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LEARNS健康教育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接诊的7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LEARNS健康教育模式。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之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整体更高。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LEARNS健康教育模式,能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与生活质量。

  • 标签: LEARNS健康教育模式 维持性血液透析 自我护理能力 生活质量 影响
  • 简介:【摘 要】目的:了解急诊科参与过叙事护理规范化培训(规培)护士的体验。方法:对2021年9月至2022年6月参与叙事护理的12名急诊科规培护士采用现象学研究法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并采用Colaizzi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规培护士认为叙事护理方式新颖表示认可、增加反思提升共情、持续发展未来可期。结论:通过参与叙事护理,提高了急诊科规培护士的反思能力、共情能力与自我认同感,临床护理教育者应更多的指导规培护士进行叙事交流,提高规培质量,促进规培护士成长。

  • 标签: 急诊科 叙事护理 规培护士 质性研究
  • 简介:【摘 要】目的:了解急诊科参与过叙事护理规范化培训(规培)护士的体验。方法:对2021年9月至2022年6月参与叙事护理的12名急诊科规培护士采用现象学研究法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并采用Colaizzi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规培护士认为叙事护理方式新颖表示认可、增加反思提升共情、持续发展未来可期。结论:通过参与叙事护理,提高了急诊科规培护士的反思能力、共情能力与自我认同感,临床护理教育者应更多的指导规培护士进行叙事交流,提高规培质量,促进规培护士成长。

  • 标签: 急诊科 叙事护理 规培护士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古诗词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髓与积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传统的单篇古诗词教学模式中,大部分教师会采用“朗读+翻译+背诵”的教学形式,要求学生反复背诵和默写古诗词。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知识积累,但其作用和价值是有限的。而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下文简称《课标》)背景下,单篇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高中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教师必须以群文阅读为主要教学形式,积极改革和创新古诗词教学模式。

  • 标签: 群文阅读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 简介:摘要:最近几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土木工程也获得了一定发展[1]。为了确保土木工程能够给予人们更加优质的服务,确保工程质量达标就显得极为关键,同时还要科学应用节能绿色环保技术,并对绿色环保材料进行合理选择,在降低资源消耗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进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有效提高。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土木工程施工中节能绿色环保技术探究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土木工程 节能绿色环保技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干预应用于血液透析护理中对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甄选本院在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接收治疗的96例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利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将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规划至对照组,将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患者规划至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比分析得知,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恢复情况也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72.92%结论:人性化护理应用于血液透析护理中,不仅有助于提升护理质量,同时在推进患者恢复情况方面也发挥积极作用,获得了患者与家属获得认可与满意。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血液透析护理 护理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80名儿童为研究对象,将全部儿童随机、平均分成两组,A组使用常规护理,B组使用风险防范式护理。对两组儿童的护理质量和风险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A组儿童护理质量低于B组,护理风险发生率也较高。研究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儿童患者实际情况实施较为全面的护理方式,使风险护理加入其中,减少各类风险因素带来的影响,会提升儿童护理质量,并且减少风险问题的发生,使儿童能够尽快康复出院,该护理方式可以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风险 防范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探讨运动康复护理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颈椎病患者的康复护理提供依据。运动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提高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康复效果,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运动康复护理 神经根型颈椎病
  • 简介:【摘要】 目的:本文为验证疼痛早期护理干预应用于肝胆外科术后患者中的影响,现开展对比实验。方法:挑选2021年8月---2022年8月间在我院肝胆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与人数共计90例,采用随机数表划分的方法,均分为两组,分析整理经不同护理后所有患者临床数据结果。结果:研究组疼痛评分(2.09±0.48)低于另一组(3.98±0.64)评分,睡眠质量得分(5.06±0.79)较另一组(7.89±0.96)有明显改善,护理满意度(95.56%)相较另一组(80.00%)有所提高,均反映出较高的优势P

  • 标签: 疼痛早期护理干预 肝胆外科 术后疼痛
  • 简介:【摘要】探讨骨折伴严重软组织损伤的临床护理效果。在骨折伴严重软组织损伤的患者中实施护理干预,可取得显著疗效。

  • 标签: 骨折 严重软组织损伤 护理
  • 简介:摘要: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关键。面对来自不同家庭、不同成长经验、不同性格的学生,教师要考虑怎样使他们对语言的学习感兴趣。小学语文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与应用为目的的人文素养与情感教育的重要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要善于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课堂内外进行学习,从而达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但是目前我国的语文教学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普及,如何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还有许多需要探究的地方。

  • 标签: 小学生 语文学习兴趣 激发 培养
  • 简介:摘要:伴随国学文化教育的不断繁荣,教师也更加重视发展高中阶段学生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的核心素养。古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是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语文古诗词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而且对他们的思维发展、审美鉴赏以及文化传承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古诗词教学策略。

