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前临床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应用广泛,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皮肤、胃肠道、内分泌和肝脏不良反应,肺脏和心脏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但可能致命。类固醇全身治疗是对抗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irAE)的主要治疗手段,如对类固醇治疗没有反应,则需要考虑使用免疫调节剂。掌握irAE的发生率、发病机制、常见类型及其治疗策略,可为ICI在临床上的安全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肿瘤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 治疗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新辅助化疗+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方法 于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1名进展期胃癌患者,分为根治组(25名)和联合组(26名)。根治组行胃癌根治术治疗,联合组行新辅助化疗联合胃癌根治术治疗。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使用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联合组临床有效率77.0%(20/26)显著高于根治组64.0%(16/25)。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新辅助化疗 胃癌根治术 进展期胃癌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肝细胞癌是国内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全球发病率持续上升且死亡率高。肝脏基因组的畸变会导致细胞恶性转化以及肝细胞癌的发生,这也是潜在的治疗靶点。肝细胞癌微环境中不同免疫细胞的成分如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可以促进肿瘤进展,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可破坏肿瘤细胞。细胞中不同的特征基因表型可以促进或抑制免疫耐受,这能够解释肝细胞癌患者对免疫治疗敏感或耐药的潜在原因,为探索新的免疫治疗靶点提供参考。进一步加深对肝细胞癌中基因组与转录组特征的认知以及认识其与免疫治疗的相关性,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新思路。

  • 标签: 癌,肝细胞 肝硬化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替吉奥联合顺铂对老年紧张期胃癌患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 于2019年8月至2021年5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5名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分为对照组(27名)和实验组(28名)。对照组行顺铂治疗,实验组加用替吉奥治疗。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使用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实验组临床有效率85.7%(24/28)显著高于对照组74.1%(20/27)。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替吉奥 顺铂 老年 进展期胃癌 相关细胞因子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细胞免疫治疗同步全身化疗在晚期肺癌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于2019年12月至2021年9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9名晚期肺癌患者,分为传统组(29名)和同步组(30名)。传统组行全身化疗法,同步组行细胞免疫治疗同步全身化疗。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使用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同步组林场有效率73.3%(22/30)显著高于传统组64.2%(18/29)。比对差异明显(P0.05);经治疗,同步组T细胞亚群水平较传统组有显著优势。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细胞免疫治疗 同步全身化疗 晚期肺癌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痔疮效果及发病因素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00例痔疮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实施保守治疗,观察组50例实施手术治疗。另选100例非痔疮患者为健康组,了解痔疮的发病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优良率为90.00%,明显较对照组72.00%高,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痔疮发生与便秘、引流、缺乏锻炼、遗传、新生活频繁、低纤维饮食等因素相关。结论痔疮发病因素较多,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可有效降低痔疮发生。针对痔疮应该积极选择手术治疗,对减轻患者痛苦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手术治疗 发病因素 痔疮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柴胡疏肝散加减与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肝郁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方法于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选取我院的100例肝郁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成为此次研究观察对象,继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与研究组(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柴胡疏肝散加减),评判标准治疗有效率、中医症候积分及血清胃动素、胃泌素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的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症候积分及血清胃动素、胃泌素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方案的实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其中医症候积分及血清胃动素、胃泌素指标,值得推广。

  • 标签: 柴胡疏肝散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 肝郁气滞 功能性消化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在普通人群和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病史的患者中,糖尿病前期与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设计对前瞻性队列研究或临床试验的事后分析进行meta分析。数据来源截至2020年4月25日PubMed、EMBASE和Google Scholar等电子数据库。方法如果前瞻性队列研究或临床试验的事后分析报告了与正常血糖相比,糖尿病前期人群中校正后的全因死亡或心血管疾病(CVD)的相对风险比(RR)、优势比或风险比,该研究则纳入分析。数据由两名研究者独立提取。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RR和95%可信区间(CI)。主要结局是全因死亡率和复合心血管疾病,次要结局包括冠心病和卒中的发生风险。结果meta分析共纳入129项研究,包括10 069 955名参与者的数据进行分析。在普通人群中,中位随访时间9.8年,与正常血糖者相比,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全因死亡(RR 1.13,95%CI 1.10~1.17)、复合CVD(RR 1.15,95%CI 1.11~1.18)、冠心病(RR 1.16,95%CI 1.11~1.21)和卒中(RR 1.14,95%CI 1.08~1.20)的风险均增加。与正常血糖者相比,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全因死亡、复合CVD、冠心病(CHD)和卒中的绝对风险差异分别为9.59(95%CI 7.36~12.51)、8.75(95%CI 6.41~10.49)、6.59(95%CI 4.53~8.65)和3.68(95%CI 2.10~5.26)每10 000人年。与空腹血糖受损人群相比,糖耐量异常人群(IGT)具有较高的全因死亡、冠心病和卒中风险。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患者中,经过中位随访时间3.2年后,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全因死亡(RR 1.36,95%CI 1.21~1.54)、复合CVD(RR 1.37,95%CI 1.23~1.53)、冠心病(RR 1.15,95%CI 1.02~1.29)的风险均较正常血糖人群显著增加,但卒中风险未见统计学差异(RR 1.05,95%CI 0.81~1.36)。与正常血糖相比,糖尿病前期中全因死亡、复合CVD、CHD和卒中的绝对风险差异为66.19(95%CI 38.60~99.25),189.77 (95%CI 117.97~271.84),40.62(95%CI 5.42~78.53)和8.54(95%CI 32.43~61.45)每10 000人年。在ASCVD患者中,所有观察的结局在不同定义下的糖尿病前期,风险均无显著异质性(所有P>0.10)。结论在普通人群和ASCVD人群中,糖尿病前期均与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相关。糖尿病前期的筛查和适当的管理可能有助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