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央空调是适应气候变化,调节环境温度,提供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的关键设备。结合约克空调的使用情况,总结分析了中央空调在使用过程中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 标签: 约克中央空调 制冷故障 排除方法
  • 简介:制冷(热)时室温定高(低)1oC,可省电10%以上,而人体几乎觉察不到温度的细微差别.定期清扫过滤网,灰尘会堵塞滤清器网眼,降低冷(暖)气效果,应半月左右清扫一次.尽量少开门窗,选用材质较厚且透光的窗帘可减少室内热量交换能省电.遮挡出风口,会降低冷(暖)气效果,浪费电.调节出风口风叶,选择适宜的出风角度,制冷时出风口向上,制热时向下,可提高温度效率.开机时设置高风,以最快达到控温目的,达到温度适宜时,改中、低风,减少能耗降低噪音.

  • 标签: 家用空调 合理使用 使用寿命 延长 温度效率 出风口
  • 简介:HFC-134a在中国汽车空调行业广泛使用,并已成为中国目前排放量最大的有意生产和使用的HFCs之一。欧盟和美国已经颁布相关法律法规控制包括HFC-134a在内的含氟温室气体的消费和排放。如果选择低全球变暖潜势(GWP)替代技术,中国汽车空调行业将具有巨大的温室气体减排潜力;伴随着汽车空调系统需求呈现的多样化,现有替代技术如HFO-124yf、HFC-152a、CO2等各有优势和不足,需要综合考虑它们的经济成本、市场化可行性以及安全风险和环保标准;制定HFC-134a淘汰政策、积极推进替代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以积极响应国际社会加快淘汰HFC-134a的行动,也是落实2014年《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提出的关于削减全球氢氟碳化物的行动。

  • 标签: 汽车空调 HFC-134A 替代技术 淘汰政策
  • 简介:计算机机房空调系统的探讨魏建华(省气象局通信台兰州730020)1兰州区域气象中心计算机机房空气调节的计算和技术分析计算机机房的空气调节系统,只有按严格的技术要求装置,才能保证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转,充分发挥现代化设备的效益。机房空调送出的凉风使室内物...

  • 标签: 计算机机房 空调系统 空气调节系统 区域气象中心 窗式空调机 制冷负荷
  • 简介:利用能耗模拟软件(TRNSYS)模拟了1971-2010年天津市办公建筑制冷和采暖能耗,结合未来不同排放情景(低排放:B1;中等排放:A1B)下气候预估数据,定量评估了未来(2011-2100年)气候变化对办公建筑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2011-2100年热负荷呈显著的下降趋势,而冷负荷显著上升,冷负荷的上升幅度高于热负荷的下降,导致总能耗呈微弱的上升趋势;低排放情景下热负荷的下降和冷负荷的上升幅度低于中等排放情景,总能耗的变化在两种排放情景下没有明显差异;1971-2010年相比,低排放和中等排放两种情景下2011-2050年热负荷下降10%左右,而冷负荷上升约12%,总能耗增加超过2%;2051-2100年热负荷的下降和冷负荷的上升更为明显,尤其是冷负荷上升(约30%),总能耗增加8%左右,冷负荷变化率在两种情景下相差较大.

  • 标签: 建筑能耗 气候变化 办公建筑 制冷 采暖 预估
  • 简介:近年来,我省大多数台站在测报业务中使用电脑,配备电脑的同时也配备了空调机。空调机是一大冷源,同其他热源一样,对气压观测准确性有很大影响。《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有明确规定,气压表切勿安装在热源附近。因为气压表中水银的热容量比附温表球部热容量大很多,两者对温度变化的感应不同,附温表比气压表快得多。这样附温表的读数就不能准确反应气压表对温度的变化。根据浙气技9001的说明,当温度变化每小时1℃,会导致±0.02~0.03hPa的误差。而使用空调能使温度10分钟降低1℃,每小时可降低3℃~4℃,所以使用空调将会产生一定误差,并使附温读数失去原有的意义。

  • 标签: 气压观测 值班室 气压表 空调温度 温度变化 地面气象
  • 简介:气候环境变化对我国的影响表现在自然、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各个方面.通过对我国气候环境影响的评估,从生态系统、农业、水资源、重大工程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从冰冻圈、生态系统、土地退化、工业、交通、服务业、城市生活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气候影响的利弊分析.进而评估了气候变化对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提出了气候变化的适应与减缓对策.

