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予辣椒素受体——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的发现者美国科学家David Julius,TRPV1的发现揭示了温度及痛觉感知的机制,丰富了人们对感知和适应周围环境的认识。除在感觉神经末梢外,TRPV1在心血管系统也有丰富的表达,但其生物学意义并不明了。为此,国内外学者对TRPV1调控心血管功能的作用、与心血管病发病机制的联系及膳食辣椒素的治疗效益进行了探索,拓展了TRPV1的作用,开辟了心血管病防治的新领域。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辣椒素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
  • 简介:摘要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予辣椒素受体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家族成员1(TRPV1)的发现者美国科学家David Julius,TRPV1的发现揭示了温度感知的机制,丰富了人们对温度感知和适应周围环境的认识。TRPV1在脂肪、肝脏和肌肉等代谢器官也有丰富的表达,但其生物学意义并不清楚。为此,国内外学者对TRPV1调控糖脂代谢的作用及辣膳食对代谢病的治疗效益进行了积极探索,开辟了TRPV1防治代谢病的新领域。

  • 标签: 辣椒素受体 糖脂代谢 温痛感知
  • 简介:摘要以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为代表的肾上腺疾病是内分泌高血压的主要病因,10%~20%的高血压患者合并PA,PA还是导致难治性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及卒中等的重要原因。PA的诊断依赖于血生化检测、肾上腺影像学及必要时肾上腺静脉取血。药物干预或外科手术是PA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常会出现药物不能耐受及不适合手术的问题。肾上腺消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较小的干预措施,也是对现有PA治疗的重要补充。该文对肾上腺消融术治疗PA相关高血压的临床应用现况、技术关键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评述。

  • 标签: 高血压 醛固酮增多症 肾上腺消融术
  • 简介:摘要代谢性心血管病是指代谢异常与心血管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排除了其他心血管病因,以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为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以心脑血管事件为主要结局,干预代谢紊乱有助于改善预后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该病发病机制复杂,能量代谢失衡介导的代谢异常在其中起重要作用,能量代谢的评估及其改善对控制病情的发生发展十分重要,综合干预是防治的关键。实践多学科管理与搭建新技术平台有助于促进代谢性心血管病亚专业的发展。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营养和代谢性疾病
  • 简介:摘要代谢综合征(MS)是以多重代谢紊乱聚集为特征的临床症候群,可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然而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是一种促进尿糖排泄的新型降糖药物,并被证实可轻度降低体重、改善高血压和血脂紊乱,其潜在的心血管保护效应和多靶点作用越来越被重视。

  • 标签: 糖尿病,2型 代谢综合征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糖尿病肾病(DKD)肾小球病变的生物标记物和免疫细胞浸润特征。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的数据集GSE96804和GSE30528中鉴定出肾小球病变的共同差异表达基因(DEG),并进行功能富集分析;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使用结点分析提取Hub基因作为DKD的生物学标记;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主成分分析(PCA)评估Hub基因对DKD的诊断效能;采用CIBERSORT方法分析数据集中DKD组(n=7)和对照组(n=4)中免疫细胞的浸润差异。组间基因差异表达分析比较采用t检验,免疫浸润分析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结果从数据集获得62个共同DEG,主要富集在 52条基因本体论和4条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从PPI网络中鉴定了10个Hub基因,这些基因主要与细胞外基质(ECM)成分构成、胶原蛋白结合、免疫细胞趋化性、ECM-受体相互作用和磷脂酰肌醇激酶3-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信号通路有关。PCA和ROC曲线分析显示,Hub基因在GSE96804、GSE30528和Merge数据集对DKD都具有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值分别为0.945、0.982和0.776。免疫浸润结果提示,与正常组相比,DKD组的肾小球中的M2巨噬细胞和静息肥大细胞比例较高[分别为(2.77±2.42)%和(8.68±3.10)%,0和(8.96±7.14)%,均P<0.05]。结论Hub基因可作为DKD肾小球病变的生物学标记,对DKD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巨噬细胞浸润是DKD的重要特征。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生物学标记 免疫浸润 生物信息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Roux-en-Y胃转流术(RYGB)后长期维持减重效应和血糖稳态的机制。方法选用12周龄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作为动物模型,采用完全随机法分为假手术组(n=22)、RYGB组(n=12)和胰腺大部切除术组(n=10),以普通饲料和45%高脂饲料干预8周,检测各组大鼠胰岛素分泌水平、葡萄糖输注率、体重和血糖水平,并通过基因芯片和免疫印迹试验检测各组大鼠脂肪组织代谢通路等的变化。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相比,RYGB组大鼠术后空腹及葡萄糖刺激后血浆胰岛素水平均显著降低[(1.3±0.2)比(0.6±0.1)ng/ml,t=3.6,P<0.01;(4.1±0.4)比(2.1±0.3)ng/ml,t=4.3,P<0.01],且在45%高脂饲料喂养的情况下可长期维持空腹胰岛素及体重在较低水平[(3.1±0.3)比(0.7±0.1)ng/ml,t=8.1,P<0.01;(453±11)比(349±6)g,t=8.5,P<0.01]。机制研究发现,大鼠RYGB术后脂肪组织胰岛素信号通路受到抑制(1.0±0.1比0.5±0.1,t=6.4,P<0.01),脂肪酸合成减少,脂肪酸分解增加,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依赖的蛋白激酶表达增强(1.0±0.1比1.4±0.1,t=4.0,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胰腺大部切除术组空腹血浆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水平分别降低71.7%和68.0%[(1.10±0.10)比(0.30±0.04)ng/ml,t=7.5,P<0.01;(16.2±0.8)比(5.2±0.9)pmol/L,t=9.1,P<0.01],但空腹血糖无明显升高,在普通饲料和45%高脂饲料喂养时体重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434±13)比(389±5)g,t=3.1,P<0.05;(548±16)比(433±11)g,t=6.0,P<0.01]。结论RYGB术后通过减少能量摄入及避免高胰岛素血症可长期维持低体重和血糖稳态,其机制与脂肪合成代谢抑制,而分解代谢增强密切相关。

  • 标签: 肥胖症 胰岛素 代谢手术 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依赖的蛋白激酶
  • 简介:摘要本文阐述了能量代谢失衡与糖尿病发病的内在关联,能量摄入过多及消耗不足导致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病因之一;相反,1型糖尿病主因胰岛素缺乏引起能量过度消耗和不能有效储存。因此,防治糖尿病,可依据患者的能量失衡状态分别采取减少能量摄入与促进消耗抑或增加能量合成和减少消耗的措施,并提出糖尿病的研究和防治应从以胰岛素为核心向管控能量代谢转变。

  • 标签:
  • 简介:代谢性高血压的概念传统上高血压被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前者占90%以上,后者约10%,而常见的高血压继发因素有肾实质性疾病、肾血管病、心脏瓣膜病变、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先天性主动脉缩窄、贫血、内分泌疾病、颅脑病变、大动脉炎、妊娠、红细胞增多症和某些药物因素等。一些代谢危险因素,

  • 标签: 高血压 代谢综合征 代谢性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