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了探究湿地植物香蒲(Typhaorientalis)根内细菌在不同培养基环境下组成多样性与生态学意义,以北京市密云段白河人工湿地香蒲根为研究对象,采用LB培养基、R2A培养基、YG培养基联合分离培养方法,研究香蒲根内培养细菌群落及其在不同培养基环境下群落结构及功能特征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从不同培养基细菌群落丰富度看,LB培养基(152株有效菌株,12个菌属,29个菌种)分离香蒲根内细菌效果相对较好,R2A培养基(68株菌株,9个菌属,23个菌种)YG培养基(85株菌株,10个菌属,19个菌属)分离细菌效果相差不大。从不同培养基优势类群组成结构看,从3种培养基中分离细菌都属于g-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类群,并且在LB培养基、R2A培养YG培养基中最优势属分别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47株)、拉恩氏菌属(Rahnella)(17株)拉恩氏菌属(34株)。从不同培养基分离菌株功能特征,在LB培养基中,参与除碳(3.95%)、重金属(15.13%)有机污染物(8.55%)菌株所占比例最高;在R2A培养基中,参与除磷(10.29%)菌株所占比例最高;在YG培养基中,参与除氮(76.47%)菌株所占比例最高;同时,分别在YG培养基(10.59%)R2A培养基(13.24%)中分离到较多抑制病原菌菌株致病菌。

  • 标签: 香蒲根 内生细菌 群落结构 人工湿地
  • 简介:果园作为一种重要农用型植被类型,其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评价中占有重要地位.本研究福建省分布面积最大柑橘果园植被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果园植被碳库、碳吸存量及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7年柑橘果园植被碳密度为5.589t·hm^-2,年固定有机碳为2.028t·hm^-2·a^-1,其所吸存有机碳中23.82%有机碳活体生物量形式存留在植被层中,41.42%储存于果实而被移到系统之外,34.76%凋落物分解形式进入土壤或释放到大气中.

  • 标签: 柑橘 碳库 凋落物 净生产力 碳吸存
  • 简介: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势头,城乡经济和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回顾40年改革历程,土地管理为我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作出了重要贡献。1978年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序幕。

  • 标签: 寒地黑土 改革 十一届三中全会 演绎 绥化 城乡经济
  • 简介:通过对福建三明莘口教学林场33a格氏栲人工林生物量与生产力及其生长过程研究,结果表明:33a格氏栲人工林平均树高、胸径林分蓄积量分别为18.9m、24.2cm412.43m^3·hm^-2,林分生物量乔木层生物量则分别达421.74t·hm^-2413.11t·hm^-2,大大高于邻近同龄杉木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所占比例大小顺序为:干与皮(58.32%)〉枝(17.59%)〉根(17.22%)〉叶(3.06%);与杉木相比,格氏栲与同龄杉木生长过程有所不同,胸径单株材积生长早期较慢,但速持续期长,材积数量成熟龄较长.

  • 标签: 格氏栲 人工林 生物量 生产力 生长动态
  • 简介:在地质因子、气候因子人为干扰因子等共同作用下,三江平原形成大量孤立湿地。新构造运动沉降或隆起间接地影响到孤立湿地形成发育,质地黏重第四纪沉积物为孤立湿地形成创造了有利环境条件,古冰丘融化古河道变迁直接导致孤立湿地形成。气候变化(气温逐渐升高,降水量逐渐减少)水文条件改变(水位降低)造成湿地生态系统逆向演替退化,湿地退化后“孤立湿地”形式残存下来。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三江平原开展了几次大规模农业开发活动,导致大面积连片湿地破碎化,在农田中地势较低处残留下来沼泽,形成大量孤立湿地。按孤立湿地形成发育地貌部位,将孤立湿地划分为阶地碟型洼地型、古河道型、河漫滩型、湖滨型山前倾斜平原型孤立湿地。其中,分布在河流阶地地貌中孤立湿地数量最多;按孤立湿地形态可以分为碟型、线型不规则型孤立湿地;按孤立湿地与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关系可划分为自然湿地中孤立湿地、林地中孤立湿地、居民用地中孤立湿地、水田中孤立湿地旱田中孤立湿地,其中,旱田中孤立湿地数量最多。孤立湿地结构功能多样,生态环境效应明显,应对其进行合理保护与规划。

  • 标签: 孤立湿地 类型 成因 三江平原
  • 简介: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导学式教学法初探李钢(三明市第一中学)一、问题提出目前初中地理教学主要存在两个问题:其一,缺乏兴趣,学习被动;其二,只注重灌输知识.不注重能力培养。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积极性是由学习动机决定,而学习兴趣是动机产生...

