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2 个结果
  • 简介:国家级、区域级和省级大气成分轨道建设包括各类大气成分的观测分析、预警预报、评估与服务。2006年在全国范围有力地推进各级大气成分轨道建设,在我国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大气成分网络化观测,包括观测网的规划设计、科技支撑、质量保证、人员分级培训;观测与分析技术和标校方法的研发、系列标准规范的编制;大气成分预报预测方法及预报系统的研发,形成了多项预报与服务业务产品。

  • 标签: 大气成分 国家级 业务建设 省级 观测分析 轨道建设
  • 简介:国家技术监督局1992年12月30日致国家气象局“关于批复气象行业标准归口管理范围的函”中明确气象行业标准归口范围为:陆地、海上的大气探测,气候监测;大气质量本底宏观监测:气象情报传输,气象资料加工处理;天气预报、警报;气象仪器装备;气象计量器具、气象计量技术规范。气象行业标准代号为:QX。

  • 标签: 标准代号 气象行业 计量技术规范 计量器具 国家技术监督局 气象情报
  • 简介:讨论了接闪器的布置方法及其保护范围的确定方法,并针对应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

  • 标签: 接闪器 保护 应用
  • 简介:区域气候模拟温市耕(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气候变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们所关注的重大问题。近十多年,世界范围内的气候异常给许多国家的粮食生产、水资源和能源带来了严重影响。因此,能否预测气候的这些异常变化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

  • 标签: 区域气候模拟 气候变化 气候灾害 全球大气环流模式
  • 简介:本文主要通过介绍利用AUTOCAD软件的平面制图功能辅助描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图,让大家了解利用该手段能够大大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更能够得出比较直观的结果。

  • 标签: AUTOCAD软件 辅助制作 避雷针 保护范围
  • 简介:雨季结束后江西省经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从而久晴无雨或降水甚少,形成大范围严重干旱.据初步统计,解放后江西省的中等强度以上的大范围伏旱或秋旱的频率高达60%.本文对7—9月大范围的伏、秋干旱进行分析并利用500hPa环流特征进行预测.1大范围干旱的标准

  • 标签: 环流特征 降水场 干旱带 距平 点聚图 秋旱
  • 简介:按照国家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利用甘肃省酒泉区域6个测风塔不同高度层的资料,计算分析了该区域的各种风能参数,并给出了该区域风能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按照我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划分,除2号地区属于风能较丰富区以外,其他测风塔对应的区域属于风能丰富区。文章给出了酒泉地区有效风功率密度空间分布图,对进一步了解、应用甘肃酒泉区域的风能有较好的参考作用。

  • 标签: 酒泉区域 测风塔 风能参数
  • 简介:利用内蒙古113测站1961-2012年6-8月降水资料、1961-2012年NCEP/NCAP再分析资料数据集、国家气候中心太平洋海温资料,采用统计诊断、相关分析等方法,对2012年汛期(6-8月)内蒙古降水特点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探讨2012年汛期(6-8月)内蒙古大范围降水偏多的可能影响因素.通过对近50a汛期降水年际变化特征及海温、印度夏季风活动、中纬度阻塞高压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汛期(6-8月)内蒙古大范围降水偏多,主要表现为降水过程频繁、覆盖范围广、强降水过程多,多站突破历史纪录;主要原因为内蒙古汛期降水在减少的年代际背景下,年际变化规律明显,2012年汛期出现多雨的概率较大;2012年汛期北半球500hPa高度场主要特征相似内蒙古典型多雨年的环流形势;LaNina事件在2012年3-5月结束,有利于汛期降水偏多;印度夏季风异常偏强、乌拉尔山高脊和鄂霍次克海高压偏强、贝加尔湖地区受低槽控制均是影响2012年内蒙古汛期大范围降水偏多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汛期 降水偏多 成因分析
  • 简介:从实验和理论分析中阐述了滚球法的原理,并分析计算了在特殊条件下被保护物体在保护范围内的条件以及通用的判定方法,以利于人们在特殊地貌情况下对避雷针保护范围的判定。

  • 标签: 避雷针 滚球法 电气几何法 保护范围
  • 简介:美国气象局(NWS)20世纪80年代启动的“气象现代化和相关调整”(MAR)项目,到2000年正式宣布完成。这个计划投入20亿美元而实际投入超过50亿美元的项目,无疑是美国气象界一件重大里程碑事件。2010年7月2日,美国科学院启动了用时26个月的“回顾性评估”项目,项目不仅要对过去的MAR项目进行全面和多视角的评估,更致力于对NWS的未来发展指出方向和技术路线。

  • 标签: 气象服务 气象现代化 技术路线 气象局 美国 科学院
  • 简介:本文根据车贝雪夫展开系数的物理意义.结合物理量诊断分析,归纳出用环境背景场预报暴雨的概念模式,对环境背景场的描述客观、定量、自动化,同时给出了1993年试报结果.

