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国内核电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内某核电企业响应《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的要求,针对传统制度文件管理存在的不足,研究构建了制度文件结构化元模型,探索了制度文件结构化管理的方法,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制度文件内容和结构分析数字化智能化,对制度文件结构进行标准化管理,推动制度文件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 标签: 制度文件 结构化 标准数字化 元模型
  • 简介:摘要: 在以建筑结构的基础设计模型集成框架中应用 BIM技术作为开发研究,将有助于推动其在工程设计中的实际应用,满足基于 BIM的建筑工程软件开发与应用需求,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 标签: BIM 建筑结构 设计模型 集成框架 应用开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混合入路在腹腔镜左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左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52例,女44例;平均年龄为61岁,年龄范围为29~75岁。患者均施行腹腔镜左结肠癌根治术。观察指标:(1)手术和术后恢复情况。(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3)术后化疗情况。(4)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及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生存、肿瘤复发和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0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手术和术后恢复情况:96例患者均采用混合入路施行腹腔镜左结肠癌根治术。96例患者中,5例行腹腔镜联合多器官切除术(2例联合脾切除术、2例联合胃壁楔形切除术、1例联合脾脏和胰体尾切除术);7例行手助腹腔镜手术(5例因肿瘤侵犯需行多器官切除术、2例因近端肠管梗阻严重无法暴露加行回肠末端造瘘术);84例行腹腔镜辅助手术;无中转开腹。96例患者中,3例行回肠后方吻合,2例行旋转升结肠吻合,91例行原位吻合。96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40 min(70~250 min),术中出血量为50 mL(30~140 mL);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2 d(1~4 d)。96例患者中,术后5例切口感染,5例肺部感染,3例粘连性肠梗阻,1例吻合口瘘,均经保守治疗治愈。96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8 d(5~27 d)。(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96例患者清扫淋巴结数目为19枚(13~25枚);手术切除标本长度为35 cm(25~50 cm),切缘均为阴性。96例患者病理学T分期:pT1期5例,pT2期46例,pT3期37例,pT4期8例;病理学N分期:pN0期32例,pN1期47例,pN2期17例。96例患者均为M0期,无远处转移。96例患者病理学类型:黏液腺癌7例,低分化腺癌16例,中分化腺癌46例,高分化腺癌27例。(3)术后化疗情况:96例患者中,68例术后行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方案规范化疗,28例术后未行化疗。(4)随访情况:96例患者中,8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9~5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1个月。随访期间,86例患者均生存,其中82例未发现肿瘤复发;3例复查发现肝脏转移,带瘤生存;1例发现肝、肺转移,带瘤生存。结论混合入路在腹腔镜左结肠癌根治术中安全、可行。

  • 标签: 结肠肿瘤 结肠切除术 手助腹腔镜手术 手术入路 吻合方式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应用标准残肝体积(SRLV)及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技术(TE)评估肝手术患者肝储备功能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27例行肝切除并病理证实为HCC患者的资料,术前CT测定肝脏总体积、瘤体体积、残肝体积,术中排水法测定切除的肝标本的体积,计算SRLV;采用IBM SPSS 25.0完成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的组间对比采用χ2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不同因素ROC曲线下面积,检验水准P<0.05。结果肝切除患者病理分期肝纤维化S2~S4期SRLV临界值均为0.329 L/m2,肝切除术后发生肝功能不全患者13例,其中肝纤维化S2~S4期SRLV临界值均亦为0.329 L/m2; Child-Pugh分级预测术后肝功能代偿良好准确率为52.2%,而新评价模型预测术后肝功能代偿良好准确率为100.0%(P<0.05);Child-Pugh分级预测术后肝功能代偿轻度不良准确率为25.0%,而新评价模型预测术后肝功能代偿轻度不良准确率为88.2%(P<0.05)。结论SRLV联合是评估HCC行肝切除安全指标;Child-Pugh分级联合肝瞬时弹性值的新肝储备评估模型对半肝手术患者储备功能的评估有较好的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癌,肝细胞 肝硬化 肝切除术 弹性成像技术
  • 简介:摘要:房屋裂缝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解决裂缝问题不仅可以保证住宅的性能,而且可以减少建筑材料的浪费。在施工过程中,温度等因素引起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允许存在一些裂缝。在施工中,应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尽量控制裂缝,防止结构出现裂缝,特别是有害裂缝。积极开展各项检测、审计活动,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合理处理问题,确保工程质量,分析了施工中控制裂缝的措施。

