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利用上海天文台的GPS资料分析软件SHAGAP,处理了1994年8月至1996年9月上海、台北、日本的USU3和TSKB等4个IGS站的GPS观测资料,测得这4个站在此期间的地壳水平运动状况,并对实测的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

  • 标签: 全球定位系统 板块运动 GPS资料 地壳形变 水平运动
  • 简介:利用最新国际地球自转服务(IERS)发表的国际地球参考架ITRF2000速度场,建立一个完全基于现代空间大地测量实测结果的现今全球板块运动模型ITRF2000VEL。板块的总角动量|L|=0.127sr/M·a^-1。即ITRF2000不满足无整体旋转的要求,与协议地球参考架CTRF定义不符,存在整体性旋转。

  • 标签: ITRF2000 全球板块运动模型 地球参考架 整体旋转性 欧拉矢量
  • 简介:建立了3种板块的绝对运动模型。即假定太平洋海岭相对固定于下地幔而得到的PRF-ITRF2000的板块绝对运动模型;根据热点资料推得的HS2-ITRF2000板块绝对运动模型和由ITRF2000得到的NNR-ITRF2000无整体旋转的板块绝对运动模型。比较了这3种板块绝对运动模型的利弊,综合起来看PRF-ITRF2000可能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基于空间数据的绝对参考架。

  • 标签: 无整体旋转 热点参考架 岩石圈 漂移速度 板块运动模型
  • 简介:本文利用七参数转换公式对美国Texas大学Austin空间中心、美国Goddard航天中心上海天文台获得的全球SLR参考坐标系之间作了比较,得到结果如下:在考虑了板块运动的影响之后,两两坐标之间的差异大大缩小,其中主要的SLR站的偏差小于5cm。

  • 标签: 地球动力学 地球坐标系 板块运动 地球参考系 七参数转换公式
  • 简介:利用绝对自行资料,确定了年轻疏散星团NGC2244天区恒星的运动学成员概率,并对星团成员概率以及自行矢量的分布、不同成员概率恒星的位置分布情况、径向数密度轮廓等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星团的特征尺度;进一步结合已知的星团距离和视向速度资料,计算了NGC2244的三维空间运动速度,结果表明NGC2244是一个典型的薄盘族星团。

  • 标签: 疏散星团 NGC 2244 成员概率 空间速度
  • 简介:在合理假设星团成员星的内部随机运动为各向同性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利用纯运动学资料确定星团距离的方法,并依此方法估算出疏散星团M11的速度距离为(1.89±0.52)kpc。这一结果与其他作者给出的星团M11的光度距离符合得相当好。

  • 标签: 疏散星团 M11 速度弥散度 速度距离
  • 简介:整理汇集了迄今最完整的同时具备绝对自行与视向速度数据的144个疏散星团样本,计算得出这些星团的3维空间速度。对银河系疏散星团的空间分布(采用了更多样本)和运动学性质进行了若干统计分析。

  • 标签: 疏散星团 运动学资料 空间速度 统计研究
  • 简介:从硬件和软件的设计角度介绍了双水平式卫星跟踪望远镜运动控制卡的技术实现。其检测运动角的编码器采用BISS传输,能够高速通信(10MHz),比传统的SSI模式传输数据更稳定和安全可靠。望远镜的二个运动轴具有快/慢/微动三档,可以由用户分别设置速率,同时又设置了限位功能。GPS模块则为系统提供了精确的时间,激光发射的设置则满足了用户的特殊需求。通过测试表明该电控卡能够配合CPU的相关软件实现对卫星的精确定位和跟踪,满足了实际的性能要求。

  • 标签: 运动控制 BISS GPS 卫星跟踪
  • 简介:本文内容是对前一文提出正确的变质量体的运动方程修正谬误的运动方程的一个严格证明。其证明过程中,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形式和方法。这样,就可使前文更具有完整性。

  • 标签: 天体力学 三体问题 变质量体 运动方程
  • 简介:该文详细地介绍了相位校准单元的电路和数学原理以及测试结果。在电路原理部分主要介绍相位校准单元的工作原理、各个关键点的波形以及用隧道二极管产生梳状谱的典型电路。数学原理主要阐述了测量梳状谱的数学依据。最后给出了该相位校准单元的测试要求和测试结果。

