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5 个结果
  • 简介:甲真菌是皮肤真菌的常见.外伤、足癣和糖尿等是其常见的诱发因素.为研究糖尿合并甲真菌病患者发病特点,本文对临床单纯甲真菌病患者及糖尿合并甲真菌病患者甲真菌的临床类型、严重程度和菌种分布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甲真菌病 糖尿病 差异 糖尿病合并甲真菌病
  • 简介:目的总结与探讨中国大陆地区近20余年间糖尿合并接合菌的流行学特点及诊疗情况。方法检索分析重庆维普、CNKI系列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医师协会全文期刊库及Pubmed等数据库中1990年以来中国大陆地区糖尿合并接合菌的临床相关文献资料。结果共检索文献57篇,病例74例。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49.8岁,男女比例为1.55∶1,总死亡率为35.1%。其临床表现缺乏相对特异性,诊断主要依赖于真菌学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治疗方法首选两性霉素B,联合手术治疗较之单独抗真菌药物疗效更好。结论近年来中国大陆地区糖尿合并接合菌发病率较高。对糖尿并高度怀疑接合菌的患者,宜尽早启动抗真菌治疗,及时联合病灶切除者疗效更佳。

  • 标签: 接合菌病 毛霉 糖尿病 中国
  • 简介:目的探讨卡泊芬联合复方磺胺甲噁唑(TMP-SMX)治疗艾滋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9例艾滋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点及诊疗经过。结果9例患者临床诊断PCP成立,经卡泊芬联合TMP-SMX抗PCP治疗后,除1例死亡(老年患者合并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外,其余8例均得到满意疗效。结论卡泊芬联合TMP-SMX治疗艾滋合并PCP,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卡泊芬净 复方磺胺甲噁唑 艾滋病 肺孢子菌肺炎
  • 简介:目的观察超脉冲点阵CO2激光联合1%卢立康唑乳膏外用封包治疗甲真菌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共募集甲真菌病患者60名,总计223个甲。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患者甲予超脉冲点阵CO2激光治疗,每两周1次,共6个月;B组患者甲予每两周1次超脉冲点阵CO2激光治疗,联合每日1%卢立康唑乳膏外用封包于甲8h,共持续治疗6个月。在治疗结束后3个月进行临床及真菌学评价。结果60例患者均完成治疗及随访,A组31例患者共计108个甲,治疗结束后3个月临床有效率为50.9%,真菌清除率为38.9%;B组29例患者共计115个甲,治疗结束后3个月临床有效率为69.6%,真菌学清除率为57.4%。B组临床有效率及真菌清除率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A、B两组患者满意度评价分别为87.1%和93.1%。两组治疗中,除激光治疗时出现轻微可耐受疼痛外,均无其他不良反应出现。结论超脉冲点阵CO2激光联合1%卢立康唑乳膏外用封包治疗甲真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其疗效优于单纯点阵CO2激光治疗。

  • 标签: 甲真菌病 点阵激光 卢立康唑 外用治疗
  • 简介:目的动态研究卡泊芬、米卡芬体外对念珠菌的药物敏感性。方法参照CLSI公布的M-27A方案微量液体稀释法分别测定卡泊芬、米卡芬、氟康唑对85株念珠菌的体外敏感性,并连续7d观测结果。结果48h卡泊芬对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及其他念珠菌MIC50、MIC90中位数分别为0.030μg/mL、0.030μg/mL,0.060μg/mL、0.125μg/mL,0.125μg/mL、0.500μg/mL。48h米卡芬对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及其他念珠菌MIC50、MIC90中位数分别为0.030μg/mL、0.030μg/mL,0.060μg/mL、0.060μg/mL,0.250μg/mL、0.500μg/mL。48h氟康唑对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及其他念珠菌MIC80、MIC100中位数分别为2μg/mL、128μg/mL,64μg/mL、128μg/mL,2μg/mL、32μg/mL。85株念珠菌中未见对3种药物同时耐药的菌株。卡泊芬组白念珠菌MIC50、MIC9024h后不再升高;光滑念珠菌MIC5072h后不再升高,MIC90120h后不再升高;其他念珠菌组MIC50168h、MIC9096h后不再升高。米卡芬组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MIC50、MIC9024h后不再升高;其他念珠菌MIC50、MIC90在72h后不再升高。结论卡泊芬、米卡芬对念珠菌属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其中对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作用更强,且MICs随着作用时间延长而升高并存在药物特异性和念珠菌种属特异性。