  • 标签: 核心素养 高中语文 古诗词教学 有效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眼内期视网膜母细胞瘤(RB)死亡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分析。2009年至2017年于北京儿童医院接受治疗后死亡的眼内期RB患儿14例23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7例10只眼,女性7例13只眼;单眼5例,双眼9例。患儿年龄(17.2±15.5)个月。所有患儿均行数字化广域眼底成像系统检查。参照眼内期RB国际分期标准对RB进行分期。23只眼中,B期1只眼,C期2只眼,D期12只眼,E期8只眼。患儿接受的治疗手段包括全身化学药物长春新碱、依托泊苷和卡铂方案(VEC方案)治疗、眼球摘除手术、玻璃体切割手术。回顾分析患儿基本情况、就诊年龄、诊断时间、就诊原因、病理诊断、治疗及主要死亡原因。结果14例患儿中,首发症状表现为白瞳症12例;眼红1例;斜视1例。行全身VEC方案治疗1~6个疗程;眼球摘除手术5例,其中3例获取到病理标本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3例。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的3例中,累及巩膜和视神经、视神经、视盘各1例。肿瘤转移和(或)颅内病灶死亡7例(50.0%,7/14),患儿中位生存期19个月。因治疗相关死亡4例(28.6,4/14),包括化学药物治疗相关副作用死亡3例,眼球摘除手术后器官衰竭死亡1例;患儿中位生存期3.5个月。早期放弃治疗死亡3例(21.4%,3/14);患儿中位生存期15个月。结论颅内转移是眼内期RB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 标签: 视网膜母细胞瘤 死亡原因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眼球摘除术 玻璃体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原发于颈部的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患儿的临床特征以及手术切除范围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4月至2020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接受颈部NB治疗患儿的临床特征,并根据临床分期分组不同采用个体化诊疗方案,分为肿瘤部分切除组与肿瘤全部切除组,比较2组患儿的无事件生存率和总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共收集符合入组标准患者32例,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1~81个月,中位年龄11个月。29例(90.6%)患儿临床表现为颈部无痛性包块。肿瘤原发灶直径为(5.12±1.43)cm,25例(78.1%)瘤灶位于咽旁间隙,7例(21.9%)位于颈根部。所有患儿均无MYCN基因扩增。国际NB分期系统(INSS)1期15例(46.9%),2B期11例(34.3%),3期3例(9.4%),4期3例(9.4%)。儿童肿瘤协作组(COG)危险度分组低危组12例(37.5%),中危组17例(53.1%),高危组3例(9.4%)。所有患儿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出现Horner综合征者13例次(40.6%),肺炎9例次(28.1%),吞咽功能障碍8例次(25.0%),单侧声带麻痹4例次(12.5%)。本研究中位随访时间36.5个月(0.5~75个月),总生存率为96.4%,无事件生存率为78.1%。肿瘤部分切除组与肿瘤全部切除组之间的无事件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0%比85.2%,χ²=6.71,P=0.010),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比96.3%,χ²=0.19,P=0.667)。结论原发于颈部的NB起病年龄较小,多为低、中危组,规范治疗预后较好。推荐对儿童颈部NB采用最小破坏性的手术方法,即在保留重要结构的前提下尽可能完整切除肿瘤,但不应为了追求肿瘤完全切除而牺牲重要结构。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头颈部肿瘤 预后
  • 作者: 贺思豆 马晓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儿科杂志》 2022年第03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童肿瘤中心肿瘤内科 北京市儿童血液肿瘤重点实验室 儿科重大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5
  • 简介:摘要随着生物信息技术的大量应用,大量研究表明表观遗传因素和机制是导致大多数神经母细胞瘤患儿治疗耐药性的原因。对神经母细胞瘤的表观遗传学修饰进一步了解,有望为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本文对近年来神经细胞瘤与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进行文献综述,主要从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非编码RNA的调控对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响这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和归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新发伯基特淋巴瘤(BL)患儿化疗前后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分析化疗以及利妥昔单抗对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4月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223例新发危险度分组为B组及C组的BL患儿的临床资料。均按照改良的法国儿童肿瘤协会系列研究(LMB)89方案分层治疗,部分联合应用利妥昔单抗。分别于化疗前、化疗结束时及化疗结束后6、12、24、36个月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IgA、IgM、IgG)。不同治疗组间血清IgA、IgM、IgG随时间变化曲线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223例患儿危险度分组B组53例、C组170例。化疗前109例(48.9%)BL患儿合并低免疫球蛋白血症,223例患儿化疗前血清IgA、IgM、IgG水平分别为(0.9±0.7)、1.2(0.5,1.3)、(7.2±2.9)g/L。化疗结束时全组血清IgA、IgM、IgG水平分别为(0.5±0.4)、0.2(0.1,0.3)、(6.3±2.3)g/L,与化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63、Z=-11.99、t=4.57,均P<0.05)。另外B组IgA、IgM和C组IgA、IgM、IgG与化疗前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t=8.86、Z=-6.28、t=11.19、Z=-10.15、t=4.50,均P<0.05)。B组和C组单纯化疗、化疗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患儿化疗结束后IgA、IgG水平随时间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8,P=0.002;F=4.22,P=0.007)。结论大约50%的BL患儿在化疗前即存在低免疫球蛋白血症,改良的LMB 89方案对BL患儿体液免疫功能有显著影响,在BL患儿化疗结束后免疫重建的过程中,利妥昔单抗对IgA和IgG影响更显著。

