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弱地基处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0
/ 2

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弱地基处理措施

余勇

身份证号码:512927197510301894

摘要:在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方式主要包括换填土、布置排水板、加筋、密实加固等方法,这些方法能够提高软弱地基的承载能力,降低土壤的含水量,使地基符合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要求。

关键词:道路桥梁;软弱地基;处理措施

1软土地基形成的主要原因

1.1地形地貌

一些地势低洼、土壤松软、地势不平坦的地区,由于地下水位较高,再加上土壤中含有较多的水分,就会导致软土地基形成。例如,一些河道周围的土地,由于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过高,导致软土地基中的水分被吸收,从而使土壤变得松软,出现塌陷和裂缝等现象。

1.2人为因素

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道路桥梁建设人员没有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或者在进行道路桥梁施工时,没有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施工,就会导致软土地基中的水分过多,从而使道路桥梁路基发生沉降现象。

1.3气候条件

由于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例如降雨、风力等因素都会影响道路桥梁建设的质量。如果道路桥梁建设工程选择在一个比较潮湿的地区进行施工,就会导致软土地基中的水分过多,从而使软弱地基的承载能力下降。

2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弱地基处理技术

2.1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法是在软弱地基中埋设排水系统,在施工过程中对其进行加压,利用自身的重量和孔隙水压力将其内部的气体排出,从而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减少沉降和变形现象。排水固结法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第一种是真空预压法,主要是利用真空泵将空气抽出,利用真空作用提高地基的固结速度,加快地基的固结时间。这种方法的主要原理是使软土中的水分排出,从而使其土体内部的含水量减少,提高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和强度,降低沉降。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将塑料排水板埋在地下,用砂垫层覆盖塑料排水板,然后在上面铺设一层砂或黏土,使其形成一层良好的透水层。第二种是深层搅拌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水泥和土进行搅拌,搅拌时间在2~4小时左右,在搅拌完成后将水泥和土进行分层碾压,提高地基的稳定性,使地基的固结效果得到保证。在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采用深层搅拌法可以有效解决软土地基的固结问题,保证道路桥梁的正常使用。但是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方面,对于软弱地基的排水处理,可以采用水平排水和竖向排水相结合的方式。在水平方向上,可以设置水平排水管道,通常深埋在地基下方,以便快速排除地基内的过剩水分。排水管道的深度通常根据地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可以在1~3m的范围内。而在竖向方向上,可以设置排水井或排水孔,以进一步加快地基内部水分的排除。排水井或排水孔的深度也需要根据地基的情况进行具体设计,通常可在3~5m左右。另一方面,对于软弱地基的固结处理,可以通过注浆、灌浆或注浆灌注等方法来引入固结材料。注浆方法是将固结材料以高压注入地基内部,通过充填和渗透作用,使地基形成固结体。注浆的深度可以根据软弱地基的情况而定,一般可达到地基的整个厚度。而灌浆方法则是将固结材料以较低压力进行注入,主要通过渗透作用来固结地基,其深度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注浆灌注则是将注浆和灌浆方法结合使用,通过注浆加固地基的深度和范围更加灵活,可以根据地基的不同部位进行具体施工。

2.2堆载预压法

堆载预压法是指在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将施工材料堆放在软弱地基上,通过预压的方式,提高软弱地基的承载能力,降低地基压缩性的一种方法。堆载预压法可分为预压区和沉降区两部分。其中,预压区是指对道路桥梁施工材料进行集中堆放的区域;沉降区是指在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通过不断对软弱地基施加荷载来实现地基沉降的区域。在堆载预压法处理软基时,一般会先对软基进行开挖,并对开挖面进行夯实处理,保证软基在开挖过程中不会受到扰动。同时,在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还应保证堆载材料的堆放厚度不小于1m。在堆载材料堆放完毕后,应在软基表面铺设一层土工布或其他能起到加固作用的材料,并将其与道路桥梁施工中的其他施工材料隔离开来。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软弱地基的厚度超过了10m,则应对其进行分层夯实处理。最后,还应在地基表面铺设一层厚度为0.5~1.0m的砂垫层。

堆载预压法主要适用于淤泥质软土、淤泥和淤泥质土、冲积层和风积层等软弱地基。此外,对于工程地质条件较差且含水量较大的地区,也可采用堆载预压法。在进行道路桥梁施工时,如果软弱地基含水量过大、孔隙比大于1或渗透系数小于1m/s时,则可通过堆载预压法对软基进行处理。但堆载预压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操作。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堆载预压法一般会采用竖向排水板、塑料排水板以及砂井等排水装置对软弱地基进行排水处理。其中,塑料排水板是最为常用的排水装置,其具有施工简单、造价低等优点。在软基处理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塑料排水板或砂井等排水装置来对软弱地基进行排水处理。另外,在进行软弱地基处理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堆载预压过程中,应保证软基的堆载深度不小于2m,以免对软基造成较大的扰动。堆载材料应由道路桥梁施工现场运输至堆载点,并保证堆载点周围的地面平整、干净。②堆载材料应在道路桥梁施工现场集中堆放,并与其他材料隔离开来,以免与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的其他材料发生接触。③在进行堆载预压过程中,应按照施工方案要求对软基进行分层填筑,并保证每层厚度不大于3cm。若遇到软土较厚或软土层较薄等情况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④在进行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软基的扰动,以提高软基的承载能力。

2.3强夯法

强夯法是道路桥梁施工中处理软弱地基的一项有效技术。该技术通过利用重锤或振动夯实设备,对软弱地基进行夯实作业,提高地基的密实度和承载能力。在强夯法技术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首先,夯实设备的选择是强夯法中的关键步骤。常见的夯实设备包括重锤式夯实机和振动夯实机。重锤式夯实机通过提升和释放重锤,使其自由落下并施加冲击力,从而实现地基的夯实。振动夯实机则利用振动力在地基中形成往复振动,使地基颗粒重新排列并提高地基的密实度。夯实设备的选择应根据地基类型、软弱程度和工程要求进行合理的评估和选择。其次,夯击能量是强夯法中重要的技术参数之一。夯击能量的大小与夯实效果直接相关。夯击能量的选取应综合考虑地基的土质特性、软弱程度和设计要求等因素。通常夯击能量的范围可在1000~2000J/击之间,或夯击次数在40~60击/分钟之间。再次,夯击频率也是强夯法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参数。在实际施工中,一般的夯击频率可在500~800次/分钟之间进行调整。最后,夯实桩的布设密度取决于地基的软弱程度和设计要求。一般情况下,桩的间距可在1~3m之间。具体的布设密度和间距需要根据工程设计和地基情况进行合理确定。通过强夯法,可以使软土地基中存在的软弱土层得到有效的处理,从而提高软基处理效果。

3结语

软弱地基处理是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的关键环节,需要严格按照施工设计方案进行操作,采用合理有效的软弱地基处理技术和措施。在软弱地基处理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要求进行施工,避免出现质量问题。此外,在处理过程中还要做好技术细节的把控,针对不同的软弱地基采取不同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保证每一道工序都符合技术标准要求,从而全面提升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黄宏波,包火明,王中宽.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软弱地基处理措施[J].工程技术研究,2023,8(10):207-209.

[2]郑晖.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弱地基处理措施分析[J].运输经理世界,2023,(08):84-86.

[3]张连新.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J].城市建筑,2023,20(04):195-197.

[4]李运魏.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软弱地基处理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23,(01):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