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德国是职权主义诉讼代表性国家,其刑事诉讼向来以追求实质真实为主要目标。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以实质真实为目标的传统刑事诉讼正在逐渐被司法实务部门所"发明"的刑事协商所取代。为了拯救传统刑事诉讼的核心价值,同时为非正式协商正名,德国立法机关在2009年通过了《刑事程序中的协商规定》,德国式"辩诉交易"正式成为德国法典的一部分。德国刑事协商的发展历程及其立法规范,对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 标签: 德国 刑事协商 辩诉交易
  • 简介:诉讼民主化科学进程对刑事庭审席位提出了重新设计与定位的必然要求。作了诉讼形态最完备的庭审,其席位改革要充分体现和满足诉讼活动的一般性质与“对薄公堂”的特殊要求,一要为实现审判活动的亲历性、形象性、直观性提供恰当便利的空间条件与视角场地,促进法庭各类信息完全流程与沟通,二是席位设计必须遵从形式与内容一致的原则,反映各诉讼主体间的利益关系格局,达到本质与形式、外观与内部的协调一致。

  • 标签: 刑事诉讼 席位设计 审判席 被告席 庭审制度
  • 简介:刑事政策学的体系是指以刑事政策学的诸研究对象为要素,按照一定的结构所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现有的刑事政策学体系很不完善,存在种种缺陷.重新构筑刑事政策学的科学体系,是新时代的要求,是繁荣刑事政策学的必由之路.在现阶段,为了更好地发挥刑事政策整体预防与控制犯罪的系统作用,以刑事政策为研究对象的刑事政策学应从侧重于对刑事政策实践的研究向实践与基础理论并重,将侧重于对策研究向对策与决策研究并重,将刑事政策作为一种静态结果的研究向静态结果与动态过程并重的方向转化,并据此构筑刑事政策学的科学体系.

  • 标签: 刑事政策 科学 体系
  • 简介:摘要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子证据在司法实践中的证明作用越来越突出。电子证据是以电子形式存在的,借助信息技术或信息设备形成的用作证据使用的一切数据及其派生物,其存储方式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传统的取证方法只能收集表现形式简单的电子证据,而对于复杂的电子证据则无法应对,复杂的电子证据取证应区分类别进行,不同类型的电子证据有不同的取证方法。

  • 标签:
  • 简介:鉴定的启动绝大部分由侦查机关来进行,  (一)保留侦查机关的鉴定启动权,我国的侦查机关、起诉机关和审判机关均有权启动刑事鉴定程序

  • 标签: 侦查行为 鉴定侦查
  • 简介:三、相对刑事责任年龄人的刑事责任范围(一)新刑法规定中的问题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二、刑事责任年龄的认定(1)书证(2)被告人供述及证人证言(3)鉴定结论(4)未查清的分情况处理三、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人的刑事责任范围(1)新刑法规定中的问题(2)解决途径四、关于我国新刑法相关规定存在的问题及可行性的建议(一)该款规定的罪名与相关罪名的包容问题(1)强奸罪是否包括奸淫幼女罪(2)抢劫罪与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罪(3)贩卖毒品罪与走私、运输、制造毒品罪(二)非该款法定罪名的犯罪的加重情节包含上述法定犯罪行为的处理(1)强奸罪与拐卖妇女儿童罪(2)故意杀人罪与绑架罪(三)解决途径,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八种犯罪

  • 标签: 刑事责任年龄
  • 简介:六、对我国现行刑法中相对刑事责任年龄规定中存在问题的探析1、我国现行刑法中相对刑事责任年龄规定中存在问题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我国现行刑法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刑事责任年龄指的是实施犯罪时的年龄

  • 标签: 刑事责任年龄 年龄界定
  • 简介:但是由于对犯罪嫌疑人不起诉决定法律赋予被害人向人民法院的起诉权,(一)不起诉体现的是检察机关的一定的自由裁量权我国现行的不起诉制度的三种情况中除了绝对不起诉规定的六种情况(刑诉法第142条第一款和第15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从而排除了检察机关的自由裁量权外,被害人有权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不服不起诉决定的案件

  • 标签: 制度初探 起诉制度
  • 简介:论产品刑事责任焦占营市场经济体制在国内的形成和发展,使人们对产品安全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从1984年到1994年间,我国相继制定了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43部有关产品生产安全的法规,以规范生产者、销售者的生产和销售行为,调整生产者、销售者与消...

  • 标签: 缺陷产品 承担刑事责任 产品责任人 销售者 生产者 民事责任
  • 简介:一、刑事政策制定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一)科学原则在刑事政策的制定过程中,科学原则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要遵循政策科学关于政策制定的一般原理和要求,实现程序上和方法上的科学化;二是要遵循刑事科学关于预防、惩治和控制犯罪的基本原理和要求,实现内容上的科学化.

  • 标签: 政策制定
  • 简介:摘要:在刑事案件审理期间,部分辩护人引导舆论,可能影响案件的公正判决,导致“舆论司法”。本文所称让刑事辩护远离舆论,并不是要剥夺刑事案件当事人及辩护律师舆论监督的权利,而是旨在限制其在案件审理期间制造舆情、煽动情绪的行为。

  • 标签: 刑事辩护 舆论司法 监督权
  • 简介:摘要: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推广网络技术,新闻媒体宣传的功能越来越强,社会公众对社会热点问题,新闻的知晓程度较高,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它。多渠道汇聚民意,让人民监督权更好地落实,但与此同时,社会舆论又给司法机关工作带来双重影响,给刑事辩护工作带来了冲击,因此,文章通过探讨舆论对于刑事辩护的影响,并由此提出了一些建议。

  • 标签: 刑事辩护 舆论 司法公正
  • 简介:早在1982年,德国就成为全球首个立法“给急救车让道”的国家。如果哪位司机不让道,对急救车造成较轻影响的,最少罚款20欧元,影响严重的,将由检察机关调查,甚至坐牢。

  • 标签: 立法 德国 检察机关 急救车 国家
  • 简介:宪法允许国会对内阁进行授权立法,2、地方行政委员会,日本国会审议和通过的法律绝大部分是由内阁提出的

  • 标签: 日本立法 立法体制
  • 简介:日前,立法法修正案草案二审稿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这是立法法自2000年颁布施行以来的首次修改。14年来,这部法律有效保障了中国立法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它的进一步完善,也将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更有力保障。

  • 标签: 立法法 法治体系 法治国家 修正案草案 人大立法 法律规范体系
  • 简介:1.没有规定基本法律与其他法律的位阶问题,比如基本法律和非基本法律的位阶问题,二、基本法律和其他法律的效力关系问题 

  • 标签: 效力问题 立法效力 问题研究
  • 简介:清末的商事立法是清末法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法律从形式、体例到内容都具有创新性,符合中国法制近代化的需要.清末的商事立法具有盲目照搬西方立法成果、脱离具体国情、应急等不足,并未发挥实际效用,但这些立法成果是此后中国商事立法的基础,在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历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商事立法 中国法制 法制改革 略论 清末 国情
  • 简介:摘要中国需要一部统一的“行政程序法”,这已经是许多人的共识,然而,从各国的实践经验来看,这项工作是很复杂也很艰难的,再加上中国特殊的发展情况,使这项工作显得更为艰难。但是,即使是困难重重,我们也不能放弃为制定“行政程序法”而作出更多的努力。

  • 标签: 行政程序 立法 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