  • 标签: 动态 卡泊芬净 米卡芬净 氟康唑 念珠菌 体外药敏
  • 简介:目的探讨孢子丝菌的临床特征及病理特点,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分析1972~2007年间就诊于我院的孢子丝菌447例,其中有详细资料者316例,做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的203例中,105例做了PAS染色检查。结果春季发病者占50.34%,临床分以固定型略多(52.53%)。儿童主要以面部发病。主要病理改变为混合细胞性肉芽肿。PAS染色阳性率为38.1%。结论孢子丝菌常年皆可发病,近几年有增多的趋势,春季为本高发季节。儿童皮损主要在面部,多为固定型。病理改变多为混合细胞性肉芽肿。病理切片、PAS染色诊断阳性率不高,确诊主要靠真菌培养。

  • 标签: 孢子丝菌病 申克孢子丝菌 临床分析
  • 简介:在临床中应用中药癣散药液浸泡治疗足癣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为探讨其治疗足癣的作用机理,我们采用试管内药基法研究了中药癣散抗真菌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中药 癣净散 真菌 足癣
  • 简介:目的评价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卡泊芬(caspofungin)、米卡芬(micafungin)针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癣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参考CLSI制定的M38-A2方案。测定82株常见皮肤癣菌的最低有效浓度(minimaleffectiveconcentrations,MECs)。结果按照MEC90浓度从高到低,米卡芬对紫色毛癣菌和断发毛癣菌的MEC90是0.25μg/mL;对犬小孢子菌、疣状毛癣菌的MEC90为0.06μg/mL;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石膏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的MEC90均在0.03μg/mL。②卡泊芬对红色毛癣菌、紫色毛癣菌和断发毛癣菌的MEC90为1μg/mL;对须癣毛癣菌、犬小孢子菌、石膏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和疣状毛癣菌的MEC90为0.5μg/mL。③根据中位数检验,米卡芬对几种皮肤癣菌的MEC值均低于卡泊芬的MEC值,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米卡芬和卡泊芬对皮肤癣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米卡芬的MEC值低于卡泊芬

  • 标签: 皮肤癣菌 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体外 卡泊芬净 米卡芬净
  • 简介:着色芽生菌是一种慢性难治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真菌感染性疾病,其病原茵为暗色真菌属,最常见的是裴氏着色霉、卡氏枝孢霉及疣状瓶霉,常以孢子形态寄生于腐生植物或土壤中,人多通过外伤接触植入感染。其诊断依据病原学检查,治疗为以抗真菌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现报告2例我科诊断的由卡氏枝孢霉感染的着色芽生菌

  • 标签: 着色芽生菌病 卡氏枝孢霉 诊断
  • 简介:本组于2000年3月~2005年6月对128例甲真菌病患者给予口服伊曲康唑胶囊(商品名:斯皮仁诺)治疗,采用间歇冲击疗法,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28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男性73例,女性55例,年龄17~72岁,平均年龄36.5岁,病程2个月~45年。其中指甲真菌感染者32例(甲48个),趾甲真菌感染者72例(甲377个),指甲、趾甲均真菌感染者24例(指甲35个,趾甲103个)。近端甲下真菌37例,远端甲下真菌61例,白色甲下真菌30例。其中32例伴有手癣,67例伴发足癣,19例伴发甲沟炎,2例伴有股癣。真菌直接镜检,镜下均可见菌丝及孢子。

