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快速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评估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MR检查并行SWI序列扫描且发病24 h内的AIS患者118例,其中男75例、女43例,年龄23~100(66±14)岁。采用MATLAB的randperm函数将118例患者以8∶2的比例分为训练集96例,测试集22例。另外收集MR-STARS研究招募的同一中心的47例AIS患者作为外部验证集,其中男38例、女9例,年龄16~75(58±12)岁。将SWI图像和滤波相位图像合并为复值图像作为全采样参考图像。对全采样参考图像进行回顾性欠采样以模拟实际欠采样过程,获得欠采样SWI图像,欠采样倍数为5倍,可节省80%的扫描时间;然后基于复值卷积神经网络(ComplexNet)的深度学习模型重建快速SWI数据。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或Kappa检验比较全采样SWI和基于ComplexNet的快速SWI的图像质量评分一致性及检出AIS患者磁敏感血栓征(SVS)、微出血、深部髓质静脉(DMVs)不对称的一致性。结果测试集中全采样SWI图像质量的评分为(4.5±0.6)分,基于ComplexNet的快速SWI图像质量评分为(4.6±0.7),两者一致性较好(ICC=0.86,P<0.05);全采样SWI与基于ComplexNet的快速SWI检出AIS患者SVS(Kappa=0.79,P<0.05)、微出血(Kappa=0.86,P<0.05)、DMVs不对称(Kappa=0.82,P<0.05)一致性较好。外部验证集中,全采样SWI图像质量的评分为(4.1±1.0)分,基于ComplexNet的快速SWI图像质量的评分为(4.0±0.9)分,两者一致性较好(ICC=0.97,P<0.05);全采样SWI与基于ComplexNet的快速SWI检出AIS患者SVS(Kappa=0.74,P<0.05)、微出血(Kappa=0.83,P<0.05)和DMVs不对称(Kappa=0.74,P<0.05)的一致性较好。结论深度学习技术可显著加快SWI速度,且基于ComplexNet的快速SWI与全采样SWI的图像质量及检出AIS征象的一致性好,可应用于AIS患者的影像学评估。

  • 标签: 卒中 磁共振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深度学习
  • 简介:摘要经颅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治疗(简称“磁波刀”),按照规定的操作步骤,可以进行精确的脑内靶区消融。“磁波刀”治疗系统主要由与磁共振设备接驳的治疗床、包含1 024个阵元的头盔式相控阵超声换能器及机械定位单元、前端柜、冷却水循环系统、机柜和电脑控制系统组成。治疗包括治疗前计划、术前准备、治疗操作及术后管理4个阶段。本文着重介绍“磁波刀”治疗系统构成及治疗操作流程。从文献知识及作者实践经验中,总结“磁波刀”治疗的临床操作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为此项技术在国内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消融术 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 操作 治疗 磁波刀 超声消融 技术要点 注意事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颅磁共振引导超声聚焦(TcMRgFUS)治疗药物难治性特发性震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收治的19例药物难治性特发性震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TcMRgFUS进行单侧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术后1、3、6个月对所有患者行临床随访,包括复查头颅MRI,判断病灶的消融情况;行临床震颤评定量表(CRST)评分,评估震颤的缓解情况;同时询问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缓解情况。结果19例患者的手术均成功。术后即刻复查头颅MRI,所有患者均可见消融灶,其大小在X、Y、Z轴方向上分别为(5.8±0.9)mm、(6.0±1.3)mm、(6.1±1.7)mm。术后发生感觉障碍14例;味觉减退5例;平衡障碍4例;右手肌力下降1例,8 d后肌力恢复正常。1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的中位时间为5.0(1.0,6.0)个月。术后6个月,10例患者复查头颅MRI,其消融灶均消失。19例患者CRST总分和治疗手部运动评分均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有先降低后增高的趋势(均P<0.001),但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均P<0.05)。存在不良反应的患者,术后3个月基本恢复正常或仅有轻微症状。结论采用TcMRgFUS治疗药物难治性特发性震颤,术后震颤改善较好,且不良反应较少。