  • 标签: 相位校准单元 隧道二极管 梳状谱 傅里叶变换
  • 简介:2004年起,"上海网上天文台"科普网站便开始尝试采用流媒体手段对天文现象进行实况视频直播。经过几年的摸索,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该文对天象网络直播系统的原理以及构建方法进行了阐述和探讨,为其推广使用提供参考。

  • 标签: 网络 流媒体 天文现象 视频直播
  • 简介:介绍了双得统计演化的方法和手段,并对激变星的形成进行了Monte-Carlo模拟,模拟显示,激变变星的诞生度、白矮子星质量分布、轨道周期分布的理论结果与观测结果保持一致。另外,还研究了激变变星的形成与模型参量之间的关系,这些参量包括公共包层抛射效率、双星初始质量比分布、年龄、金融丰度等。

  • 标签: 恒星演化 双星 白矮星 激变变星 蒙特卡罗模拟 诞生率
  • 简介:基于商用计算机技术和高速网络通信技术发展的e—VLBI技术在数据记录系统、数据格式、传输协议等方面发展迅速,并己得到广泛应用。中国VLBI网所属观测站数据中心通过通信网络的连接,成为具备实时e—VLBI能力的测量系统,在探月工程历次任务中,实现了对观测数据的快速可靠采集、传输和处理,为月球探测器提供了重要的实时测定轨数据。为适应未来天体物理、天体和大地测量宽带科学观测需求,e—VLBI面临新的机遇挑战。

  • 标签: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 实时数据传输 e—VLBI 中国VLBI网
  • 简介:该文以Z.Sekanina等的方法和小波处理方法分别对1997年3月3~5日在紫金山天文台行星室观测得到的海尔-波普彗星的近核现象CCD图像加以增强处理和分析比较,明显地从CCD图像还原出壳层(Shell)和喷流(jet)结构,结果表明小波处理方法比Z.Sekanina等的方法在小视场图像处理中效果更佳。

  • 标签: 海尔-波普彗星 图像处理 小波方法
  • 简介:本文利用PSMSL(平均海平面服务局)提供的太平洋和中国沿海的海平面资料,分析了太平洋各纬度带以及中国沿海的海平面变化规律。主要结果有:在太平洋的中纬度区(20°S-40°S,20°N-40°N),北太平洋的平面上升速率比南太平洋的快,其中,东北太平洋(20°N-40°N,180°E-80°W)自1960年以来的海平面上升速率已达2.3mm/yr;在赤道区(10°S-10°N),西太平洋的上升速率接近2mm/yr,高于东太平洋的上升速率;在高纬度区(40°S-70°S,40°N-70°N),西北和西南太平洋的平面都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其速率分别为1.5mm/yr和2.5mm/yr,这证实了南极洲冰盖的消融对平面变化的影响要比格陵兰岛的强烈;对中国沿海十二个验潮站海现磁资料的分析表明,自1960年以来,中国沿海海平面正以约2.0mm/yr的速率上升,上海附近的东海海域上升速率近达3.0mm/yr。

  • 标签: 天文地球动力学 海平面变化 太平洋 上升速率 验潮站
  • 简介:深空探测中探测器处于轨道制动期间,由于预报轨道误差较大,如果用预报轨道模型作为输入,相关处理机有时很难获得清晰的条纹,因此需要快速条纹搜索程序给出准确模型值。针对快速条纹搜索算法,研究基于图形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unit,GPU)硬件平台的加速改进,同时针对后续探月任务中存在两个动态目标的情况,研究能同时计算两个目标的快速条纹搜索算法。

  • 标签: VLBI 条纹搜索 GPU加速
  • 简介:通过从观测站或相关处理机提取相位校正信号,可以测出基带转换器各通道的相对仪器时延,从而校正观测信号通过各通道后产生的附加仪器时延。介绍了CDAS中相位校正信号提取的原理和算法、FPGA实现以及测试结果。

  • 标签: CDAS 相位校正信号 FPGA 通道延时
  • 简介:就上海佘山25m抛物面天线上进行的相位相关法微波全息测量及其测量结果做了一定阐述。文章首先简要提到了微波全息测量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以及理论依据,其次介绍了我们所建立的测量系统的组成,重点讨论了基于窄带信号测量工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采用"自校准"的数据处理手段,对测量误差做了估计和实际测试。当前我们已经取得了0.14mm的测量精度(极限误差为0.2mm),并分析了影响测量精度的各项因素。

  • 标签: 抛物面天线 全息测量 天线面精度 测量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