  • 标签: 建筑施工 房屋裂缝 措施
  • 简介:摘要:从近些年民用建筑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钢网架的设置显得尤为重要,其直接决定民用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坚固性及安全性高低。为了高质量的建成民用建筑工程,在具体的工程建设之中注意提升钢结构网架结构的整体性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本文将结合大型火车站站房工程案例,具体分析钢结构网架结构整体提升的关键,希望对于提高民用建筑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坚固性有所帮助。

  • 标签: 钢结构 网架结构 提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外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采用前外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治疗并获得随访的9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前外侧入路组45例,男18例、女27例,年龄(83.33±5.29)岁(范围76~96岁);后外侧入路组45例,男13例、女32例,年龄(81.87±5.00)岁(范围75~94岁)。术后评估手术指标、围手术期出血量、软组织损伤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采用Harris评分、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前外侧入路组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血红蛋白减少量、隐性失血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率无明显差异(P>0.05)。前外侧入路组患者术后1 d的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水平[(232.98±83.70)IU/L和(81.67±48.85)mg/L]均低于后外侧入路组[(296.93±124.58)IU/L和(104.79±36.7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P=0.005;t=2.54,P=0.013)。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改善,术后12 h、24 h、48 h前外侧入路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前外侧入路组为(20.73±4.99)h,较后外侧入路组的(41.69±13.58)h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1,P<0.001)。出院当日、术后1个月前外侧入路组Harris评分[(63.31±6.21)分和(75.76±4.91)分]和UCLA评分[(1.84±0.42)分和(3.69±0.76)分]均高于后外侧入路组[(52.69±10.01)分和(71.33±3.66)分,(1.62±0.54)分和(3.16±0.8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Harris和UCLA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外侧入路组有2例发生肌间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为4%(2/45);后外侧入路组有1例发生假体脱位,并发症发生率为2%(1/4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前外侧入路对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是较理想的术式,具有切口短、软组织损伤小、隐性失血量低等优势,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术后住院时间短、疼痛改善、早期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 标签: 老年人,80以上 股骨颈骨折 半关节成形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前常见的3D打印医疗模型多为单一材质的硬塑料,缺乏软质弹性和拟人功能整合,难以进行手术操作,阻碍了医疗模型在手术规划和技能培训方面的大规模推广。建立多材料个性化复杂医疗功能模型的建模、设计、制造与临床应用平台技术与快速响应系统,开展医疗模型的拟人功能化及其临床应用研究,将促进基于3D医疗模型的手术规划和手术培训水平迈向国际前列。

  • 标签: 3D打印 医学模型 功能化 术前规划 手术培训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索质量决策与优化模型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对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并运用数学模型,评估质量决策和优化模型在工业生产中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质量决策与优化模型能够提高生产过程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本研究为工业生产中的质量管理和决策提供了实践指导和理论支持。

  • 标签: 质量决策,优化模型,工业生产,生产效率
  • 简介:摘要:抗震结构设计理念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建筑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抗震结构设计理念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本文将从抗震设计的背景和意义、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建筑结构设计人员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 标签: 建筑结构设计 抗震结构设计 设计理念
  • 简介:摘要: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是一项复杂而专业的工作,充满挑战,对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设计人员应不断加强学习,充分了解主要设计规范的规定,并经常关注行业的前沿技术,同时加强与施工和设备专业人员的沟通,避免在使用功能上出现缺陷。

  • 标签: 房屋结构设计 建筑结构设计 优化策略
  • 简介:摘要:贯通道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它可以将两个车厢之间连接,使整个列车的运行更具柔性,文章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的需求,提出一种车辆贯通道的系统结构及其特点,让地铁车辆贯通道更具稳定性,有更加好的隔音,隔热效果,以及降低运营成本,更好地满足列车的运行。

