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软件的全寿命周期内,软件的测试是对软件产品进行评估与改善的一个环节。高品质的软件测试,能够侦测到更多软体错误。由于在软件开发阶段,由于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使得对其进行的测试没有参照物,所以对其进行评价是比较困难的。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其复杂的性能,在实际应用中,其测试所需的时间将达到整个系统的40%,在某些对可靠性有极高需求的系统中,更是达到了60%以上。因而,寻求高质量的软件测试策略变得越来越紧迫。在此基础上,对软件研发过程的测试原理和测试策略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 标签: 软件研发 过程测试 测试原则 测试策略 策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失神癫痫(CAE)注意网络损害特征。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9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儿童医院CAE患儿40例及在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40例,运用改良版的注意网络测试工具(ANT)分别进行注意网络检查。结果CAE组患儿注意网络检查正确率为(94.98±2.20)%,低于对照组的(97.58±1.5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51,P<0.001);CAE组患儿注意网络检查总平均反应时为(1 076.95±190.32)ms,显著长于对照组的(863.85±200.00)m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82,P<0.001);CAE组患儿的警觉网络效率为(43.18±48.98)ms,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6.18±37.37)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1,P<0.05);CAE组患儿的执行控制网络效率为(103.65±58.72)ms,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2.28±42.56)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6,P<0.05);CAE组患儿的定向网络效率为(26.73±45.10)ms,低于对照组的(29.45±27.15)ms,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7,P>0.05)。发病年龄是影响CAE患儿注意网络检查总平均反应时长的相对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AE患儿存在注意网络的损害,且其发病年龄是CAE患儿注意网络损害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

  • 标签: 癫痫,失神性 注意网络 警觉网络 定向网络 执行控制网络 认知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为这类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50例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8例单纯行清宫术;10例子宫动脉栓塞后行清宫术或开腹病灶切除联合子宫修补术;32例先进行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后行清宫术。结论CSP病因至今尚不明确,早期不易诊断,而超声检查是诊断CSP最可靠的方法。一经确诊,应立即终止妊娠从而防止严重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子宫瘢痕妊娠 剖宫产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睾丸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T-DLBCL)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5月及2018年4月收治的2例PT-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内文献报道的42例患者资料,对PT-DLBCL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进行总结。结果例1患者71岁,主诉为双侧阴囊肿大伴疼痛不适2个月。例2患者85岁,主诉为左侧阴囊肿块3个月。2例患者均行睾丸切除术,术后诊断均为PT-DLBCL、非生发中心B细胞(non-GCB)型、Ann Arbor分期ⅠE期。例1患者术后因经济困难仅行2个周期CHOP(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化疗,例2患者术后因高龄拒绝化疗和右侧睾丸放疗。2例患者随访时间分别为71、12个月,均无瘤生存。结合国内文献报道的42例共44例PT-DLBCL患者,中位发病年龄64岁(45~87岁),最常见表现为单侧增大的睾丸肿块(左侧17例,右侧24例);Ann Arbor分期Ⅰ期21例,Ⅱ期6例,Ⅲ期6例,Ⅳ期11例;non-GCB型31例;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3分12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升高13例。所有患者均行睾丸切除术,联合CHOP或R-CHOP方案化疗40例,预防性对侧睾丸放疗12例,预防性鞘内注射化疗22例。中位随访时间17个月(3~135个月),生存30例,死亡14例,中位总生存时间13个月(3~96个月)。结论PT-DLBCL临床罕见,早期肿瘤及non-GCB型多见,确诊主要依靠病理。PT-DLBCL易局部复发和全身转移,应尽早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联合R-CHOP方案化疗,早期可治愈,进展期患者预后差,预防性对侧睾丸放疗和鞘内注射化疗可降低复发风险。

