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3
/ 2

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杨英果,陈才,朱闯

(江苏省泗洪医院  江苏省泗洪  223900)

摘要:目的:分析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VCF)患者采用椎体成形术(PVP)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为传统过伸复位方案治疗,同期观察组采用PVP术治疗。结果:施治前VAS、ODI评分2组平行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治后与对照组做平行对比VAS、ODI评分均为观察组较低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为13.33%,P<0.05。结论:对于OVCF患者采用PVP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且并发症少。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椎体成形术;并发症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是比较常见的骨折类型,同时也是广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高发的重度并发症,患者的骨量下降,骨脆性增加,在轻微外力损伤的影响下便可引起骨折,患者具有剧烈疼痛、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1],如若未能妥善治疗,随着卧床时间延长可能引起压力性损伤、泌尿系感染以及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且增加了患者的病死风险[2],积极探寻科学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提升其生存品质意义重大。本文将分析对于OVCF患者采用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常规信息资料

随机抽取江苏省泗洪医院2021年3月~2023年3月60例OVCF病例作为研究样本,借助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均分组,即对照组(n=30例)、观察组(n=30例),观察组男、女病例依次为16例、14例;年龄情况如下:52~83岁,平均数(67.62±3.15)岁。对照组男、女病例依次为15例、15例;年龄情况如下:53~82岁,平均数(67.63±3.16)岁。2组以上各信息资料平行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为传统过伸复位方案治疗,维持俯卧体位,借助髂枕和胸枕对于局部体位进行适当垫高,使其呈现脊柱过伸体位,给予竖脊肌神经阻滞麻醉,生效后于C臂X线机的辅助下定位患者的骨折部位,观察其骨折情况,术者以手掌在患者伤椎处进行发力按压,并通过旋转、折顶和屈伸等一系列手法对于异常脱位骨折断端进行有效调整,上述手法进行反复操作,最终在透视辅助下可见上椎复位效果理想后进行固定。同期观察组采用PVP术治疗,维持脊柱过伸俯卧位,麻醉生效后于患者双侧髂前上棘处利用软枕进行垫起,使其胸腹部呈现悬空状态,在透视辅助下明确骨折的具体部位,对于伤椎椎弓根位于患者的体表投影点进行准确标记,之后在患者伤椎关节突适宜处结合患者的生理曲度恰当选择穿刺角度,将穿刺针进行置入,透视辅助下对穿刺针进行适当调整,将针芯进行拔出,常规置入工作套管,继续在透视辅助下以注射器向患者椎体内给予适量骨水泥进行缓慢注入,发现外漏需即刻停止注入,等待患者骨水泥固化后即可将注射器进行拔出,对工作套管进行反复转动,彻底固化后将工作套管进行拔出,手术切口进行缝合。

1.3评价规范

(1)2组患者均于术前以及术后3个月末随访时分别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功能障碍指数(ODI)对其疼痛程度与椎体功能进行评估,其中VAS为0~10分,得分越高即疼痛度越重;ODI评分为0~50分,得分越高功能障碍越严重。(2)记录2组术后随访期间出现的并发症,例如骨水泥渗漏、腹胀、二次骨折等。

1.4统计学处理

文中所有数据均借助SPSS22.0分析,其中涉及的计量资料均进行如下表示:(±s),即均值加减标准差,均为t检验,计数资料均进行如下表示:[n(%)],均为χ2检验,P<0.05即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VAS、ODI评分组间平行对比

施治前VAS、ODI评分2组平行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治后与对照组做平行对比VAS、ODI评分均为观察组较低P<0.05。

表1 VAS、ODI评分组间平行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VAS

ODI

施治前

施治后

施治前

施治后

观察组

30

6.36±1.06

2.02±0.35

41.16±5.09

9.26±1.15

对照组

30

6.35±1.05

3.52±0.39

41.17±5.06

13.36±1.25

t值

0.269

4.017

0.866

7.016

p值

0.539

0.032

0.297

0.010

2.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平行对比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1/30),其中骨水泥渗漏1例;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4/30),其中腹胀2例,二次骨折2例,与对照组进行组间平行对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观察组较低,P<0.05。

3讨论

OVCF的患病者多数为中老年人,由于骨折发生后患者的卧床时间相对较长,这增加了尿路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影响患者的预后[3]。传统的过伸复位是比较常用的保守治疗手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椎体功能,然而仍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二次骨折[4],切开复位手术可恢复患者的椎体解剖结构,改善椎体稳定性,然而创伤性偏高[5],影响术后康复。PVP则是一种常用的微创手术,向患者伤椎椎体内将适量骨水泥进行注入,能够提升椎体强度,确保椎体的良好稳定性,避免出现二次塌陷[6]。与此同时在骨髓泥凝固期间能够释放热能,对神经末梢产生影响,有利于缓解局部疼痛感。而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术后随访期间的疼痛程度、功能障碍改善效果好于对照组,随访期间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表明PVP术的应用可提升OVCF患者的临床疗效。原因在于PVP术的应用注入骨水泥能够有效提升椎体硬度和强度,进而可尽快缓解或消除患者的局部疼痛感,有利于促进其早日恢复下床活动及功能锻炼[7],并可有效减少由于长时间卧床而引起的各类并发症,同时可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以及生活质量提升[8]。

综上所述,对于OVCF患者采用PVP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且并发症少。

参考文献:

[1] 成昌桂,高增鑫,陈优民,等.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余腰背痛风险列线图模型的构建与验证[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3,27(12):38-43.

[2] 宋扬,高全有,钱澍,等.体位复位后经皮椎体成形术微量骨水泥注入对脊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疼痛评分及凝血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刊,2023,58(2):175-178.

[3] 秦晓君,黄承军,苏正义,等.内热针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术后残余疼痛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23,29(2):82-85,95.

[4]胡斌,郑畅,韩晔,李頔,等.弯角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系统评价[J].山东医药,2024,64(2):59-63.

[5]李健,周涛,汪红亮,等.经椎弓根基底上外侧缘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J].颈腰痛杂志,2024,45(1):176-179.

[6]蒋维利,刘涛,张青波,等.基于3D打印技术改良单边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J].中国骨伤,2024,37(1):7-14.

[7]周世怀,欧阳汉斌,梁振,等.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研究进展[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24,21(1):71-74.

[8]石晶,周翔,杨荣智,等,王伟民.经皮弯角椎体成形术治疗单发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J].海南医学,2024,35(1):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