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抗肿瘤治疗肿瘤患者的心血毒性正逐步受到广泛重视。尽管已发现一些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相关毒性的危险因素,但建立准确的心血风险预测模型仍然是困难重重。传统的心血风险预测模型不能充分解释患者心血毒性易感性的差异,因此,准确筛选心血高危人群、早期诊断和预防心血毒性仍有困难。寻找抗肿瘤治疗相关心血毒性易感基因,将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纳入风险预测模型有助于更准确地识别心血毒性高危风险人群。

  • 标签: 乳腺肿瘤 抗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 心血管毒性遗传易感性 风险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经典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抗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然而该通路也参与调节正常组织的再生,因此通路靶向抑制剂的专一性受到影响。β-catenin的共激活因子B细胞淋巴瘤因子9(BCL9)仅在肿瘤细胞中高表达,因此靶向β-catenin与BCL9相互作用的抑制剂可能有更好的特异性和安全性。BCL9通过诱导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CD44的基因表达、调节肿瘤干细胞特性来促进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有望成为抗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 标签: Wnt信号通路 肿瘤 分子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化疗后出现肺内磨玻璃影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肿瘤患者出现肺内浸润的鉴别诊断和临床处理思路。方法2020年2月13—28日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的139例患者中,8例患者提示肺内新发浸润性病灶。回顾性分析8例患者的基线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查和胸部CT扫描影像学资料,在Pubmed、Embase、CNKI等数据库中检索分析肿瘤患者肺部浸润相关文献。结果在139例行化疗前胸部CT检查的患者中,8例(5.8%)患者提示肺内新发浸润性病灶,其中5例(3.6%)以肺内磨玻璃影为主要表现,3例行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其中1例为老年男性,诊断为淋巴瘤,采用CHOP方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强的松)化疗后,无发热和呼吸道症状,血常规示淋巴细胞减少,胸部CT示双肺多发磨玻璃密度影,否认COVID-19流行病学史,经核酸检测排除COVID-19,诊断为病毒性肺炎,给予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结论在COVID-19疫情期间,肿瘤患者新发以磨玻璃影为主的肺内浸润时,应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CT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综合判断,适当放宽2019-nCoV核酸检测范围,考虑感染性疾病时应在启动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的前提下,密切观察病情和胸部影像学变化。

  • 标签: COVID-19 肿瘤 肺部浸润 病毒性肺炎 药物性肺损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作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1990年国务院发布了《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首次从国家层面提出要在国有土地出让中制定相应的规划条件。随后陆续出台的多项法规文件对“规划条件”的内容进行了规定。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城乡规划法》明确规定,将确定规划条件作为实施城乡规划和管控开发建设活动的主要内容和程序,进一步明晰了用地规划条件在城乡规划建设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规划条件虽然内容不多,但涉及国家、集体和私人利益的保护问题,对落实城乡规划、引导城市建设用地的科学合理利用和保障城市开发建设时序的健康运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国有土地 出让 规划条件 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栓标志物对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1年2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150例恶性肿瘤手术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4周,其中发生VTE者30例(血栓组),未发生VTE者120例(无栓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60名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定量分析法检测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对照组检测1次,观察组术前1 d和术后1 d各检测1次。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栓标志物对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发生VTE的预测价值。结果肺癌(χ2=12.53,P=0.014)、年龄≥60岁(χ2=6.66,P=0.036)、体质量指数>30 kg/m2(χ2=40.53,P<0.001)、肿瘤转移(χ2=5.38,P=0.031)、肿瘤分期Ⅲ~Ⅳ期(χ2=5.83,P=0.023)患者术后VTE发生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TAT、PIC、T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前血栓组TAT和TM水平均高于无栓组(均P<0.05),TM预测VTE的价值较高[最佳临界值10.70 TU/ml,曲线下面积(AUC)0.786,灵敏度73.30%,特异度81.70%],TAT和TM联合检测可提高预测价值(AUC 0.796,灵敏度80.00%,特异度77.50%);术后血栓组TAT、PIC、TM、tPAIC水平均高于无栓组(均P<0.05),TAT预测VTE的价值较高(最佳临界值16.50 ng/ml,AUC 0.887,灵敏度82.36%,特异度71.65%),TAT、PIC、TM和tPAIC联合检测可提高预测价值(AUC 0.913,灵敏度90.00%,特异度88.60%)。手术前后PIC与TAT水平均呈正相关(r=0.66,P<0.001;r=0.64,P<0.001)。结论TM可作为早期预测恶性肿瘤患者术后VTE发生的敏感指标,用于提前预防;TAT可作为预测VTE即将发生的特异指标,用于及时干预。TAT、PIC、TM、tPAIC联合检测对VTE的预测价值更高,同时可选用PIC评估出血风险。