  • 标签: 睾丸肿瘤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诊断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血小板参数与肾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452例肾癌患者的病例资料,男308例,女144例。平均年龄56.5(15~86)岁。合并高血压病178例,糖尿病72例,冠心病42例。术前血小板参数:平均血小板数量(PLT)218.56(72~568)×109/L,平均血小板体积(MPV)9.65(6.2~20.5)fl,血小板分布宽度(PDW)14.44(7.9~23.1)fl,血小板比容(PCT)20.72%(8%~49%)。选取同时期收治的253例单纯性肾囊肿患者作为对照组,男140例,女113例。平均年龄58.0(9~84)岁。合并高血压病78例,糖尿病34例,冠心病20例。术前血小板参数:平均PLT 207.08(84~362)×109/L,MPV 9.50(6.9~13.9)fl,PDW 14.59(8.9~21.6)fl,PCT 19.49%(9%~36%)。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均衡组间基线资料差异。比较两组血小板参数的差异,分析肾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血小板参数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肾癌合并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基线资料匹配后,肾癌组的PLT(t=1.993,P=0.047)和PCT(t=2.396,P=0.017)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肾癌组452例术后病理类型为透明细胞癌395例(87.4%),非透明细胞癌57例(12.6%)。病理分期:T1~T2期325例(71.9%),T3~T4期127例(28.1%);N0期444例(98.2%),N1期8例(1.8%)。M0期428例(93.6%),M1期24例(6.4%)。Fuhrman核分级Ⅰ~Ⅱ级320例,Ⅲ~Ⅳ级99例,33例未记录Fuhrman核分级。肾癌组术前PLT升高与T3~T4期(t=3.409,P=0.001)、M1期(t=2.772,P=0.011)、Fuhrman核分级Ⅲ~Ⅳ级(t=2.859,P=0.005)有显著相关性。MPV降低与M1期(t=2.981,P=0.003)有显著相关性。PDW降低与T3~T4期(t=2.567,P=0.011)有相关性。PCT升高与T3~T4期(t=2.722,P=0.007)、Fuhrman核分级Ⅲ~Ⅳ级(t=3.011,P=0.003)有显著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LT(OR=1.007,95%CI 1.002~1.012,P=0.009)、透明细胞癌(OR=4.467,95%CI 1.574~12.679,P=0.005)、Fuhrman核分级Ⅲ~Ⅳ级(OR=5.554,95%CI2.399~ 12.856,P<0.001)是肾癌合并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肾癌患者术前PLT和PCT高于单纯性肾囊肿患者,术前PLT、PCT升高,MPV、PDW降低与肾癌不良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术前PLT可作为肾癌合并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癌,肾细胞 血小板 临床特征 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胰腺远端切除术是治疗胰腺良恶性病变的常用手术方法,在胰腺疾病治疗中有着重要地位。开放式远端胰腺切除术已被公认为治疗胰腺体尾部肿瘤的标准方法,但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以及对脾脏免疫作用的进一步了解,其临床疗效也已得到初步证实。本文结合现有的研究和证据,对比开放式胰腺远端切除术、腹腔镜脾切除术 +胰尾切除术及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腺远端切除术的特点,并对其应用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腹腔镜 胰远端切除术 应用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联合多模态超声特征和临床资料构建列线图预测移植肾排异反应发生状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经肾活检明确病变类型的102例移植肾患者的超声图像特征及临床资料,依据Banff移植肾病理学诊断标准(2017版)将患者分为排异组与肾病组。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与排异反应发生状态相关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独立预测因素建立回归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采用Bootstrap法对列线图进行内部验证,并绘制ROC曲线、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诊断效能。结果血尿素氮浓度、肾主动脉阻力指数、绝对达峰时间、皮质回声是排异反应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OR=1.073、1.078、0.843、0.205,均P<0.05)。基于血尿素氮浓度、肾主动脉阻力指数、绝对达峰时间、皮质回声所构建的排异反应发生状态预测模型,AUC为0.814(95%CI=0.722~0.905),根据约登指数确定截断值为0.67(对应总分约为157分),内部验证(AUC=0.788)及校准曲线均显示列线图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结论基于多模态超声特征及临床资料构建的移植肾患者排异反应发生状态预测模型,可用于指导移植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 标签: 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 超声造影 移植肾排异反应 列线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侧开窗潜行减压治疗双侧腰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0月—2018年1月,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双侧腰椎管狭窄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序号奇偶数按比例(11)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1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开放减压术治疗,观察组行单侧开创潜行减压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功能恢复情况、疼痛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小于对照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颈椎功能障碍指数(DOI)、视觉模拟评分(VA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腰背疼痛、压疮、下肢麻木发生率分别为2.44%、4.88%和2.44%,明显低于对照组14.63%、19.51%和17.07%,P<0.05。结论在双侧腰椎管狭窄患者治疗中,单侧开窗潜行减压治疗效果理想,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良好,且痛感不明显,推荐推广。

