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步态指导下的骨盆控制训练对于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9月于广东三九脑科医院接受治疗的48例偏瘫患者,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4例。对照组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44.75±13.34)岁;观察组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45.38±13.41)岁。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三维步态指导下的骨盆控制训练,记录两组患者训练前后三维步态动力学参数、Holden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及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组间差异比较采用ANOVA检验法。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左右侧步长、左右下肢髋关节伸展峰值、左右下肢髋关节力矩高峰值、左右下肢髋关节力矩低峰值、FAC及BB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结束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左右侧步长[分别为(0.545±0.08)m比(0.602±0.082)m,F=6.185,P=0.017;(0.587±0.115)m比(0.664±0.092)m,F=6.525,P=0.014]、左右下肢髋关节伸展峰值[分别为(6.87±2.17)比(8.92±2.53),F=8.972,P=0.004);(6.79±2.36)比(11.00±2.45),F=36.757,P<0.001]、左右下肢髋关节力矩高峰值[分别为(0.427±0.037)比(0.508±0.066),F=27.921,P<0.001;(0.605±0.09)比(0.767±0.063),F=39.422,P<0.001]、左右下肢髋关节力矩低峰值[分别为(0.402±0.040)比(0.455±0.068),F=10.616,P=0.002;(0.442±0.037)比(0.497±0.063),F=13.565,P=0.001)]、FAC评分[(2.75±0.79)分比(3.75±0.94)分,F=15.771,P<0.001]及BBS评分[(48.90±3.74)分比(53.00±2.85)分,F=17.722,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偏瘫患者实施三维步态指导下的骨盆控制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步态能力。

  • 标签: 三维步态指导 骨盆控制训练 偏瘫 FAC评分 Berg量表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脑卒恢复期患者采取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对肺炎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1月-5月的30例脑卒恢复期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接受传统叩拍震动疗法)及实验组(接受主动呼吸循环技术疗法),各15例,比较肺功能及呼吸肌肌力。结果 实验组肺功能及呼吸肌肌力均较好,P<0.05。结论 脑卒并发肺炎患者接受主动呼吸循环技术治疗可显著改善其肺功能及呼吸肌肌力,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脑卒中 肺炎 肺功能 主动呼吸循环技术
  • 简介:【摘要】中风后肌肉痉挛是中风后偏瘫的常见合并症,主要表现为上肢屈肌痉挛以及下肢伸肌痉挛,对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以及日常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威胁。临床上常采取口服药物、高压氧治疗、中药汤剂以及运动疗法等方式进行治疗,但均存在一定的并发症以及禁忌症情况,另外患者的依从性、耐受性不足。MOTOmed智能训练系统对中风后肌痉挛有积极作用,可提升患者肢体协调能力,且操作简便、安全性高。

  • 标签: MOTOmed 脑卒中 运动训练 偏瘫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对脑出血后患者上肢痉挛程度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选50例脑出血患者,均选自2020.1至2021.2内我院神经内科患者中,通过排列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比组(n=25,实施康复指导)与规范组(n=25,实施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对其上肢痉挛程度与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并统计分析评估结果。结果 组间上肢痉挛(MAS)、运动功能(FMAS)评分比较后显示,康复前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康复后规范组MAS评分低于对比组,FMAS评分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 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可改善脑出血后患者的上肢痉挛程度,提高其上肢运动功能,预后良好,建议推崇。