  • 标签: 导学式教学法 初中地理教学 学习活动 学习能力 李钢 地理课
  • 简介:图们江下游发育珲春湿地、敬信湿地防川湿地集中区,湿地类型包括河流、湖泡、沼泽人工湿地等。采用遥感解译野外调查方法,研究图们江下游湿地形成条件,结果表明,图们江下游湿地形成受地质人为条件控制,其中地质条件起决定性作用;提出控制图们江下游湿地形成主要地质条件包括沉积地层、沉积物组合构造活动;从湿地形成条件角度,分析图们江下游湿地成因,将该湿地分为河流湿地人工湿地2种成因类型,其中,河流湿地是古近纪以来新构造活动、特殊沉积物组合河流改道等综合作用结果,人工湿地是对原有湿地河流人为改造结果。

  • 标签: 湿地 形成 地质条件 成因 图们江下游
  • 简介:民间信仰祠神是人们内心精神需求外化,信众群体及相应社会空间与地方祠神构成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辩证关系,是以祠神为标志纽带地方认同得以培育维系基础.本研究将宁波地区鄞县、慈溪、镇海、奉化、象山、定海6县方志中记载与海洋相关祠神进行统计,分析海神信仰作为宁波沿海地方标志及其与在区域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活动人群融合关系.本研究认为,民间祠神“功能”是推动民间祠神传播扩散主要力量之一,并且是连结迁移人群本土居民共同心理诉求和维系地方认同重要纽带.

  • 标签: 地方祠神 地方认同 迁移人群 融合
  • 简介:湿地是地球上独特自然综合体水陆复合生态系统,而城市则为人类文明进步重要标志成果.湿地为城市提供了发展空间核心资源,是城市立地最优条件.城市自出现以来,沿河流湿地建市便是普遍规律;在近代,城市沿河流推进到滨海湿地区.湿地类型与格局影响城市发展方向,制约城市景观结构.在河流与滨海或河流、湖泊与滨海等异质湿地结合部,城市因获得最优发展空间而具有高级发展形态,成为开放性更高现代国际都市.湿地是城市生态环境重要组成部分,蕴涵强大综合功能,为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水资源生态环境保障.

  • 标签: 城市湿地 城市形成 城市可持续发展
  • 简介:Thegoalofthisstudyistoprovideinformationontheprocessofpotholegrowthonagorgestreambed.PotholegeometriesweremeasuredinareachoftheDaburiverbedattheheadofagorgemorethan200mdeeplyincisingintoa650-750mhighplanationsurfaceformedinthemiddleMioceneinnorthernGuangdong,China.Geometricandderivativedataofthepotholesobtainedfromfieldworkwereinterpretedusingstandardstatisticalmethodologies.Ourstudyshowsthattheformationanddevelopmentofastreampotholewereonlyrelatedtolocalconditionsofastreamreachwherethepotholeoccurs;theweaknesses,whichareusuallyintersectfractures,typicallyinterconnectedverticaljoints,ortriangularpitsgeneratedbyhittingofrockfragmentsduringfloods,initiatethepotholedevelopmentonastreambed;thegeometricaldimensionsofthepotholesarecontrolledbytectonicjointsdevelopedinbedrockofthestreamreach;theradiusandthedepthofpotholesarestrongly(log)positivecorrelated;thepotholeshapesandtheflowpatternsareinconstantduringpotholegrowth;apotholecanbeformedwithinashortperiod,butcannotbefullydevelopedandmaintainedforalongtimeinastrongincisionstreambed.ThefindinginourstudycanimprovetheunderstandingofQuaternaryenvironmentinGuangdong.

  • 标签: GUANGDONG GORGE STREAM pothole MORPHOLOGICAL FEATURE
  • 简介:澳大利亚悉尼附近广泛分布着三叠纪陆相冲洪积砂岩层。该砂岩颜色黄色为主,此外还有红色褐色等。在南郊皇家国家公园内,有一处岩层水平白色砂岩被当地人称为婚礼蛋糕石(WeddingCakeRock)。白色蛋糕石耸立在海边悬崖,与周围不同程度褐黄色砂岩层形成鲜明对比。野外观察室内磁性矿物研究认为,白色蛋糕石是普通黄色砂岩历经了频繁干湿交替,使得铁质不断流失而形成。该蛋糕石地形平坦略显低洼,雨季能够局部汇水。在此环境中,岩层长期经历了雨季湿润旱季水分不足交替过程,导致铁质不断被溶解流失。当旱季水分不足时,铁矿物为针铁矿赤铁矿,是不溶于水三价铁。而当雨季水分充足时,岩层充水,空气被隔绝,处于还原环境,铁质在此条件下可以变成可溶氢氧化物被溶解并能够随流水迁移。如此长期干湿交替过程就使得岩层中铁质不断被溶解流失,最后形成局部白色层。这种过程可能是导致岩层次生白化退色重要原因。此外,悉尼砂岩普遍发育有高角度交错层,而且常见倾斜交错层是由褐黄色/褐红色纹理交互而成(或者由不同深浅褐红/褐黄色纹理交互而成),表明褐黄色与褐红色是与层理,交错层层理近于同期形成,是砂岩原生颜色。磁性矿物研究表明,褐黄色为针铁矿所致,褐红色为赤铁矿所致,2种矿物分别为三价铁氢氧化物氧化物,指示着原生氧化环境,因此可能暗示着悉尼广泛分布褐黄色/褐红色砂岩是其长期处于空气中干旱氧化环境而不是水下还原环境陆相冲洪积物。