  • 标签: 双侧腰椎管狭窄 传统开放治疗 单侧开窗潜行减压 功能障碍 疼痛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手足部骨折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12月—2018年1月,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手足部骨折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序号奇偶数按比例(11)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4例,对照组实施钢板螺钉固定治疗,观察组行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74.47%,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低于对照组26.46%,P<0.05。结论在手足部骨折治疗中,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效果理想,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推荐推广。

  • 标签: 手足部骨折 钢板螺钉 可吸收螺钉 自身增强可吸收棒
  • 简介:摘要对2019年1月安徽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例4H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男,2岁7个月,临床表现为运动及精神发育迟滞、步态不稳、牙齿发育异常;头颅磁共振成像显示脑白质发育异常;家系全外显子检测提示患儿存在POLR3A基因exon29:c.3858C>A及exon24:c.3226G>A复合杂合变异,为新的致病突变位点。提示对于早期存在发育落后、牙齿发育异常、脑白质异常的患儿需考虑4H综合征的可能。

  • 标签: 4H综合征 POLR3A基因 脑白质营养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国产新型覆膜支架系统腔内修复腹主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单组目标值法临床研究。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中国21家中心收治的接受植入国产新型腹主动脉覆膜支架治疗的腹主动脉瘤患者的资料,分析患者出院前,术后30、180及360 d的治疗结果。主要安全性终点指标为术后30 d的主要不良事件(MAE)发生率,主要有效性终点指标为术后360 d腹主动脉瘤治疗成功率。次要安全性终点指标为围手术期入路并发症和急性下肢缺血发生率,术后180、360 d全因病死率,腹主动脉瘤相关病死率及严重不良事件(SAE)发生率。次要有效性终点指标为术后180、360 d Ⅰ型或Ⅲ型内漏发生率,支架移位发生率、中转开腹手术或二次介入干预发生率。结果研究共纳入156例患者,男性137例,女性19例,年龄(68.9±6.9)岁(范围:48.2~84.6岁)。动脉瘤最大直径为(50.8±11.2)mm(范围:25.0~85.0 mm),近端锚定区直径为(21.2±2.5)mm(范围:17.0~29.5 mm),锚定区长度为(31.4±13.0)mm(范围:11.0~75.0 mm)。术后30 d的MAE发生率为1.3%(2/156),均为死亡病例;术后360 d腹主动脉瘤治疗成功率为88.5%(138/156)。围手术期未发生支架输送相关并发症及急性下肢缺血;术后180 d全因病死率为2.0%(3/154),360 d为2.6%(4/153),无腹主动脉瘤相关死亡病例。术后180 d SAE发生率为23.0%(35/152),360 d为30.5%(46/151),未发生器械相关SAE。术后180 d 的Ⅰ型或Ⅲ型内漏发生率为3.4%(5/147),360 d为3.5%(5/144)。结论本研究中验证的国产新型覆膜支架系统操作简便,早期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符合预期。

  • 标签: 主动脉瘤,腹 支架 腔内修复术 髂动脉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超声联合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ALNM)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96例女性乳腺癌患者(96个肿块),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常规超声和ABVS检查,依据术后病理结果将乳腺癌患者分为有腋窝淋巴结转移(ALNM)组(53例)和无腋窝淋巴结转移(N-ALNM)组(43例),比较两组间各项超声参数的差异,并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乳腺癌ALNM的独立预测因素。绘制ROC曲线以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相较于N-ALNM组,ALNM组具有肿瘤最长径更长、边界不清楚、内部回声分布不均匀、血流分级Ⅱ~Ⅲ级、有汇聚征的特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最长径、内部回声不均匀、有汇聚征是乳腺癌ALNM的独立预测因素(OR=1.051、4.055、3.493,均P<0.05);3个参数串联联合预测乳腺癌ALNM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2(0.653~0.834),敏感性为54.7%,特异性为83.7%。结论超声测得的肿瘤最长径、内部回声不均匀、有汇聚征是乳腺癌患者ALNM的独立预测因素,三者联合可为乳腺癌患者ALNM的评估和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影像学依据。

  • 标签: 超声检查 乳腺癌 自动全容积成像 汇聚征 腋窝淋巴结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