  • 标签: 上肢痉挛 脑出血 三级康复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应用解痉方壮灸神阙穴治疗痰热内阻型抗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脑炎,观察其疗效及对相关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广东三九脑科医院住院明确诊断为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男10例,女20例,年龄(22.1±9.4)岁;观察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26.8±11.9)岁。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添加解痉方壮灸神阙穴疗法,每日1次,共治疗3周。记录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1周、2周、3周、4周不自主运动评定量表(AIMS)、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DL)评分。记录治疗中及治疗后与壮灸相关的烫伤、烧伤或其他过敏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分布、年龄、病程、脑脊液抗体滴度及入组时MMSE、AIMS、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周、3周、4周,观察组MMSE评分分别为(19.8±2.4)分、(20.8±2.3)分、(22.1±1.9)分,均高于对照组(18.3±2.9)分、(19.3±2.0)分、(20.8±2.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治疗后1周AIM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4周,观察组ADL评分分别为(58.1±7.9)分、(69.2±9.9)分,均高于对照组(54.0±7.6)分、(62.3±7.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无一例与壮灸相关的烫伤、烧伤或其他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应用解痉方壮灸神阙穴治疗痰热内阻型抗NMDA受体脑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 痰热内阻 解痉方 神阙穴 壮灸
  • 简介:摘要:目的:现有针对二氧化碳潴留的治疗技术主要是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呼吸康复相关的介绍较少。本研究通过观察小脑出血后发生二氧化碳潴留的一例患者,对其进行呼吸康复治疗等措施进行个案分析,为该类型患者提供新得治疗思路。主要方法:本研究对1例小脑出血后二氧化碳潴留患者进行呼吸康复治疗,跟踪观察该患者治疗前后呼吸功能指标:最大吸气压、最大呼气压、用力肺活量、峰值流速、FEV1/FVC、FEV1和炎症指标:胸部ct、血气分析以及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显示,针对的呼吸康复对于脑出血二氧化碳潴留的病人,具有改善呼吸、平衡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协同作用,优化肺换气,促进气道廓清能力改善肺部感染的作用。

  • 标签: 二氧化碳潴留 呼吸康复 呼吸控制 直腿抬高 个案分析
  • 简介:摘要:总结整理近几年有关赤凤迎源针法的文献,归纳其临床应用机理,认为赤凤迎源针法临床上具有较单式补泻手法更好的疗效,可以广泛应用,但针对目前的临床来看,其应用还很局限,其研究的全面性、系统性和整体性明显不够。

  • 标签: 赤凤迎源 复式补泻 临床机理
  • 简介: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的内在动力。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传统文化的盛衰决定着中医药发展的盛衰。中医药经过几千年的临床实践,虽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问题,制约着中医药的发展,使中医药的应用和推广不够深远。为此,笔者就相关问题作如下探讨。

  • 标签: 中国传统文化 中医药 存在问题 中医药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优化运动技能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44例对照组与44例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运动技能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MBI指数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MA、MBI评分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优化运动技能训练 脑梗死 偏瘫 下肢功能障碍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瘫患儿在应用踝足矫形器后的改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对我院进行尖足矫正的25名脑瘫患儿进行研究,让25名脑瘫患儿穿戴踝足矫形器,患儿佩戴矫形器半年后对患儿尖足的改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5名患儿50只尖足大多数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与踝足矫形器佩戴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患儿在尖足得到改善后,站立能力得到了明显的增强。结论:脑瘫患儿使用踝足矫形器对尖足进行矫正可以得到明显的矫正效果,提升患儿的运动能力。

  • 标签: 踝足矫形器 脑瘫患儿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采用电针与脑针相结合的方法促醒植物状态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36例植物状态患者选取常规的醒脑开窍的穴位进行电针治疗结合脑针治疗。观察发现电针与脑针相结合的方法对状物状态患者的促醒不仅取得一定疗效也丰富了临床对此病的治疗手段。

  • 标签: 电针,宫氏脑针,续性植物状态,针刺疗法
  • 简介:摘要: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发病率高,严重时有致命危险,并容易引起其他并发症。传统手法治疗配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手段较单一,临床研究表明经颅直流电刺激( t DCS ) 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恢复有很好的疗效。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经颅直流电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实施呼吸康复的临床效果。 方法 随机抽取2018.9—2019.5在我院收治的86例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按抽签法各分为43例,参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加用呼吸康复训练。对比两组吸气量、呼气量及肺部感染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吸气量、呼气量均高于参照组(P0.05),康复干预后研究组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

  • 标签: 呼吸康复训练 脑卒中 气管切开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脑瘫伴足外翻儿童使用矫形鞋垫对其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2015.01~ 2019.12本院接收的 82例脑瘫伴足外翻儿童纳入研究,按抽签法分为对照组 41例,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 41例,结合矫形鞋垫进行训练, 3个月观察下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左右侧立姿跟骨休息位( RCSP)角度、 Berg平衡量表( BB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结论 结合矫形鞋垫对脑瘫伴足外翻儿童进行训练能够改善畸形及平衡功能,效果显著。