  • 标签: 恶性肿瘤 血栓标志物 静脉血栓栓塞症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CRT)的高危因素,为制定合适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计划接受中心静脉置管的乳腺癌患者1 432例,收集患者的基线信息、导管使用信息,通过血管超声检查确认CRT的发生情况,分析CRT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1 432例乳腺癌患者总置管天数达121 980 d,每例患者的平均置管天数为85.2 d。CRT发生率为6.8%(97/1 432),即0.79例/1 000置管日。815例CICC患者中,43例(5.3%)发生CRT,即0.70例/1 000置管日;617例PICC患者中,54例(8.8%)发生CRT,即0.90例/1 000置管日。CRT最常见于锁骨下静脉,占63.9%。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中心静脉置管种类、导管尖端位置、二次调整导管位置、D-二聚体为CRT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60岁(OR=1.712,95% CI为1.056~2.775)、采用PICC(OR=1.732,95% CI为1.130~2.656)、导管尖端位置不在下腔静脉(OR=10.420,95% CI为1.207~89.991)、二次调整导管位置(OR=3.985, 95% CI为1.510~10.521)和高D-二聚体(OR=1.129,95% CI为1.026~1.241)的患者发生CRT的风险较大。结论乳腺癌患者采取中心静脉置管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发生CRT的问题不容忽视,选择年龄适宜的患者和中心静脉置管种类,置管位置准确,减少二次调整导管位置,及时监测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CRT的防治。

  • 标签: 乳腺肿瘤 中心静脉置管 导管相关性血栓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CRT)的高危因素,为制定合适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计划接受中心静脉置管的乳腺癌患者1 432例,收集患者的基线信息、导管使用信息,通过血管超声检查确认CRT的发生情况,分析CRT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1 432例乳腺癌患者总置管天数达121 980 d,每例患者的平均置管天数为85.2 d。CRT发生率为6.8%(97/1 432),即0.79例/1 000置管日。815例CICC患者中,43例(5.3%)发生CRT,即0.70例/1 000置管日;617例PICC患者中,54例(8.8%)发生CRT,即0.90例/1 000置管日。CRT最常见于锁骨下静脉,占63.9%。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中心静脉置管种类、导管尖端位置、二次调整导管位置、D-二聚体为CRT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60岁(OR=1.712,95% CI为1.056~2.775)、采用PICC(OR=1.732,95% CI为1.130~2.656)、导管尖端位置不在下腔静脉(OR=10.420,95% CI为1.207~89.991)、二次调整导管位置(OR=3.985, 95% CI为1.510~10.521)和高D-二聚体(OR=1.129,95% CI为1.026~1.241)的患者发生CRT的风险较大。结论乳腺癌患者采取中心静脉置管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发生CRT的问题不容忽视,选择年龄适宜的患者和中心静脉置管种类,置管位置准确,减少二次调整导管位置,及时监测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CRT的防治。

  • 标签: 乳腺肿瘤 中心静脉置管 导管相关性血栓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严重掌指关节炎的外科临床治疗方法。方法以"掌指关节" "关节炎" "关节成形术"以及"metacarpophalangeal joint" "arthritis" "arthroplasty"等为中英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2019年12月之前发表的有关严重掌指关节炎外科治疗相关文献共1 322篇,剔除与内容不符、无法获得全文、重复性研究的文献,对最终纳入37篇文献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关节融合术、关节置换术、自体关节移植和自体软骨移植是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严重掌指关节炎的外科学方法,不同的手术方法具有不同的适应证。关节融合术可以增强关节的稳定性,但丧失了关节活动度,可用于严重拇指掌指关节炎的治疗。关节置换术:(1)Swanson假体内在的稳定性较强,对于手指疼痛和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效果较好,但该假体质软、抗磨损性能较差,术后存在假体断裂和关节活动度下降风险,可用于类风湿性掌指关节炎的治疗;(2)热解碳假体对于关节周围骨质及软组织的稳定性要求较高,但该假体对于掌指关节的活动度及外观改善效果较好,可用于严重骨性、创伤性掌指关节炎的治疗;(3)自带锁定关节假体具有良好的假体稳固性,并与人体关节具有良好解剖相似性,但目前该假体仅用于骨性、创伤性掌指关节炎的治疗。自体关节移植可以使关节获得良好的稳定性和活动度,避免关节置换的并发症,但该技术对于显微外科技术的要求较高。自体软骨移植通过重建掌指关节软骨面,恢复僵直关节的活动度;但该术式仅适合于非骨性关节炎的年轻患者,并且存在着移植物坏死的风险。3D打印技术的应用,可以为缺乏合适假体而最终致残的严重掌指关节炎患者个性化制定假体,高度还原骨骼解剖结构,实现与患者最佳匹配;但目前3D打印技术仍存在技术不成熟、打印成本较高以及假体制作过程复杂等问题。结论对于严重掌指关节炎患者,需根据患肢部位、病因及病情选择不同的外科治疗方法。对目前现有手术方式、关节假体的改进以及3D打印技术的应用是未来严重掌指关节炎外科治疗的发展方向。

