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从行为批评视域出发,讨论了《圣经》翻译批评的视角问题。行为批评视域是对于译者在翻译社会化过程中的角色化及其作用于文本的一般性行为规律特征的研究,是“以人为本”的研究视域,与传统上的文本批评视域相对。《圣经》虽然属于高度经典类的文本,但因为有读者等社会需求因素和译者意志性的存在,译文难免与原文发生偏离。因此,《圣经》翻译的译者存在是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在行为批评视域下对《圣经》翻译作描写性批评研究,有望实现全面和客观的翻译批评。本文最后还对行为批评视域下《圣经》翻译研究的前景作了展望。

  • 标签: 行为批评视域 译者存在《圣经》翻译 翻译批评
  • 简介:本文主要介绍了汉语“乡土语言”翻译研究的定义、范围、意义,阐释了葛浩文的“乡土语言”翻译思想;从手段和意识两个方面,讨论了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等。本文还借助自建的莫言10本小说葛浩文翻译语料库,汇报了一些初步的考察发现。

  • 标签: “乡土语言” 翻译研究 思路 方法
  • 简介:翻译方法上的“直译”和“意译”并非总是那样截然分明的,常见的反而是间杂而生,比如,有文章经常举这样一则格言及其译文:Don’tlockthestabledoorafterthehorsehasbeenstolen.译。直译文:不要等马被盗后,才去锁厩门。意译文:不要贼走关门。然后设问:是直译好还是意译好?而给出的答案一般又显示意译优于直译。

  • 标签: 意译 直译 AFTER HORSE 翻译方法 the
  • 简介:品牌的翻译含有从翻译直至完全创造的各个阶段性特征。完全的“创意”不属于“创译”,“创译”是“创造性的翻译”,合有原文的部分意义特征,而创意与翻译毫无关系。商业运作之功不可小觑,

  • 标签: 翻译 品牌 “创意” 阶段性特征 商业运作 创造性
  • 简介: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既要面对不同类型的静态的原文,又要面对处于各种各样动态环境中的接受者,并且也会受到各种其他因素的影响,译者成了十足的双面人。文章提出“静态环境以文本为准,动态环境因人而异”的翻译思想。在翻译策略的运用上,所体现的是译者的主体性。但译者的主体性却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在语言层面上多表现在译作对原作的忠实程度上。因此,依据汉译本评价外国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缺乏可行性,特别是当译者把归化的译法作为主要翻译策略时更是如此。

  • 标签: 主体性 双面人译者 语言 外国文学作品
  • 简介:本文在"求真—务实"译者行为连续统评价模式的框架内,围绕译者行为分别就(1)译、评的分工;(2)译、评的方法和内容;以及(3)译评者的身份与译评者之为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指出译、评分工不明所产生的问题,明确规定了译评的任务和译评者应有的作用。集中于译者行为的社会研究,有望弄清翻译的社会化过程,进一步把握翻译本质的东西。

  • 标签: 译者行为 评价模式 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