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病因与预防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2
/ 2

脑梗死病因与预防研究

马汝建

上海康寿护理院,上海   200540

【摘要】脑梗死又称脑梗塞、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不良生活方式的增多,脑梗死的患病率也逐年上升。因此,本文对脑梗死的病因和预防措施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以期提高公众对脑梗死的认识,降低其发病率和致残率。

【关键词】脑梗死;病因;预防;危险因素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部疾病,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狭窄或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脑梗死的病因非常复杂,包括许多不同的因素,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以及吸烟饮酒和心理压力等因素均可能导致脑梗死的发生。由于脑部供血供氧不足,可导致相应的脑细胞死亡,并引起一系列的神经症状。脑梗死的临床症状包括运动功能障碍、神经功能障碍、偏瘫、口角歪斜等。病情较轻的患者也有可能不会表现出这些症状,但病情极为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昏迷甚至死亡,若病变急性发作可能会引发癫痫。脑梗可能会发生在各个年龄段中,但多见于中老年人群中,特别是55~70岁左右的人群。脑梗的发生大部分为急性,一旦发生,病情发展极其迅速且严重,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一般来讲,脑梗的致残率、病死率均较高,且并发症较多。因此,预防脑梗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脑梗死的病因和预防措施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以期为人们提供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一、出现脑梗死的原因

动脉粥样硬化通常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病因,其次是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脏疾病,比如心脏瓣膜病,吸烟、酗酒、肥胖、口服避孕药、不良的生活习惯等都会导致脑梗死。总之有很多因素都是急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我们要及时了解发现这些危险因素,然后及时加以控制,这样才能达到脑梗死的预防。我们首先来详细看一下导致脑梗死的两大病因类型。

心源性病因:这是引起脑梗死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占所有脑栓塞的75%左右。一般来说,脑梗死是心脏病的表现形式,除了慢性心房纤维颤抖外,在青年中年群体中,风湿性心脏瘤也是脑梗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见感染性心内膜炎时瓣膜炎性赘生物脱落、心肌梗塞心肌病、心脏粘液瘤也会引起脑梗死。

非心源性:主动脉弓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是人体出现血栓栓塞症状,也是脑梗死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此外,引起脑梗死的原因比较少见的是肺静脉血栓、肺感染、败血症等,肾病综合征的凝聚状态也可以以较小的概率引起脑梗死。

根据以上两大病因类型,我们又可以根据具体疾病等因素来分析引发脑梗死的具体病因:

1、高血压疾病引起脑梗死

高血压也是能够引起脑梗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危险病因。高血压是一种很常见的慢性疾病,也是很多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顾名思义就是指血压超过正常范围,血液在血管壁上的压力过高,长期高压会损伤血管内膜,导致动脉硬化和血管狭窄,这种情况血液就不能顺畅的向脑部流淌,所以就会增加发生脑梗死的概率。所以,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格外注意,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血压,定期做检查,最大限度地避免高血压引起脑梗死,危及生命。

2、糖尿病疾病引起脑梗死

糖尿病又是引发脑梗死的又一大病因,糖尿病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慢性疾病,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死的概率要比没有糖尿病的人高很多。糖尿病对脑梗死的影响主要是与患者的控糖情况有关系,如果患者不好好控糖,就容易造成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引起脑血管狭窄。患者的空腹血糖应该控制在7mmol/L以下,餐后血糖应该在10mmol/L以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它会引发很多严重的并发症,患者一定要了解糖尿病容易导致和引发的其他疾病,尽最大努力控制好糖尿病的病情,以免引发更多疾病威胁身体健康。

3、高血脂疾病引起脑梗死

高脂血症可能造成脑梗死。高脂血症主要是由于总胆固醇增高、甘油三酯增高,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过高的血脂会造成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里面出现斑块。斑块增大以后会让血管的管腔变窄,影响重要脏器,包括大脑的供血。
    如果斑块破裂,局部会形成血栓,把供应脑子的血管完全堵死,会造成急性的脑梗。如果斑块破裂,脱落的斑块掉下来,也可以跑到远端细小支配脑子的血管,堵塞血管以后同样会造成急性的脑梗死。通过血脂长期控制稳定正常,能够有效的避免出现各种心脑血管疾病,避免出现心梗和脑梗死。