  • 标签: 伊曲康唑 甲真菌病 疗效
  • 简介:玉米矮花叶是玉米重要的病毒病害,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将常规育种方法与分子育种技术相结合可以大大提高抗病育种的效率。本研究利用前期研究开发的2个分子标记Indel186-9和SCAR112,检测100份常用玉米自交系的标记基因,结合100份玉米自交系抗性表型鉴定结果进行2个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目前种质资源中高抗病材料较少,亟待进行抗病改良。本试验所用的自交系包括不同血缘,抗源主要来源于PB和四平头种质。Indel186-9标记和SCAR112标记的选择符合率均达到80%,同时使用两者选择符合率达到91.67%,其中抗病选择符合率达到100%。Indel186-9和SCAR112标记分别可以使抗病级别从平均7.26级提高到平均2.4级,平均7.63级提高到平均4.27级。试验证明2个标记均可用于对玉米抗矮花叶材料的选择,正确组合使用可提高对玉米抗矮花叶材料的选择效率。

  • 标签: 玉米 矮花叶病 甘蔗花叶病毒(SCMV) 分子标记 选择效率
  • 简介:真菌性角膜炎是眼科致盲率较高的眼病之一,近年来发病有逐渐上升趋势。糖尿患者合并真菌性角膜炎少有报道。本文报道糖尿患者并发真菌性角膜炎5例,分析其临床和真菌学特点。

  • 标签: 真菌性角膜炎 糖尿病 临床特征 真菌学
  • 简介:观察复方环丙酮胺喷剂治疗浅部真菌疗效。第Ⅰ批给予复方环丙酮胺喷剂,1次/d喷于患处,用药4周后观察疗效;第Ⅱ批随机入A、B组,A组给予复方环丙酮胺喷剂+曲安奈德喷剂,B组给予复方环丙酮胺喷剂,均1次/d喷于患处,用药2周、4周后观察疗效。第Ⅰ批治疗4周总有效率为80%;第Ⅱ批A、B组治疗2周总有效率分别为75%及82.35%,治疗4周总有效率分别为94.74%及100%。复方环丙酮胺喷剂和复方环丙酮胺喷剂+曲安奈德喷剂治疗浅部真菌疗效相似(P〉0.05),且疗效显著、局部刺激小、瘙痒缓解明显、安全性较高。

  • 标签: 环丙酮胺 浅部真菌病 疗效
  • 简介:报道以反复多发脓肿为表现的播散隐球菌病患者1例。患者男,68岁,因"全身反复多发性脓肿1a,伴低热2个月余"入院,该患者以背部脓肿起,反复发作累及肺部、骨骼、皮肤等多部位,多次组织及血标本病原学检查、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均阴性,给予多种抗菌药物治疗无效,后在右髂部脓肿切开组织物中培养到新生隐球菌。经脓肿切开引流及静脉滴注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伊曲康唑治疗后,脓肿消退,症状消失,改用氟康唑联合氟胞嘧啶治疗4个月后停药,并已随访至今7个月,患者未有发热及新的脓肿出现。

  • 标签: 多发脓肿 播散型隐球菌病 新生隐球菌
  • 简介:目的观察小鼠皮肤着色真菌模型发病过程中趋化性细胞因子MCP-1、MIP-2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宿主防御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ICR小鼠分为3组,A组为健康小鼠足垫皮下接种灭活卡氏支孢霉悬液(1×108cfu/mL,0.025mL);B组为健康小鼠足垫皮下接种卡氏支孢霉悬液(1×108cfu/mL,0.025mL);C组为免疫抑制小鼠足垫皮下接种卡氏支孢霉悬液(1×108cfu/mL,0.025mL)。接种后第7天、30天、60天时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皮损组织MCP-1及MIP-2的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皮损组织匀浆中MCP-1及MIP-2蛋白水平。结果接种后卡氏支孢霉悬液的B组7d时MCP-1、MIP-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30d、60d,且7d时B组MCP-1、MIP-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A组和C组,但30d、60d时A、B、C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卡氏支孢霉所致的着色真菌模型的发病过程中可能有MCP-1、MIP-2这两种趋化性细胞因子的参与。

  • 标签: 着色真菌病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 简介:目的对吉林省扶余县35例儿童孢子丝菌进行临床分析并对部分菌株进行基因测定,了解该地区孢子丝菌的致病菌菌株基因是否发生变异而致致病力增强及发病率增高。方法收集2011年1月1日~4月30日来自扶余县就诊于我科并确诊为孢子丝菌的患儿35例,进行临床分析;从中选取8株菌,对其核糖体保守区及内转录间隔区(ITS)、非转录间隔区(NTS)区进行基因测定,了解基因水平上的异同。结果8株孢子丝菌菌株中5株NTS区可见较大范围的碱基缺失。结论吉林省扶余县孢子丝菌菌株可能由于NTS区碱基较大范围缺失而致致病力增强,导致该地区短时间内发病率增高。

