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3节。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氧化还原反应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为后续金属的腐蚀及电化学部分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 标签: 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设计 基础理论知识 教材分析 高中化学 化学教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胃肠道反应和睡眠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3月作为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中从我院选取60例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进行探究分析,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将常规护理应用在对照组中,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到观察组中,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结论在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显著,有效预防了肿瘤病人化疗时胃肠道反应

  • 标签: 肿瘤患者 胃肠道反应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将本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经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从药物种类、给药途径等方面对不良反应的相关性原因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与合理用药途径。结果从调查结果来看,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神经系统发生不良反应占比最高,分别为为38.82%,54.12%和43.53%。结论在临床医学中,左氧氟沙星使用和静脉滴注等因素不仅会增加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其所诱发的不良反应还有可能给患者的神经系统、皮肤系统等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在今后的氟喹诺酮类药物使用过程中做好不良反应监测、合理选择用药途径与种类等对提升氟喹诺酮类药物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是极有帮助的。

  • 标签: 氟喹诺酮类药物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作者: 张荣照 张玲 林其昌 阙小玲 吴珺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6-25
  • 出处:《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老年康复二科,福州 350003 福建省康复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州 350003,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辅助检查科,福州 350003 福建省康复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州 350003,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福州 350005,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干部保健科,福州 350003 福建省康复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州 35000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慢性间歇性缺氧(CIH)大鼠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机制,为CIH引起糖尿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IH对照组和CIH运动组,适应性饲养后对CIH对照组和CIH运动组进行CIH模型建立,模型建立后CIH运动组进行无负重游泳训练,4周后处死所有大鼠,检测各组大鼠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氧(ROS)、丙二醛(MDA)、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结果空白对照组、CIH对照组、CIH运动组大鼠ROS、MDA、T-AOC、FINS、FP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60、5.03、4.87、4.52、6.42,P=0.021、0.015、0.017、0.022、0.006)。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CIH对照组和CIH运动组大鼠ROS、MDA、FPG、FINS均升高,T-AOC均降低(均P<0.05);与CIH对照组比较,CIH有氧运动组大鼠ROS、MDA、FPG、FINS则降低、T-AOC升高(均P<0.05)。结论CIH通过激活氧化应激状态,血糖、胰岛素水平升高;有氧运动可降低氧化应激状态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的影响。

  • 标签: 有氧运动 缺氧 氧化性应激 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定位体外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效果和患者不良反应评价。方法:选择1999年3月-2022年7月输尿管结石患者92例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6例)和观察组(n=46例)。对照组采用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定位体外碎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结石排出时间及血尿持续时长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定位体外碎石技术针对结石≤1 cm 的患者其碎石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患者不良反应较小,在临床中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超声定位 体外碎石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临床使用中,所引发的不良反应以及相应的用药对策。方法:选择我院 2020 年 1 月至 6 月期间收治的 120 例接受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的患者为对象,对患者接受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观察,并结合实际情况总结用药对策和措施。结果:在所有患者当中,有 10 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8.3% ,分别为皮疹、心慌以及血小板或白细胞降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经对症处理后全部恢复正常,未见其他严重反应。结论:针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医护人员需要做好患者的观察,并对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总结,以便后续给出针对性较强的用药对策,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 标签: 头孢菌素类药物 不良反应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