  • 标签: 特发性震颤 治疗结果 经颅磁共振引导超声聚焦 丘脑腹中间核 毁损术
  • 简介:摘要相对临床MRI所用1H作为成像原子来说,以129Xe为成像原子的MR被称为多核MRI。129Xe具有高脂溶性且能溶于血液,可随血液循环进入大脑。超极化技术可以将大脑的129Xe MR信号强度进行指数级别的提升,这成为129Xe多核MRI用于脑部研究的基础。目前超极化129Xe多核MRI技术在了解大脑生理活动、研究脑灌注及脑氧代谢等方面具备了一定的研究基础,未来在探索疾病发病机制、早期诊断、疗效监测和预后预测方面具有良好的开发价值。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氙同位素 超极化 磁共振波谱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探索MR引导下聚焦超声(MR-guided focus ultrasound, MRgFUS)治疗药物难治性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 ET)患者术后局部自发性脑活动的长期纵向变化及与临床震颤评分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于2019年1月至2019年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接受MRgFUS丘脑消融术的药物难治性ET患者(ET组)及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helathy controls, HC)组各9例,收集ET组基线、MRgFUS术后6个月及MRgFUS术后2年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s-fMRI)数据和临床震颤评定量表(Clinical Rating Scale for Tremor, CRST)以及HC组rs-fMRI数据。采用基于MATLAB平台的REST plus v1.2工具包中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 ReHo)方法,基于全脑体素配对样本t检验确定ET组基线与MRgFUS术后2年显著差异性脑区,使用DPABI v5.1工具包提取HC组及ET组该显著差异性脑区ReHo值。利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HC组与ET组该显著差异性脑区自发性和同步性脑活动,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ET组基线、MRgFUS术后6个月和MRgFUS术后2年该显著差异性脑区自发性和同步性脑活动。利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ET组术后临床震颤改善与ET组ReHo值改变之间的变化趋势进行相关性分析;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ET组MRgFUS术后2年震颤改善率与ET组基线ReHo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ET组基线与MRgFUS术后2年显著差异性脑区位于右侧中央后回;与HC组比较,ET组基线右侧中央后回ReHo值显著减低(P<0.01),ET组MRgFUS术后两年右侧中央后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T组基线、MRgFUS术后6个月、MRgFUS术后2年,右侧中央后回ReHo值升高(F=3.95,P<0.05)。术后临床震颤改善与ReHo值改变之间的变化趋势成正相关;ET组MRgFUS术后2年CRST-A改善率与ET组基线ReHo值呈负相关(r=-0.709,P=0.032)。结论MRgFUS治疗有助于药物难治性ET患者缓解震颤症状,MRgFUS治疗影响ET患者脑自发性及同步性脑功能活动,且ReHo值与临床震颤改善具有相关性,有助于为MRgFUS术后神经重塑的评估提供神经影像学依据。

  • 标签: 磁共振引导下聚焦超声 局部一致性 特发性震颤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临床震颤评定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颅磁共振引导超声聚焦(TcMRgFUS)治疗药物难治性特发性震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收治的19例药物难治性特发性震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TcMRgFUS进行单侧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术后1、3、6个月对所有患者行临床随访,包括复查头颅MRI,判断病灶的消融情况;行临床震颤评定量表(CRST)评分,评估震颤的缓解情况;同时询问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缓解情况。结果19例患者的手术均成功。术后即刻复查头颅MRI,所有患者均可见消融灶,其大小在X、Y、Z轴方向上分别为(5.8±0.9)mm、(6.0±1.3)mm、(6.1±1.7)mm。术后发生感觉障碍14例;味觉减退5例;平衡障碍4例;右手肌力下降1例,8 d后肌力恢复正常。1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的中位时间为5.0(1.0,6.0)个月。术后6个月,10例患者复查头颅MRI,其消融灶均消失。19例患者CRST总分和治疗手部运动评分均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有先降低后增高的趋势(均P<0.001),但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均P<0.05)。存在不良反应的患者,术后3个月基本恢复正常或仅有轻微症状。结论采用TcMRgFUS治疗药物难治性特发性震颤,术后震颤改善较好,且不良反应较少。