  • 标签: 车辆 贯通道 结构特点
  • 简介:摘要:钢结构厂房作为工业生产的重要场所,其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钢结构厂房可能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和老化问题,需要进行加固处理。本文将探讨钢结构厂房加固处理的存在问题及措施方法,以保证厂房结构的稳定性和抗灾能力,确保生产运营的持续发展和安全运行。

  • 标签: 钢结构厂房 安全性 鉴定评估 加固处理
  • 简介:摘要::混凝土裂缝存在于整个结构使用过程之中,它的存在严重影响着结构安全、耐久性和结构外观。混凝土结构裂缝修复是保障建筑安全和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工作。本文综述了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形成机理、分类特征、修复技术及其应用案例,并探讨了未来发展趋势。通过系统的文献回顾和分析,总结了当前修复技术,为未来混凝土结构裂缝修复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参考。

  • 标签: 混凝土结构裂缝 修复技术 分类特征 裂缝成因
  • 简介:摘要:为避免船舶误入非通航水域发生安全事故,有必要在枢纽非通航区上、下游侧设置禁航警示设施。通过方案必选,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设计了合适的禁航警示设施,并对该设施的结构组成进行了稳定分析。最后通过在泵闸工程中的实际运用,体现了该设施的应用效果与价值。

  • 标签: 禁航警示 泵闸 方案比选 稳定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鉴别与食管鳞癌预后及免疫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并构建预后风险模型。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食管鳞癌患者的转录组数据及临床资料。从分子数据库得到免疫基因,与转录组数据取交集得到免疫相关基因。使用相关性分析得到免疫相关lncRNA。通过单因素COX分析获得与预后相关的免疫lncRNA。依据这些lncRNAs在样本中的表达量,构建COX预后风险评分模型,计算风险值。依据风险值,区分出高低风险组。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曲线下面积,评估模型的有效性。结果从TCGA数据库下载得到95例食管鳞癌样本,免疫基因与转录组数据取交集得到免疫相关的基因331个。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单因素COX分析得到6个显著与预后相关的免疫lncRNA(分别为LINC02159、AC092484.1、AC099850.3、AC125807.2、AC105277.1和AC037459.3),并构建基于这6个lncRNA的预后风险模型,依据患者的风险值,以中位数为临界点,将患者分为高低风险组。通过生存分析比较5年生存率,发现高风险组的生存率显著低于低风险组(P<0.01)。ROC曲线结果表明曲线下面积(AUC)为0.844。结论免疫预后相关lncRNA可以预测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并为食管鳞癌免疫相关lncRNA研究及治疗提供线索。

  • 标签: 生物信息学 食管鳞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压氧(HBO)处理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认知能力、脑纹状体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选用18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每组6只。6-羟基多巴胺(6-OHDA)注射用于构建大鼠PD模型,HBO处理(仅实验组)后应用水迷宫实验和Y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的认知能力;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各组大鼠大脑纹状体DA、高香草酸(HVA)和二羟苯乙酸(DOPAC)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所用时间明显增加,穿越平台次数和自发交替率降低(P<0.05),DA、HVA、DOPAC含量及DA/DOPAC、DA/HVA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实验组大鼠经过HBO处理后上述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HBO处理能够明显提高PD模型大鼠的认知能力,逆转DA及其代谢产物异常,为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借鉴。

  • 标签: 高压氧 帕金森病 大鼠 认知能力 多巴胺 代谢产物
  • 简介:摘要在民船领域,国际海事组织、欧盟、世界各主要船级社均对船舶水下噪声提出了严格的限值要求;在军船领域,随着电磁、红外等技术不断突破,船舶水下声学设计日益成为短板。在船舶水下噪声评估领域,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设备激励船体结构振动产生的结构声辐射是船舶水下噪声的主要成分,并提出有限元法、边界元法、波动分析法、统计能量法等方法对船舶水下噪声进行预报评估。采用统计能量法进行船舶水下噪声预报评估,关键是获取船舶结构子系统的模态密度、内损耗因子和耦合损耗因子等基础性参数。其中,损耗因子是衡量系统阻尼特性并决定其振动能量耗散能力的重要参数,对于船舶水下噪声预报具有重要影响,可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测试等方法获取。

  • 标签: 船舶典型结构 损耗因子实验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