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狂犬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们生命的传染病。可防不可治,病死率100%。中外大量资料证明了狂犬病暴露后的及时、规范清洗、消毒伤口,并进行狂犬病全程接种。Ⅲ级暴露者或Ⅱ级暴露免疫力低下者,须加用动物源性抗狂犬病血清或人源性免疫球蛋白进行伤口周围浸润注射,是可以有效控制狂犬病的发生。我从2010年来到狂犬病预防接种门诊工作至今,每年约有狂犬病暴露病例几百人,经过以上正规处理后,至今没有出现狂犬病病例。事实证明,狂犬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本文主要详细介绍狂犬病暴露后伤口处理及预防接种的内容。

  • 标签: 狂犬病 暴露 伤口处理 免疫接种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能阻断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其临床适应证在不断扩展,极大地改善了多种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预后,但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报道也随之增加。心包疾病是最常见ICI相关心血管不良反应,起病隐匿,在急性期具有高致死率。该综述展示了近几年来ICI相关心包疾病的发病概况、致病机制、临床表现、监测和处理原则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 标签: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心包疾病 心脏毒性
  • 简介:摘要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一个人阅读和表达的能力。因此,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教师不仅要激发孩子们的识字兴趣,还要教给他们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 标签: 识字教学 教学效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在临床检验中应用血细胞形态检验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一年内收治的需进行血液检验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黑、白两组,各40例,分别实施一般血液检测方式和细胞形态检验方式。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检验的情况。结果:黑组患者的血液检验效果在各方面显著低于白组,P

  • 标签: 血细胞形态学 临床检验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方法分析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2018年10月3日收治的1例AIDS合并M5型AML的诊疗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以发热、出血、淋巴结及肝脏肿大为主要表现,外周血白细胞、单核及淋巴细胞计数增高,继而迅速下降,骨髓活检示为AML-M5。经抗感染、纠正凝血、脏器功能支持等治疗无效,16 d后死亡。结论AIDS合并AML较少见,确诊需骨髓活检,治疗方法包括抗逆转录病毒联合化疗和干细胞移植等。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急性髓系白血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设置一些真实性和准真实性的、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和技能,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 标签: 情境教学法 学生 行动研究 英语 案例 乐学
  • 作者: 黄英 纪元 陈红 周林 曾蒙苏 王明亮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消化杂志》 2022年第06期
  • 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上海 200032 黄英现在成都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放射科,成都 611730,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理科,上海 200032,成都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放射科,成都 611730,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上海 20003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腺伴破骨细胞样巨细胞未分化癌(UPC-OGC)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4月至2019年1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经病理确诊为UPC-OGC、术前行上腹部CT或MRI检查且临床和病理资料完整的11例患者。分析所有UPC-OGC患者的CT、MRI图像特征,包括病灶位置、数目、形态、大小、边界,平扫、强化特点,周围侵犯、转移情况等。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例UPC-OGC患者的肿瘤病灶均为单发,病灶最大径(范围)为(4.84±2.96) cm(2.00~12.80 cm)。7例UPC-OGC患者肿瘤病灶位于胰头,2例位于胰体,1例位于胰尾,1例位于胰体尾部。3例UPC-OGC患者肿瘤病灶形态为类圆形,8例患者肿瘤病灶形态为椭圆形伴分叶。8例UPC-OGC患者肿瘤病灶边界清晰,3例患者肿瘤病灶边界不清。7例UPC-OGC患者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检查,CT平扫检查示肿瘤实性区CT值与正常胰腺实质相近[(37.14±6.10) HU比(43.14±4.55) HU],差异无统计意义(t=-2.85,P=0.097);CT动脉期增强扫描检查示肿瘤实性区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胰腺实质[(67.29±12.79) HU比(90.43±9.81) HU],差异有统计意义(t=-4.10,P=0.004);CT静脉期增强扫描检查示肿瘤病灶实性区持续强化,强化程度与正常胰腺实质相近[(84.71±15.30) HU比(79.57±10.73) HU],差异无统计意义(t=0.38,P=0.535)。CT和MRI增强扫描检查均表现为病灶不均匀强化,动脉期病灶的实性成分强化稍低于正常胰腺实质,边缘和内部分隔渐进性强化,静脉期和平衡期强化程度稍高于正常胰腺实质或与正常胰腺相近。结论UPC-OGC的CT和MRI征象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鉴别。

  • 标签: 破骨细胞样巨细胞 胰腺 未分化癌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6种常见细胞遗传异常和骨髓病理形态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液科151例初诊MM患者行骨髓穿刺活检,同时通过CD138免疫磁珠富集骨髓瘤细胞,采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1q+、13q-、17p-、t(4;14)、t(11;14)和t(14;16)等MM常见遗传异常进行检测,比较不同遗传异常与活检形态之间的关系。结果151例患者中,伴髓外浸润者15例(9.9%)。细胞遗传异常检出率为76.2%(115/151),其中1q+检出率为49.7%(75/151),13q-为39.1%(59/151),17p-为8.6%(13/151),t(4;14)为21.2%(32/151),t(11;14)为19.2%(29/151),t(14;16)为2.0%(3/151)。骨髓活检显示骨髓瘤细胞的增殖模式以结节型(48.3%,73/151)和间质型(33.8%,51/151)为主,弥漫型(17.9%,27/151)最少;瘤细胞病理形态以成熟型为主(58.3%,88/151),其次依次为幼稚型(20.5%,31/151)、中间型(15.9%,24/151)及浆母细胞型(5.3%,8/151)。根据mSMART危险分层系统,高危组主要以幼稚型及浆母细胞型浆细胞弥漫型增殖为主;中危组以成熟型浆细胞结节型增殖为主;低危组以成熟型浆细胞浸润为主;阴性组以成熟型浆细胞间质型增殖为主;中间型浆细胞在各组的增殖方式无差异(P>0.05)。结论骨髓活检组织中瘤细胞的增殖方式及形态,与细胞遗传标志物相结合,可以使其在判断病变的严重度及预后方面更加完善。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细胞遗传学 病理学,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