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根据2005年盘锦芦苇湿地监测站的小气候梯度监测数据和涡动通量观测数据,结合芦苇生理生态特性观测资料,采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Penman-Montdth模型对盘锦湿地芦苇群落蒸发散进行模拟,并与涡动相关系统的实测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表明:Penman—Monteith模型更适合芦苇群落蒸发散的模拟,可为芦苇湿地蒸发散的计算提供依据。

  • 标签: 湿地 芦苇群落 蒸发散 潜热通量 模拟
  • 简介:采用LI-640009土壤呼吸室对盘锦湿地芦苇群落土壤呼吸作用,于2004年7月-2005年12月进行连续野外观测。结果表明:非淹水状态下,湿地芦苇群落土壤呼吸作用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淹水状态下,湿地芦苇群落土壤呼吸作用接近于0。2005年潮汐造成的洪水减少了2/3的土壤呼吸作用。2004年和2005年芦苇群落土壤呼吸作用最大值都出现于洪水退去后。影响湿地芦苇群落土壤呼吸作用空间异质性的主导因子是生物因子,而在同一时间影响湿地芦苇群落土壤呼吸作用的主导因子是温度和水分。

  • 标签: 湿地 芦苇群落 土壤呼吸 动态 影响因子
  • 简介:基于2005年4~9月盘锦湿地芦苇生态系统的观测资料,分析了盘锦湿地优势植物芦苇的群落学特性。结果表明:地上生物量峰值出现在7月,4~7月茎重与叶重呈显著的正相关;地下生物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和垂直变化,其中0~30cm的芦苇须根最大值出现在7月,根茎最大值出现在6月,30~40cm深度为生物量变化在垂直剖面的分界线;根冠比以7月为最低。分层营养物质在30cm以下积累。

  • 标签: 湿地 芦苇 群落生物量 根冠比 动态特征
  • 简介:基于2005年4~10月盘锦湿地芦苇群落土壤不同土层土壤碱解氮及溶解性有机碳的观测资料,分析了盘锦湿地芦苇群落土壤碱解氮与溶解性有机碳(DOC)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不同土层碱解氮、溶解性有机碳的季节动态并不相同。0~10cm土层碱解氮与DOC季节动态相似,6月土壤碱解氮与DOC含量均最高,分别为244.86mg/kg和13.16mg/L。8月碱解氮含量最低,为139.18mg/kg;9月DOC含量最低。10~20cm土层DOC的季节性动态变化与表土具有相似性,峰值均出现在6月,谷值出现在9月;10~20cm土层碱解氮最低值出现在6月,与0~10cm土层不同。20~30crn土层内,4~7月DOC几乎无变化,8月DOC含量最低,9月增加;4~5月碱解氮波动较大,5月降到102mg/kg,6月增加到151mg/kg。研究表明,盘锦湿地芦苇群落土壤微生物活性与凋落物分解对DOC及碱解氮的季节动态有很大的影响,同时温度、降水量及冻融也影响着DOC及碱解氮的季节动态.

  • 标签: 湿地 芦苇 溶解性有机碳 碱解氮 季节动态
  • 简介:统计整理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东胜国家基准气候站1992~1998年标准雨量对比观测资料,并结合降水形态和降水时段的风速,分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标准雨量器观测降水量较现行地面气象定时观测雨量器所测降水量平均偏多13.39%,其中降雨量平均偏多11.98%,降雪量平均偏多36.52%.并且随着降水时段风速的增大,标准雨量器观测降水偏多率也随之增大.

  • 标签: 内蒙古 鄂尔多斯市 1992-1998年 标准雨量对比观测资料 降水形态 降水时段
  • 简介:6月初—7月初是长江流域梅雨期,也是江西主讯期,其间降水差异甚大,有的年份降水特多,常形成洪涝灾害,有的年份却又降水稀少,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旱.本文根据江西省35个台站降水资料,对1952—86年(35年)江西汛期降水量大小进行排名(排名表略),然后从中选取较典型的前5名多雨年(1954、1962、1969、1977、1982年)

  • 标签: 汛期降水 梅雨期 南亚高压 副高控制 脊线 环流指数
  • 简介:用台站观测逐日降水资料和热带测雨卫星观测降水资料,对我国南海地区降水季节演变特征分析发现,与我国大部分地区不同,南海地区降水季节峰值是在秋季,主要集中在8~10月,且降水量年际变化大。环流场的合成分析表明,南海地区秋季中层500hPa有利的副高位置和低层低压系统的活动和维持是形成这一地区显著秋雨的主要原因。而由于副高的位置受热带太平洋海温影响较大,分析发现Nifi03.4的海温指数对该区域降水有很好的指示意义。8~10月Nino3.4指数和同期海南岛站点平均降水量之间的相关能够达到-0.47,超前3个月(即5~7月)的Nino3.4指数与8~10月海南岛站点平均降水量的相关亦能达到-0.43。从跨季度气候预测的角度来考虑,5~7月的Nifi03.4指数可以作为预测8~10月南海秋雨的重要参考指标。

