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眩晕老年患者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60例急性后循环缺血眩晕老年患者,男100例,女60例,年龄(72.05±4.58)岁,年龄范围为66~80岁。采用抽签法分为单药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每组80例。单药治疗组给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联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用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生化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左侧[(48.64±9.30)cm/s]、右侧[(48.92±8.11)cm/s]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47.38±8.14)cm/s]高于单药治疗组[(43.26±7.69)cm/s、(42.58±7.29)cm/s、(42.17±7.26)cm/s];联合治疗组内皮素-1水平[(120.29±19.34)ng/L]低于单药治疗组[(154.16±25.03)ng/L]、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39.07±6.13)ng/L]高于单药治疗组[(30.64±4.28)ng/L];联合治疗组血浆黏度[(1.30±0.29)mPa/s]、全血黏度[(3.45±0.62)mPa/s]、纤维蛋白原水平[(2.14±0.52)g/L]低于单药治疗组[(2.14±0.23)mPa/s、(4.03±0.28)mPa/s、(3.48±0.27)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应用于急性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中可有效提高脑血流动力和抑制血管收缩能力,降低血液黏度,且不增加额外不良反应。

  • 标签: 倍他司汀 盐酸氟桂利嗪 急性后循环缺血眩晕 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