。盐城拥有得天独厚的湿地资源,如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同时,盐城市政府积极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注重环保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应用,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此外,该市还积极开展生态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联系

非遗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不仅体现在理论层面,更在实际操作中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首先,非遗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和环保理念,这些理念和智慧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例如,许多传统的手工艺、民俗活动以及民间信仰等,都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依赖,以及对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追求。这些非遗资源中的生态智慧,如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尊重自然规律等,可以为现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其次,非遗的传承和发展需要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生态文明建设通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和保障。例如,一些传统的手工艺需要特定的自然资源作为原材料,如果生态环境受到破坏,这些原材料的来源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对于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非遗的传承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有助于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可以带动当地旅游业、文化产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同时,非遗的传承和发展也可以提高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而生态文明建设则为这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保障,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五、盐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融合发展路径

(一)深入挖掘与整理非遗资源

盐城拥有丰富的非遗资源,这些资源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各具特色。为了推动非遗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融合发展,必须对这些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整理。通过系统梳理和分类整理,将非遗项目进行细致的分类和归档,建立完善的非遗资源库。这个过程需要专业的团队进行深入研究,挖掘每个非遗项目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同时,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数字化保存和展示,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欣赏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二)创新非遗传承方式与途径

传统的非遗传承方式往往受到时间、空间和传承人的限制,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需要创新非遗传承方式与途径,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一方面,可以通过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利用数字化技术将非遗项目进行数字化保存和展示,让更多的人能够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和体验非遗文化。另一方面,可以与教育相结合,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课程,将非遗文化纳入教育体系,培养更多的年轻人对非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此外,还可以与旅游相结合,开发非遗主题的旅游产品,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和欣赏非遗文化,推动非遗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三)融合非遗元素与生态旅游开发

盐城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如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可以将非遗元素与生态旅游开发相结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旅游产品。在景区内设置非遗展示馆或非遗体验区,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能了解和体验盐城的非遗文化。例如,在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可以设置非遗手工艺品展示区,展示盐城特色的非遗手工艺品,如东台发绣、建湖杂技道具等。在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可以开设非遗文化讲座和表演活动,让游客在观赏麋鹿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盐城非遗文化的魅力。此外,还可以开发非遗主题的生态旅游线路和产品,将非遗文化与自然景观相结合,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

(四)推广非遗文化与生态文明理念

推广非遗文化与生态文明理念是实现融合发展的关键。通过媒体宣传、文化活动等多种方式,积极推广盐城的非遗文化与生态文明理念。利用社交媒体、电视、广播等渠道,广泛宣传非遗项目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提高公众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度和认同感。同时,举办非遗展览、演出、讲座等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增强公众对非遗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注和参与意识。此外,还可以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五)政策扶持与资金支持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扶持盐城非遗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融合发展。首先,设立非遗保护与传承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非遗项目的挖掘整理、传承创新、展示推广等工作。通过资金的支持,可以推动非遗项目的深入研究和发展,提高非遗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其次,对融合非遗元素的生态旅游项目给予税收优惠、资金补贴等政策支持。通过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可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投资者参与非遗文化与生态旅游的开发和建设,推动非遗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此外,还应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格局。通过政策扶持与资金支持,为盐城非遗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融合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六、结论

盐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深入挖掘与整理非遗资源、创新非遗传承方式与途径、融合非遗元素与生态旅游开发、推广非遗文化与生态文明理念以及政策扶持与资金支持等措施的实施,可以推动盐城非遗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度融合发展。这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还可以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因此,盐城应充分利用其丰富的非遗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积极探索和实践非遗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融合发展路径,为未来的文化繁荣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杨帆,朱晓东,邹欣庆,高建华. 江苏盐城海岸湿地景观生态系统研究[J]. 海洋通报,海洋通报.2005(04):46-51.

[2]王启元,章储惜. 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现状调查及建议[J]. 文教资料,2021(11):32-34.

[3]刘旭. 民俗类非遗的保护与传承研究[J]. 文化产业,2020(06):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