4、心脏疾病引起脑梗死

心脏疾病是指一系列与心脏结构和功能相关的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病和心力衰竭等。脑梗与心脏的关系非常密切,心脏疾病可以引起脑梗,脑梗也可以引起心脏的症状和疾病。

比如心脏瓣膜病,心脏瓣膜病包括先天性和后天性,大面积的心肌梗塞也可以合并心衰,心衰以后血流循环减慢,也可以导致心脏内的血栓形成。另外,黏液瘤、先天或者后天的心脏瓣膜手术以后、脑梗死、急性期脑水肿、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也可引起脑心综合征,出现心律失常、心衰和心梗等。

5、年龄因素引起脑梗死

年龄对心血管系统的累积效应以及脑梗死都有很大的影响,年龄因素的增长会大大增加脑梗死的风险,所以大多数脑梗死发生于65岁以上的病人。脑梗死发生的概率为老年人大于中年人或青年人大于儿童。

6、肥胖因素引起脑梗死

肥胖是导致脑梗死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肥胖很容易引起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而“三高”又是引起脑梗死的重要病因。现代人生活节奏比较快,饮食不健康、不规律,睡眠不规律,还有一部分人吸烟、嗜酒,平时又很少有时间和精力运动,这些都是导致肥胖的原因。要想预防脑梗死,首先预防肥胖,这也是关键性的预防措施。

7、烟、酒等不良因素引起脑梗死

吸烟,烟草在燃烧的过程中产生的尼古丁等物质,会损害血管内皮,促使血栓形成诱发脑梗。长期酗酒的人群身体都会受到损伤,引发高血压等疾病,从而引发脑梗死,所以预防脑梗死就要戒烟戒酒,健康生活。

8、脑梗家族病史,有脑梗家族病史的患者,发生脑梗的几率会明显增加。

    二、如何预防脑梗死

1、避免食用高油高盐的食物

要想预防脑梗死的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就必须要避免高油高盐食物的摄入,以低盐低脂饮食为主。长期大鱼大肉会导致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增高,血液中的脂质沉积越多,血栓形成几率就越大,从而加速脑梗的发生。

2、戒烟戒酒

患者要想预防脑梗塞就必须戒烟戒酒。长时间喝酒,酒精在体内堆积会刺激血管壁,导致内皮细胞损伤,脂质在损伤的血管壁中更容易沉积诱发血栓。当长时间吸烟时,会产生大量的尼古丁和焦油等致癌物质会导致血管收缩异常,使凝血机制障碍,降低脑部的血液回流,氧气供应不足容易诱发脑供血。

3、避免熬夜

预防脑梗死就必须要避免长时间熬夜。当身体睡眠不足时处于应激状态会大量分泌肾上腺激素导致血管痉挛,还会增加心脏的负担,降低机体的免疫能力,就容易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

4、避免长时间坐着

长时间坐着活动量较少,身体的代谢程度减慢,血管中的垃圾不能够及时排出体外,会加剧血液粘稠现象,使得血流速度较慢,大量的脂质在血液中堆积,就容易诱发脑梗死,还会引起身体肥胖。

5、避免喝碳酸饮料

碳酸饮料是很多人都喜欢喝的东西,但是碳酸饮料中含有的糖分比较多,长时间摄入会导致血糖持续增高,血液粘稠度增加,容易出现高血脂,当血脂粘稠度增加时,患者就容易出现脑梗塞。

6、坚持运动

预防脑梗还可以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既能够加快血液,还能够防止机体肥胖,所以要想预防脑梗死,就要根据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增加血管弹性。

7、每天清晨一杯水

每天清晨一杯水能够有效的预防脑梗死发生,水是血液的稀释剂。身体通过一夜的新陈代谢会处于缺水状态,此时喝一杯温水能够降低血液的粘稠度。

脑梗死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不仅会给生命安全带来威胁,还会留下智力障碍和意识模糊等后遗症,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必须预防脑梗的发生,针对各种可能诱发脑梗的因素进行矫正,当出现脑梗早期症状时,需要及早就医治疗。

三、总结

脑梗死作为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其预防与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通过控制危险因素、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以及加强康复训练和随访管理,可以有效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和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脑梗死预防与治疗知识的普及,增强公众的健康意识,共同为降低脑梗死的危害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