  • 标签: 申克孢子丝菌 NTS 致病力
  • 简介:目的建立甲真菌动物模型,观察局部使用5%阿莫罗芬甲涂剂治疗模型甲的疗效.方法我们将须癣毛癣菌接种在新西兰白兔的后肢趾甲上,构建兔甲真菌模型,感染成功后予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真菌在甲内的生长形态和方式,并外用5%阿莫罗芬甲涂剂治疗模型甲4周,用真菌学半定量培养评估其疗效.结果在免疫抑制的情况下,须癣毛癣菌感染新西兰白兔的甲真菌模型构建成功,接种1周后趾甲近端即出现白色、淡黄色云雾状的改变,与人甲真菌的临床改变相似.组织学可以看到有隔分支菌丝穿入甲板,到达甲床.接种后2、4、6周,模型甲总体感染率分别为52.78%、77.78%和83.33%.外用5%阿莫罗芬甲涂剂治疗2、4周时真菌学有效率分别是22.22%和66.67%.结论成功建立了甲真菌的动物模型,并用此模型评估了外用抗真菌药的疗效,5%阿莫罗芬甲涂剂治疗兔甲真菌4周的真菌学有效率为66.67%.

  • 标签: 甲真菌病 新西兰白兔 组织学检查 真菌培养 5%阿莫罗芬甲涂剂
  • 简介:目的探讨肺部CT联合血清半乳甘露聚糖实验在白血并发侵袭性肺曲霉菌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集临床诊断为IPA的白血病患者25例,回顾性分析其CT影像和GM实验。结果CT表现出现结节及晕征17例,出现楔形实变影3例,弥漫分布粟粒或小结节模糊影4例;1例表现为两肺散在斑片影伴周围'卫星灶'。15例抗真菌治疗有效,治疗过程中GM值降低至正常;8例进展、GM值升高,之后调整抗真菌治疗方案有效、GM值降低;2例患者感染无法控制,GM值上升或虽有下降但一直处于阳性水平。结论肺部CT检查联合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实验可监测临床诊断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疗效

  • 标签: 白血病 GM实验 曲霉菌病 CT
  • 简介: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是一种由念珠菌机会感染引起的皮肤黏膜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而念珠菌的侵袭与宿主诱发因素是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的主要致病因素。其中,念珠菌可通过多种方式攻击宿主细胞和逃避宿主免疫系统而导致机体损伤。Nrf2信号通路是细胞抗氧化的主要调控机构,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机构。一方面,Nrf2通路可下调NF-κB通路和促进Th17、Treg、Th1细胞的活化,启动宿主适应性免疫;同时,Nrf2通路可激活树突状细胞介导机体固有免疫。另一方面,Nrf2通路还可通过抗氧化应激损伤来阻止阴道炎的发展。该文对Nrf2通路在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发病机制中的抗氧化应激和免疫调节作用进行综述,旨在研究Nrf2信号通路与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发病机制间的关系,从而指导临床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

  • 标签: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免疫调节 Nrf2信号通路
  • 简介:目的探讨伏立康唑与卡泊芬治疗严重烧伤后真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6月~2016年6月严重烧伤并发真菌感染患者共62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在给予同等剂量的氟康唑静脉注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30例使用卡泊芬进行治疗,观察组32例使用伏立康唑进行治疗;分析62例患者的临床感染特征,并比较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结果临床感染症状主要包括体温高、脉搏异常、咽喉肿痛、咳嗽咯痰、精神异常、肺部阴影并存在啰音等;感染部位以创面感染为主;引发感染的真菌以白念珠菌与热带念珠菌为主,分别为55.93%和20.33%.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84.38%和86.6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都较低.结论对严重烧伤后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采用卡泊芬与伏立康唑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严重烧伤 真菌感染 卡泊芬净 伏立康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