  • 标签: 特发性震颤 治疗结果 经颅磁共振引导超声聚焦 丘脑腹中间核 毁损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颅磁共振引导超声聚焦(简称磁波刀)治疗震颤为主型帕金森病(TDPD)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4—9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收治的10例TDPD患者。所有患者采用磁波刀行主要症状侧的丘脑腹中间核(Vim)毁损术。观察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采用混合效应线性模型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临床震颤评定量表(CRST)评分,以评价对震颤症状的治疗效果。结果10例患者中,7例采用磁波刀行左侧Vim毁损术、3例行右侧Vim毁损术。10例患者给予超声波能量次数为(10.4±2.6)次;初始治疗能量范围为849~2 823 J,最终能量范围6 737~20 096 J,最高治疗温度为(56.7±1.7)℃。患者进入治疗室至出治疗室耗时的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为140.0(13.0,182.5)min,从首次到末次给予超声能量的耗时为(62.3±25.4)min。患者术后头颅MRI显示,在治疗侧Vim区域可见直径约5 mm的消融斑。所有患者均在术后3个月的时间窗内完成随访。术后3个月与术前基线比较,CRST总分、CRST A部分评分、B部分评分、C部分评分、治疗侧上肢及治疗侧下肢震颤评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与术后1个月比较,以上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出现头皮、唇部或舌尖麻木5例、肌力下降2例、平衡障碍2例;至末次随访,3例麻木缓解,2例改善,2例肌力恢复,2例平衡功能恢复,但1例疾病进展(出现步态障碍)。结论初步观察发现,应用磁波刀治疗TDPD患者的震颤症状,其短期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

  • 标签: 帕金森病 震颤 治疗结果 磁共振引导超声聚焦 丘脑腹中间核
  • 简介:摘要7.0 T MRI显著提高了图像信噪比和空间分辨率,满足了超高分辨率成像和功能代谢成像的需求,为神经、血管、肿瘤及骨关节成像带来突破性进展,在探索疾病发病机制、早期诊断、疗效监测和预后评估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超高场强
  • 简介:摘要特发性震颤和帕金森病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震颤相关疾病,均以震颤为主要临床表现。药物治疗是二者的一线治疗方法,但只有部分患者获益;常见的外科治疗方法包括脑深部电刺激术、射频消融术等,但这些方法有创。MR引导下聚焦超声技术以其无创性、无电离辐射、实时温度监测和实时动态定位等优势逐渐成为二者的外科治疗选择之一。本文通过对MR引导下聚焦超声技术发展史及原理、有效性、安全性、MR引导的优势4个方面进行综述,以助于评价MR引导下聚焦超声治疗特发性震颤和帕金森病的临床应用。

  • 标签: 磁共振引导下聚焦超声 特发性震颤 帕金森病
  • 简介:摘要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颅内肿瘤性病变,占所有儿童肿瘤的2%~3%,由于其对放疗和化疗高度敏感,早期准确诊断并及时治疗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绝大多数患者无需手术即可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颅内生殖细胞瘤好发于松果体区、鞍上、基底节区等部位,其发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等方面各有一定的特点。本文对颅内生殖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进行归纳总结,以期进一步提高广大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生殖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讲座
  • 简介:摘要医学影像人工智能是当今备受瞩目的医工结合研究领域。采用人工智能进行脑血管病的辅助诊断和预测预后已取得一定成果,需进一步加强交叉学科合作,以满足临床重大需求为牵引,实现核心技术突破,最终达到服务临床的目标。

  • 标签: 医学影像 人工智能 脑血管病
  • 简介:摘要市政工程有很多项目,市政工程的建设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能够为所管辖区域的居民提供免费或是收费的公共服务相关设备及各类型建筑。市政工程一般建于城市、乡镇所规范的范围,工程的施工和后期维护及管理都是由政府进行的。本文在阐述市政工程施工技术的含义及其重要性的基础上,探讨优化市政工程施工技术的策略。

  • 标签: 市政工程施工 技术优化 重要性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