  • 标签: 车贝雪夫展开系数 物理诊断 暴雨概念模式
  • 简介:利用1968~2007年共40年的福州区域9个气象站的历史地面观测资料,分析福州区域能见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不论是08时、14时、20时,还是日平均能见度,平潭站均最小;08时平均能见度罗源最大,14时、20时、日平均能见度永秦最大。(2)40年来,除永泰站外,其余各站全天候能见度和霾雾天气能见度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但近年来下降趋势趋缓,霾雾天气能见度的下降幅度小于全天候能见度。(3)前20年,福州区域各站08时能见度主要集中在6级、7级和8级;后20年,6级能见度出现概率明显上升,8级能见度的出现概率明显减少,3级以下能见度(〈1Km)的出现概率有所减少。(4)全天候能见度的年变化为单峰型,能见度最低值出现在春季的3月或4月,峰值出现在7月;雾霾天气能见度的年变化与全天候能见度的年变化相类似,但其变化幅度小于全天候能见度。

  • 标签: 能见度 雾霾天气 变化特征
  • 简介:1概况国家干旱政策高级别会议于2013年3月1l~15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会议由wMO、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UNCCD)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联合举办。此次会议分为科学会议和高层政策会议两部分。共有300多位代表出席了科学会议,深入探讨了与干旱及其风险管理有关的科学问题,研究应对干旱的多种策略和行动。来自尼日尔、荷兰、瑞士、坦桑尼亚、津巴布韦等20多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和部长,以及wMO、UNCCD、FAO等联合国机构的行政首脑出席了高层政策会议,与此前参加科学会议的代表团和科学家们共同通过了“国家干旱政策高级别会议宣言”。

  • 标签: 干旱 会议简介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联合国粮农组织 联合国机构 科学问题
  • 简介:国家自主贡献(NDC)机制于2015年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确立,要求各缔约方参考各国国情以"自下而上"的方式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目标。汇总梳理了作为国家自主贡献前身的国家自主决定贡献(INDC)164份,总结提出了各国文件的共性框架,重点对减缓和适应目标、实施条件和公平性等4类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各缔约方国家自主决定贡献文本差异显著,虽然具有共性框架,但是在具体目标阐述方式、覆盖经济行业及温室气体范围、实施条件和公平性阐述等方面选择迥异,此外,气候变化谈判立场对缔约方国家自主决定贡献承诺内容和形式的选择具有较大影响。

  • 标签: 国家自主决定贡献(INDC) 气候变化 特征 描述性统计
  • 简介:2015年年底召开的巴黎气候大会开启了全球联合应对气候变化的崭新时代,构建了“各国提交国家自主决定贡献—全球行动盘点—提高行动力度—各国再次提交国家自主决定贡献—最终实现应对气候变化长期目标”的全球气候治理新模式。本研究以目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收到的160份国家自主决定贡献(涵盖188个缔约方)为对象,对各缔约方的减缓目标进行了分类汇总,并重点对发展中国家资金需求、减排成本和优先投资领域进行了系统梳理。研究结果表明:160份国家自主决定贡献中,有122份明确纳入了资金内容;64份对执行贡献预案提出了具体的资金需求数额;31份对2030年国内温室气体减排量和减排资金需求进行了预估,并基于此测算出发展中国家2030年平均减排成本为22.3美元/tCO2;28个缔约方对国内减缓和适应领域资金需求进行了再分类,减缓和适应总体资金需求比值为1.4。如以目前发达国家缔约方减缓承诺为基准,2030年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资金需求总量将达到4740亿美元。

  • 标签: 国家自主决定贡献(INDC) 气候变化 资金 减缓
  • 简介:采用一个基于流体静力平衡的动力学诊断模式对大亚湾核电站厂址区域的气象场进行实际模拟,研究了复杂地形和下垫面对流场的动力和热力作用。数值实验表明:模式能很好地模拟中尺度局地环流的基本特征和变化规律。在模拟气象场的基础上.利用MonteCarlo多源模式计算了污染物的时空分布和干湿沉积量。模拟结果显示:模式很好地反映在海陆风和山谷风环流及排牙山影响下大气参数的非均匀性和非平稳性。

  • 标签: 气象场 中尺度 海陆风 热力作用 下垫面 时空分布
  • 简介:截至11月底,自治区气象局已建成区域自动气象站509个,单要素站44个、两要素站385个、四要素站以上站80个。通过区域自动站网建设,使自治区地面气象观测能力明显提升,在2007年汛期服务和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气象保障服务中,全部区域自动站实行5分钟加密观测,提供了大量的实时气象观测数据,在气象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站网建设 气象保障服务 气象观测数据 自动气象站 自治区 观测能力
  • 简介:为保障区域自动气象站正常运行,及时解决区域自动气象站出现的故障,加强对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总结在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维修中的经验,提出合理便捷的解决方法,提出日常维护中应注意的问题。

  • 标签: 区域自动气象站 故障处理 日常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