  • 标签: 气候变化影响 利弊分析 适应与减缓 中国
  • 简介:2017年3月1日,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强风暴实验室(NSSL)戚友存博士访问气科院,并做了题为“多雷达多传感器系统(MRMS)的定量降水估测性能”的报告.戚博士介绍了美国多雷达多传感器系统(MRMS)在降水估测方面的应用、数据的质量控制、回波处理、降水区识别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报告会由梁旭东研究员主持.

  • 标签: 多传感器系统 交流 合作 降水估测 质量控制 回波处理
  • 简介:在1998~2002年期间,发生在美国、欧洲南部以及亚洲西南部的干旱事件,都与海洋的影响有关.在此期间,热带东太平洋海表温度(SSTs)明显持续偏冷,而热带西太平洋及印度洋SSTs明显持续偏暖.气候模式表明由这些不同海域海温强迫的气候响应是相互作用的,对于中纬度地区广泛分布的、同步持续干旱,每一个海域都有所贡献.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增温是少见的,且这种增温温室气体的强迫一致.本文也对未来的干旱趋势提出了一些看法.

  • 标签: 海洋学 干旱 太平洋 温室气体
  • 简介:2013年3月27—30日,由气科院和东亚天气协会联合主办的第9届东亚地区中尺度强对流系统和高影响天气国际研讨会(ICMCS-IX)在京召开。来自美国、韩国、日本、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大学、业务及研究机构的120名专家参加会议。第9届东亚天气协会主席气科院张人禾研究员主持会议开幕式,气科院院长端义宏和WMO代表NanetteLomarda女士到会致辞。会议收到各国学者论文115篇,各国专家做大会特邀报告16个。

  • 标签: 高影响天气 交流 合作 东亚地区 国际研讨会 强对流系统
  • 简介:2015年1月9日,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副局长宇如聪等领导到气科院调研指导气象现代化建设和深化气象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郑国光局长一行听取了端义宏院长的专题汇报,并与气科院领导班子成员以及院各科研机构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了交流研讨。

  • 标签: 中国气象局 消息 科技体制改革 气象现代化 主要负责人 科研机构
  • 简介: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环境可分为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原生环境包括属

  • 标签: 环境健康
  • 简介: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雅罗2005年11月访问气科院大气成分中心;美国马里兰大学气象系的张大林教授被邀请任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外主任;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上海市气象局局院合作签字仪式;局、院、青海省领导参观大气成分观测服务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届学术年会.

  • 标签: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国家重点实验室 世界气象组织 消息 灾害天气 大气成分
  • 简介:2016年3月15日,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王薇研究员访问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并做了题为“WRF模式的最新进展”的学术报告。报告主要介绍了WRF模式在新的云量计算方案等5个方面的改进。报告由气科院千人计划专家陈飞教授主持。2016年3月23日,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刘志权博士受邀到气科院进行学术交流并做了题为“我国大气再分析计划进展”的学术报告。刘志权博士结合全球大气再分析系统的发展状况,重点介绍了中国全球大气再分析系统的研究计划,以及中国全球再分析资料东亚区域大气再分析资料研究的相互关系。梁旭东研究员主持了报告会。

  • 标签: 学术交流 国家重点实验室 全球大气 WRF模式 再分析资料 合作
  • 简介:2012年2月21日,美国《大气研究》杂志主编JoseLuisSanchez教授应邀访问气科院,并为科研人员做了“发表你的研究:《大气研究》杂志”学术报告,副院长张小曳主持报告会。2012年7月10日,世界天气研究计划联合科学委员会(JSC/WWRP)主席GilbertBrunet博士到气科院访问。院长张人禾介绍了气科院组织实施的WWRP国际研究发展项目(RDP)“南华季风降水野外科学试验”的初步设计,项目成员GilbertBrunet博士就项目进展和下一步发展计划进行了深入探讨。

  • 标签: 交流 合作 科学委员会 学术报告 科研人员 科学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