  • 标签: 掌指关节 关节炎 外科治疗 关节融合术 关节成形术,置换,指 骨移植 人工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湿润暴露疗法治疗会阴部Ⅱ度烧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10月至2013年10月间规范应用湿性医疗技术治疗20例会阴部烧伤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总结。结果全部病例均治愈,且烧伤创面愈合良好,无瘢痕增生。结论应用湿润暴露疗法治疗会阴部烧伤,方法简单,护理方便,临床治疗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 标签: 湿润暴露疗法 会阴部烧伤(Ⅱ度)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大面积烧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病因,诊断、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案。方法对8例大面积烧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及文献查阅。结果8例患者中,6例保守治疗控制出血,2例反复出血,有手术指证,手术治疗痊愈。结论患者大面积烧伤后,早期积极有效防止休克,早期进食,控制感染,应用保护胃黏膜,抑酸药物是防止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最有效办法,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以内科保守,内镜或介入治疗为主,必要时手术治疗

  • 标签: 大面积烧伤 应激性溃疡出血 预防与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技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选出2021年12月~2023年12月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同中抽选出60例病患,以抽签的方式将其分组,每组各30例病患,其中一组30例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给予钢板内固定技术进行治疗,将其视为对照组;而观察组则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技术。比较两组骨折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另外对比两组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各项临床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技术能够取得更为明显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 髓内钉固定技术 治疗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阿帕替尼联合紫杉醇和卡铂密集方案新辅助治疗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单中心、单臂、前瞻性Ⅱ期临床研究,纳入Ⅱ~Ⅲ期TNBC患者17例。新辅助治疗方法:阿帕替尼250 mg,1次/d;紫杉醇175 mg/m2第1天;卡铂给药剂量按曲线下面积=4计算,第2天;每14 d为1个周期。结果16例患者纳入统计分析。16例患者完成阿帕替尼治疗的中位周期数为5个,化疗的中位周期数为6个。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2例,疾病稳定2例,客观缓解率为87.5%,疾病控制为100%。12例患者完成手术治疗,其中8例(66.7%)达病理完全缓解。Ⅲ~Ⅳ级不良反应为粒细胞下降和血小板下降各3例,贫血、疲乏、心律失常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各1例。阿帕替尼中断治疗5例,永久停药3例,化疗减量1例。结论阿帕替尼联合紫杉醇、卡铂密集方案新辅助化疗TNBC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控,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 标签: 新辅助化疗 乳腺肿瘤 三阴性 阿帕替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完全腹腔镜与开放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法治疗Siewert 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18~80岁;(2)术前经胃镜和活检证实为Siewert 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不可内镜下切除并接受根治性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术;(3)腹部增强CT诊断为cT1~2N0M0;(4)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力状态评分<2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1~2级;(5)同意行近端胃切除术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已行新辅助放化疗、患有严重精神疾病和资料不全者。根据上述标准,分析2010年10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普通外科治疗的连续84例Siewert 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1例接受开放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术(开放手术组),23例接受完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术(完全腹腔镜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情况。结果84例患者中,男74例,女10例。Siewert Ⅱ型43例,Siewert Ⅲ型41例。开放手术组和完全腹腔镜手术组在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合并症、肿瘤分化程度、Siewert分型和肿瘤分期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完全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较开放手术组长[(223±21)min比(161±14)min,t=15.352,P<0.001],但术中中位出血量[195(150,215)ml比208(192,230)ml,Z=2.143,P=0.032]较少,术后排气时间[(2.8±0.7)d比(3.3±0.9)d,t=2.477,P=0.015]较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淋巴结检出数、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完全腹腔镜手术组和开放手术组分别有2例(8.7%,吻合口漏和肠梗阻各1例)和5例(8.2%,分别为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各1例,切口感染2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603,P=0.231)。术后中位随访41.2(12.8~110.5)个月,开放手术组中有1例(1.6%,1/61)出现明显反流症状,完全腹腔镜手术组无一例出现反流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4,P=0.422);完全腹腔镜手术组和开放手术组分别有1例(4.8%,1/21)和4例(7.1%,4/56)出现反流性食管炎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05,P=0.477)。结论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术手术安全可行,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及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风险。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肿瘤 近端胃切除术 消化道重建 双通道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期全膝关节置换术(TKA)联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合并胫骨应力性骨折患者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甘州区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3例膝关节骨关节炎合并胫骨应力性骨折患者资料。3例均为女性;年龄54~76岁,平均66岁;2例为横形骨折,1例为短斜形骨折,且均为膝关节内翻畸形。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左侧平均37.6分(28~50分),右侧平均28.3分(22~39分)。患者均行一期关节表面置换术+右侧胫骨应力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记录患者骨折愈合时间、HSS评分、关节活动度等。结果3例患者术后随访25~44个月,平均3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4~7月,平均5个月。末次随访时均无假体松动及假体周围骨溶解、关节不稳定等并发症发生。膝关节内翻畸形纠正,末次随访时膝关节HSS评分:左侧平均89.6分(88~91分),右侧88.3分(85~90分)。结论一期全膝关节置换术联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可恢复膝关节的功能,疗效良好。

  • 标签: 膝关节 骨关节炎 骨折,应力性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