  • 标签: 伯基特淋巴瘤 免疫球蛋白类 儿童
  • 作者: 童楚鸿 马晓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儿科杂志》 2022年第07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童肿瘤中心肿瘤内科 北京市儿童血液肿瘤重点实验室 儿科重大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5
  • 简介:摘要DICER1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基因遗传性疾病,主要发病机制为编码核酸内切酶dicer蛋白的DICER1基因突变,进而下调微小RNA表达,影响细胞的衰老和癌变。与胸膜肺母细胞瘤、卵巢支持-间质细胞瘤、横纹肌肉瘤、甲状腺癌、肾母细胞瘤、垂体母细胞瘤、松果体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幕下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等儿童恶性实体瘤之间的遗传病因学及临床特征之间关系密切。本文对DICER1综合征与儿童恶性实体瘤之间的遗传学及临床关系进行综述。

  • 标签:
  • 作者: 赵丹 吕晓鸣 陈鹏 石妍 黄明伟 郑磊 赵卫红 马晓莉 张建国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2年第20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福州 350005,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小儿血液内科,北京 100034,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北京 100045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25I粒子近距离放疗联合化疗对儿童脑膜旁横纹肌肉瘤(PMRMS)的疗效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8年10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采用125I粒子近距离放疗联合化疗治疗的33例PMRMS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疗效和预后影响因素。结果33例患儿中,男19例,女14例;年龄1~12岁,中位年龄4岁。胚胎型17例,腺泡型9例,多形型7例。原发PMRMS 26例,复发PMRMS 7例。颞下-乳突区15例,鼻腭-鼻旁区6例,咽旁-颌下区12例。美国儿童横纹肌肉瘤(RMS)协作组分期为Ⅲ期28例,Ⅳ期5例;中危组28例,高危组5例。中位随访时间52个月。33例儿童PMRMS的1、3和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7.9%、58.6%和49.9%,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3.8%、60.5%和47.5%。咽旁-颌下区患儿的5年局部控制率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1.7%和100%,鼻腭-鼻旁区患儿的5年局部控制率和5年生存率均为83.3%,颞下-乳突区患儿的3年局部控制率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17.5%和21.4%。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位于颞下-乳突区是影响PMRMS患儿5年总生存率的危险因素(HR=38.40,95%CI:4.87~302.52,P=0.001)。粒子植入后3个月内,全组患儿的急性放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4.8%(28/33)。21例(63.6%)患儿出现1级急性放疗反应,7例(21.2%)患儿出现2级急性放疗反应。无3级及以上急性放疗不良反应发生。粒子植入3个月后,急性放疗不良反应均有明显缓解,无皮肤溃疡、唾液腺纤维化等3级及以上远期放疗不良反应发生,无严重颅颌面畸形发生。结论125I粒子近距离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儿童脑膜旁横纹肌肉瘤临床疗效肯定,肿瘤位于咽旁及鼻腭区的预后优于颞下-乳突区。

  • 标签: 横纹肌肉瘤 近距离放疗 脑膜旁 儿童 预后 随访
  • 作者: 苏雁 洪慧敏 赵倩 伏利兵 金眉 郑胡镛 曾骐 马晓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童肿瘤中心肿瘤内科;北京市儿童血液肿瘤重点实验室;儿科重大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5,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病理科,北京 100045,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中心,北京 100045,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胸外科,北京 100045
  • 简介:摘要总结纵隔生殖细胞肿瘤(GCTs)并发恶性血液病(HM)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预后。回顾性收集2014年11月至2018年9月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3例纵隔GCTs并发HM患儿的临床资料,检索截至2019年12月PubMed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文献复习。3例患儿为12~16岁男童,以纵隔占位起病,GCTs病理类型为畸胎瘤或卵黄囊瘤,予手术和化疗治疗。3例在GCTs诊断的5个月、9个月、31个月时分别发生了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予对症治疗,2例死亡,1例存活。共检索到英文报道病例135例,其中纵隔GCTs并发HM共127例(94.1%),其他部位GCTs并发HM共8例(5.9%)。文献报道的127例纵隔GCTs并发HM病例中,126例(99.2%)为男性,诊断GCTs的中位年龄为22岁(10~48岁);GCTs病理类型包括畸胎瘤53例(41.7%),含畸胎瘤和/或卵黄囊瘤成分的GCTs共94例(74.0%);HM类型中,AML共72例(56.7%),其中AML-M7共31例(24.4%);GCTs与HM间隔中位时间为3个月(0~122个月),46例(36.2%)患儿2种疾病同时发生,85例(66.9%)在GCTs诊断的12个月内发生HM;可知生存状态的病例107例,其中存活13例(12.1%),死亡94例(87.9%),诊断HM后中位生存时间为2个月(0~48个月)。对于原发纵隔GCTs,尤其病理类型为卵黄囊瘤和/或畸胎瘤成分的青少年男性,需高度关注其HM倾向,此类患者预后极差,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纵隔 生殖细胞肿瘤 恶性血液病 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