  • 标签: 儿童 脑瘫 足外翻 矫形鞋垫 下肢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任脉铺灸疗法治疗盆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任脉铺灸疗法对 34例盆腔积液患者进行治 。结果: 34例患者中,痊愈 24例,有效 8例,无效 2例,总有效率为 94.12%。结论:任脉铺灸疗法治疗盆腔积液疗效显著,操作简单,易于临床推广。

  • 标签: 任脉 铺灸 盆腔积液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针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采取常规康复与腕手矫形器结合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取 2018年 1 月 ~2019年 12月在我院住院的 76例 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依据住院号尾数单双号随机选出38例予以常康复治疗( 对照组 ),另外38例在 对照组 基础上配合腕手矫形器开展治疗(观察组 ),对两组病人疗效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 治疗总有效率与FMA-UE、 ARAT评分均优于 对照组 (P< 0.05)。 结论 常规康复治疗结合腕手矫形器在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病人中合理应用,疗效显著。

  • 标签: 腕手矫形器 常规康复 脑卒中后上肢痉挛 上肢功能
  • 简介:【摘要】经颅直流电刺激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tDCS)是一种非侵袭性,利用微弱电流 (1-2mA)调节大脑皮质神经细胞活动的技术 [ 1 ] 。共济失调是脑卒中,尤其是小脑卒中后最常见的症状和体征 [ 2 ] 。本文简要回顾其起源、发展和机制,着重其综述在共济失调型吞咽障碍 的研究进展。介绍经颅直流电刺激利用微弱的直流电( 1—2mA)来调节皮质神经元活动,阳极小脑 tDCS可以上调小脑 -大脑抑制 。

  • 标签: 经颅直流电刺激 共济失调 吞咽障碍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吞咽时脑区激活情况及吞咽中枢环路的时空特性。方法选择10名健康受试者,在磁屏蔽室内应用148通道全头型脑磁图系统采集受试者执行吞咽动作时的脑磁信号,利用CURRY8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定位算法采用基于最小模分析的低分辨率电磁成像方法(LORETA),每300 ms作为一个独立分析阶段,以大脑皮层F-分布值(F-distributed)最高的位置为刺激反应区域,通过时间和空间定位,对执行吞咽动作时激活区域进行分析。结果在执行吞咽动作时,中央旁小叶、中央前回、延髓、中央后回、额下回、顶上小叶、角回、胼胝体、额中回、扣带回、眶回、丘脑、三脑室底部、放射冠、楔前叶、额岛叶、桥小脑角区、额上回、基底节等区域被激活,其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前八位脑区为中央旁小叶、中央前回、胼胝体、中央后回、顶上小叶、额中回、扣带回、基底节。10名受试者在执行吞咽动作时,有8名受试者在0~300 ms时脑磁信号以左侧大脑半球激活为主,301~600 ms时以双侧大脑半球激活或中间区域激活为主,601~900 ms以右侧大脑半球激活为主。1名受试者在0~300 ms时脑磁信号以右侧大脑半球激活为主,301~600 ms和601~900 ms以左侧大脑半球激活为主。1名受试者在0~300 ms和601~900 ms时脑磁信号以右侧大脑半球激活为主,301~600 ms时以中间区域激活为主。结论在执行吞咽动作时,早期呈现左侧偏侧性,后期呈现右侧偏侧性,存在高度的时间依赖关系,可能存在以中央区为核心的中央区-胼胝体-顶上小叶-额中回-扣带回-基底节相关的吞咽中枢环路。

  • 标签: 脑磁图 吞咽 中枢环路 时空特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针刀松解触发点 疗法对脑卒中后足内翻 60 例 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将 20 18 年 8 月 1 日 到 20 19 年 8 月 31 日 在本院住院符合诊断标准的60 例脑卒中后足内翻 患者,小针刀松解触发点,每周一 次 3 次一 疗程,比较 治疗前后 Ashworth评分 Fugl- Meyer评分及 ADL积分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8 .3 %。 结论:提示小针刀松解触发点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有良好的疗效。

  • 标签: 小针刀 触发点 足内翻 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