  • 标签: 南海秋雨 降水 季节变化
  • 简介:通过对1998年1月22—23日暴雪过程的天气形势及物理量场的综合分析,揭示了这些物理量场与暴雪的对应关系,从预报角度提出预报大到暴雪的着眼点。

  • 标签: 暴雪 形势 物理量场 分析
  • 简介:九十年代以来,各种自然灾害日趋严重,凉夏的反常现象逐渐增多起来。盛夏温度偏低,阴雨寡照给农作物生产带来不良影响,推迟水稻生育期,影响晚季生产:人们对这一现象颇为关注,在开展有偿服务的工作中,许多商家对这一现象的长期预报尤感兴趣。为此,本文就龙岩的凉夏进行一些气候统计分析,以期从中找出规律,对今后这方面的长期预报有所帮助。

  • 标签: 气候分析 凉夏 农作物生产 长期预报 水稻生育期 自然灾害
  • 简介:文章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呼和浩特市1999—2009年的月气象资料和同期火灾资料进行了分析,得到月平均温度、月平均相对湿度、月总降水量、月无降水日数、月平均风速与月火灾次数的关联度及其强弱顺序,其中月平均风速关联度为0.657,在强弱顺序中排在第一位,其次分别为月无降水日数和月平均温度。为进一步研究城市火灾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和建立城市火险潜势预报模型提供基础依据。

  • 标签: 灰色关联分析 城市火灾 灰色关联度 气象条件
  • 简介:我区基本风压的分析单惠茹(内蒙古气候中心)风压是垂直于气流平面上所受到的风的压强,其单位为千牛顿/平方米,风压在建筑上称风荷载,风荷载直接影响着各种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和使用安全。所以,正确的计算和确定各地不同重现期的风压值,对各项建筑工程的抗风安全...

  • 标签: 内蒙古 风压 数理统计 空气重度 建筑工程 最大风速值
  • 简介:陇南气象产业发展情况分析金朴(陇南地区气象局武都746000)引言陇南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处,境内沟壑纵横,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发展滞后,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地区之一。陇南地区气象局距县城近2.5km,位于半山地带。这样的外部环境和地理位置给产业发...

  • 标签: 气象产业 产业发展 情况分析 陇南地区 发展产业 运行机制
  • 简介:我站在冬季有冻土项目的观测任务。2004年12月31日,最低气温-4.8℃,土壤有冻结,浅层5cm地温低于0.0℃,却测不到冻土。认真查看冻土器管内水量足,无缺水,内管、外管的零线与地面齐平,再看冻土器周边地段的土壤情况,发现冻土器外管周边土壤被马尼拉草根盖住,严重影响土壤温度下降。把草根清除干净,土壤适当松动,次日低温正常测到冻土。

  • 标签: 冻土器 土壤温度 原因 最低气温 马尼拉 外管
  • 简介:宋世明在《行政论坛》2007年第1期撰文指出,竞争上岗是对荐举委任制晋升方式的辩证否定。仅就晋升方式来说,竞争上岗脱胎于传统的委任制晋升方式,但是两者属于制度问的选择,不属于制度内的选择。这样立论的根据有两点:一是二者依存的社会生态环境不一样;二是竞争上岗实际是对传统委任制晋升方式的辩证否定,是一种扬弃。

  • 标签: 竞争上岗 制度分析 社会生态环境 委任 否定 辩证
  • 简介:应用Hysplit传输扩散模式计算2008—2009年大连地区酸雨和非酸雨期间的后向气流轨迹,利用条件概率和轨迹聚类法分析气流轨迹,探讨大连地区酸雨外来源。结果表明:外来源通过大气输送对大连地区酸沉降的贡献较大。大连地区酸雨主要受中国华东沿海至山东半岛经黄海中北部或经渤海及其西岸的近地面大气污染输送影响,中国华东和华南等南方内陆地区和日本海周边东亚国家对大连地区酸雨均有贡献。海洋性气团或北方大陆气团一般为大连地区非酸雨来源。

  • 标签: 酸雨 外源 轨迹模式 云中致酸
  • 简介:文章利用通辽地区10个站点1971-2007年37a逐日雷暴统计资料,建立雷暴日数及雷暴次数的时间序列.通过趋势分析、小波分析等统计方法对通辽地区的雷暴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了通辽地区雷暴的地理分布特征、年代际及年际变化特征、月际变化特征、日变化特征、初雷和终雷日及持续期变化特征、震荡周期性等结果.

  • 标签: 雷暴 特征 趋势分析 小波分析
  • 简介:采用1991~1994年6~8月本台地面、高空08时资料及每日逐时观测记录,选因子建立雷暴预报方程y=3.2x1-0.4x2-0.8x3+4.3x4。回报率78.7%,试报准确率80%。

  • 标签: 咸阳机场 雷暴 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