  • 标签: 悉尼砂岩 砂岩白色化 婚礼蛋糕石 白色成因 环境分析
  • 简介: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核,2006年3月批准《福建地理》更名为《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自改刊以来,《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根据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公布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表1)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中心提供文献指标来源及文献被引指标(表2~表3),表明学报质量已有大幅提高

  • 标签: 热带资源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学报 环境 科学文献 新闻出版
  • 简介:南海地区拥有大面积浅海和丰富热带生物多样性,支持着一个世界重要渔场,同时南海周边国家也是目前亚洲太平洋地区工业化经济快速增长中心,关系着东南亚及相邻地区政治经济稳定.由于受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巨大压力,南海湿地破坏严重,退化趋势明显.虽然南海周边国家过去都实施了相应海洋环境保护行动计划,然而由于缺乏区域协调措施,大大降低了这些行动有效性.在对南海地区海岸湿地利用现状退化原因进行分析基础上,提出南海地区海岸湿地资源保护与管理建议,以期能在双边或区域层面上共同协作,采取适当措施去扭转南海环境退化趋势.

  • 标签: 海岸湿地 退化 保护 南海
  • 简介: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实验室测试、遥感解译问卷调查,获得了研究数据,采用市场价格法、影子工程法成果参照法等,对洞庭湖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系统健康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3处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等级都为中等级,湿地表现出较高稳定性,湿地总价值达到273.86×10^8元/a,单位面积价值为10.37×10^4元/(hm2·a),湿地发挥了重要生态、社会经济价值。

  • 标签: 国际重要湿地 湿地健康 湿地价值 湿地生态系统评价 洞庭湖
  • 简介:研究区位于南天山早古生代大洋东段构造带.乌什塔拉地区阿拉塔格组火山岩为超基性一基性岩组合以及中酸性岩组合.其中超基性岩为大洋二辉橄榄岩,基性岩主要为玄武岩,中酸性岩主要有安山岩、英安岩、粗安岩流纹岩.通过研究分析发现阿拉塔格组火山岩中基性岩产于大洋中脊环境,中酸性火山岩构造环境应属于活动大陆边缘性质,由于这两套岩石组合均有不同程度变质变形,以及阿拉塔格组出现蛇绿岩,可说明这两套火山岩应该不属于同一地区,是由构造拼合而成

  • 标签: 乌什塔拉地区 阿拉塔格组 火山岩 构造环境 构造拼合
  • 简介:经济空间集聚扩散动力机制探讨何承耕(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工业化经济发展在空间结构上演变存在着对立统一两种趋势:集聚扩散。这两种趋势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集聚中意味着扩散,扩散中又含有集聚。从宏观上看,当经济向少...

  • 标签: 集聚和扩散 经济空间 动力机制 生产要素 市场机制 落后地区
  • 简介:一、新时代对能源矿产资源调查提出了新要求改革开放40年,是地质工作实现跨越发展、创造辉煌成就、作出巨大贡献40年。党十九大描绘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出战略安排。新时代能源矿产资源调查工作既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提供安全、可靠、持续、稳定资源保障,也要为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基础支撑全方位服务。

  • 标签: 矿产资源调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生态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 油气 全方位服务
  • 简介:泥裂在现代环境地质时期都很常见,是细粒沉积物浸水后出露于水面之上蒸发干裂而形成,泥裂出现说明沉积物曾出露于地表水面之上,地质时期常被作为干旱化或干湿交替环境标志。然而,泥裂可在沉积物出露水面之上很短时间内形成,泥裂本身并不足以反映其古环境,需结合沉积物特征分析。本研究详细阐述太行山中元古界红层白垩系丹霞红层中不同形式泥裂特征,与现代泥裂形成环境对比,结合红层环境意义磁性矿物特征,初步探讨地质时期红层中泥裂所代表古环境。泥裂表明沉积物曾出露于水面之上,红层形成稳定需要长时间处于透水性较好氧化环境;对红层中泥裂磁学分析可知,赤铁矿是其中主要磁性矿物,含量非常高,赤铁矿形成并稳定于干燥氧化环境;综合分析认为:红层中泥裂形成后长期处于相对干燥氧化环境,受水下还原环境影响时间较短。根据红层中泥裂代表古环境可以推断,太行山中元古界红层白垩系红层发育泥裂所在层位可能以长期干燥氧化环境为主。

  • 标签: 泥裂 红层 氧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