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将近视防控在儿童增长中的应用效果作以研究。方法:将符合标准的儿童分为不进行近视防控的观察组与进行近视防控的防控组。观察组儿童每年进行一次与屈光度检查。防控组儿童每三个月进行一次检查,入组第一次测量后散瞳验光,一年后复查后再次散瞳验光,防控手段包括日间户外(平均每日大于2小时)、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角膜塑形镜或环曲离焦类框架镜(星趣控、新乐学、成长乐等)等。结果:经过将防控组与观察组的儿童检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得出结果:实行近视防控之后的防控组的增长及等效球镜变化均小于观察组;未进行近视防控的观察组的增长及等效球镜变化均高于防控组,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以上指标对比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儿童增长的监控对于近视防控评估有精度高、可靠性好、可重复性强、方便快捷等优势,有利于评估儿童屈光状态的发育情况,有利于预判近视的发生及发展,有利于评估近视防控效果,以及提高儿童近视预防及控制的意识。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眼轴 近视防控 应用分析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4-18岁青少年与屈光度对比分析。方法: 选取2020年6月到 2021年6月在我院建立屈光档案的青少年,行视力检查、眼压测量、位检查、裂隙灯检查、裂隙灯下眼底检查、生物测量(包括、角膜曲率、前房深度、白到白)、散瞳验光,排除斜弱视、白内障、青光、眼底病,排除双眼相差大于0.2mm,等效球镜相差大于0.5D者,年龄≥3岁,≤18岁;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干预组,对比两组和屈光度的增速;根据干预组是否规范防控分为达标组与非达标组,对比两组和屈光度的增速。结果:近视屈光度和长度呈正相关,越长,屈光度越高,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前,观察组与干预组和屈光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后,干预组和屈光度增涨明显低于观察组;干预前,达标组和未达标组和屈光度统计学不具有差异(p>0.05),干预后,达标组及屈光度均明显低于未达标组,统计学对比具有差异(p<0.05)。结论:将儿童生理性远视保护好,对于近视防控意义重大,增涨与屈光度增涨一致性较好,通过使用生物测量仪测量就能大致评估近视发生、发展的情况,快速便捷,用于近视防控评估值得推广。

  • 标签: 近视 高度近视 屈光参差 青少年 眼轴 屈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