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管理的现状及优化路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0
/ 2

建筑施工管理的现状及优化路径探索

周刚

身份证号:339005198404019211

摘要:在开展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工作中,为了能够在保证工程质量且能够降低资金的投入,相关建设企业就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建筑工程建设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主要流程,并对其过程进行相应的完善,针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弊端,要进行及时的修正,确保在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过程中的每个阶段能够严格按照规范流程操作。

关键词:建设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控制;问题分析;控制措施

引言

施工材料、施工机械设备以及施工中人力资源的调配等工作是施工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内容,也会直接影响建设工程的质量控制效能。工作人员在开展质量控制工作时,一定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明确材料的进购、运输以及储存的实际要求,并强化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的使用和保养工作,将此类工作与质量控制要求对饮起来,提高质量控制过程的有效性。另外,在管理施工中的人力资源时,应确保施工人员具有相应的工作资质,更应具有良好的安全意识和质量控制意识,必要时,可根据施工人员的实际状态开展培训活动,提高施工队伍的整体能力水平。

1、建筑工程施中常见的安全隐患

1.1施工中的材料应用问题

现阶段,由于建设工程的个性化趋势明显,无论是区域性的大型建设工程,还是小型的房屋建设工程,均需要适应不同区域或者人群的功能性需求,这种功能性需求就导致实际的施工管理内容发生了一些变化,施工管理的具体形式也需要进行适应新的调整。一般而言,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材料相对固定,借助行业施工经验,施工人员可在施工开始之前及时准备施工材料,包括材料的种类和数量以及相应的购买渠道等[1]。但是由于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具体的施工工况不确定,施工人员之间的配合也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导致材料的使用过程不尽合理,主要表现为材料保护不及时导致质量下降、材料应用环保意识不强造成环境污染以及材料应用不规范导致施工成本增加等。

1.2施工中的设备使用问题

在建设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工程设备的应用方式应与具体的施工工艺相关,施工人员也应在明确施工工作要求的前提下,合理选择设备应用时间以及相应的工程设备型号。但在实际的设备应用过程中,很多施工人员在选择施工工程设备时,未能按照具体的施工要求选择工程设备,对设备的参数以及运行时间的选择不尽合理,导致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设备故障,不仅影响了建设工程施工的整体进度,也增加了工程施工的成本。虽然在现代化的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很多施工环节也具备了一定的自动化特性,但由于设备的具体应用过程依据需要技术人员的支持,如果技术人员在管理此类设备时未能充分考虑设备的实际应用问题,则会导致工程设备的整体应用过程相对混乱,出现设备的滥用现象,影响设备的实际运行效能,也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制造了很多障碍,影响建设工程设备应用的整体质量。

1.3施工中工作人员的能力问题

现阶段,在建设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建设队伍的整体能力水平已经得到了相应的控制,从传统的流动性相对较大的施工建设队伍,转变成为了组织性相对较强的施工队伍。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由于施工人员在参与施工工作之前并未接受严格的资质审查,致使部分工作人员在未取得工作资质的前提下上岗,导致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尤其在高空作业时,施工人员本应具有高空作业的资质,如果缺少此类从业资质证明文件,相应的施工安全风险相对较大。另外,建设工程施工过程包含的设备、材料相对较多,施工人员在具有从业资质的基础上,也应明确具体的材料或者设备的使用方法,将自身的工作与具体的工艺流程以及设备和材料的使用要求对应起来,这样方可提高建设施工的整体质量,避免出现安全性问

2、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策略

2.1建立流动监管小组,落实施工现场管理规范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部门需要依据工程设计的具体要求,从施工工艺应用要求以及施工工艺应用流程的角度分析施工现场管理流程的具体内容,以此为基础,管理部门需要建立流动监管小组,要求监管小组统筹兼顾施工现场中的各类管理因素,落实安全管理细节;其次,从落实施工现场管理规范的角度分析,监管小组应重点关注施工现场材料应用质量管理问题。此间,首先要注意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的出厂质量,包括混凝土、钢筋以及相关支架结构的出厂资质审查说明等;其次,监管小组需要对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的运输形式进行审查,一些骨料的运输路径可能较远,实际的运输成本较好,此时,管理人员应分析引起运输成本增加的原因,并优化选择更为合适的材料运输路径,进而确保材料的运输过程安全高效,并可适应建筑工程施工的成本管理要求;再者,在施工现场存放施工材料时,管理人员需要对施工材料的现场保存方法进行分析,一些材料,类如钢筋等,应在保存过程中防止其生锈,如果出现了生锈的情况,应及时对钢筋材料进行除锈处理,这样方可提高材料应用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

2.2细化施工设备管理流程,做好出入库记录工作

针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设备管理问题,管理人员应采用合理的办法细化施工设备管理流程,并做好出入库记录工作,确保设备的施工过程有据可查,实际的设备管理工作有理可依。首先,管理人员需要从施工需求的角度分析现场施工中的设备应用数量以及设备应用类型,包括常用的发掘机设备、发电机动力型设备、塔吊、混凝土运输车等。根据现场施工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施工电气和机械设备,并且也要兼顾施工进度要求;其次,为了确保施工设备应用流程安全高效,管理部门应建立专门化的施工设备管理部门,并要求管理部门人员以设备应用需求为基础,制作设备应用出入库记录薄,记录设备的出入库时间,统计此类设备的应用频次,并且应从设备应用成本的角度分析此类设备应用的整体质量;再者,从设备维护与保养的角度分析,在做好出入库记录之后,可对设备的持续运行时间进行统计和分析,进而明确哪些设备需要进行维护和保养,这样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设备保养工作的整体针对性,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设备应用效率,也可降低由于设备故障而产生的设备应用成本。

2.3开展现场管理研讨会,强化管理人员工作能力

管理人员作为建筑工程现场管理的主体,对建筑工程现场管理工作的效率和相关工作的落实质量具有关键影响,为此,建筑工程管理部门应积极开展现场管理研讨会,并切实强化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2]。首先,管理部门应根据现场管理的实际需求,落实现场管理的具体要求,并以此为基础,确定管理研讨会的主题,类如如何落实材料管理规范以及如何开展设备管理工作等;其次,从强化管理人员工作能力的角度出发,管理部门需要在研讨会议中积极介绍新型的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应用要求,并选择合适的角度分析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而确保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可与现场管理工作的实际要求相吻合。

3、结束语

建设工程施工管理中的质量控制工作包含的内容相对较多,管理人员可从材料、设备以及施工队伍角度制定质量管理计划,统筹影响施工质量的各类因素,降低此类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实际影响。现阶段,一些新型的施工技术以及施工设备也被应用到了施工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在使用此类和施工技术或者施工设备时,应明确此类技术的实际应用要求,储备设备应用知识,降低技术应用门槛,提高技术应用适应性,并应注意技术应用中的成本问题。在选择具体的培训或者考核方式时,管理人员应明确施工队伍的实际知识水平,降低培训内容的理解难度,选择通俗的方式讲解技术类知识,以此切实提高施工队伍的整体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1]吴生军.建设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问题分析探讨[J].四川水泥,2021(03):130-131.

[2]夏阳.建设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问题分析[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1(02):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