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充分发挥永定县侨乡优势,加速永定县经济发展陈传明(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一、概况:永定县位于福建省西南部,博平岭山脉西南麓,地处北纬24°23’-25°25’,东经116°25’~117°05’。本县东邻南靖、平和,北接龙岩,西连上杭,西南与...

  • 标签: 永定县 华侨政策 外籍华人 港澳 台胞 侨乡
  • 简介:江苏省张家港市位于长江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交汇处,以境内天然良港——张家港命名。张家港全国唯一“中国吴歌之乡”,河阳山歌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张家港精神被列为苏州“三大法宝”之一。荣膺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囊括文明镇、村、单位等7项荣誉,开创了县级市在单届评比实现文明奖项“大满贯”先河,先后获得全国首个联合国人居奖、首届“中国生态文明奖”等200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 标签: 系统化思维 耕地保护 全国文明城市 非物质文化遗产 海上丝绸之路 张家港市
  • 简介:暖温带河滨湿地植被以草本植物群落为主。以黄河下游河滨湿地河漫滩背河洼地15个草本植物群落为调查对象,研究河滨湿地不同草本植物群落组成及多样。结果表明,15个草本植物群落中共有31科73属94种植物,包括2科蕨类植物门植物29科被子植物门植物,其中,禾本科植物最多(12属17种);丰富度最高狗尾草(Setariaviridis)群落;15个草本植物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介于0.22~2.07之间,人工群落荷花(Nelumbonucifera)Shannon-wiener指数最低,仅0.22,而另一人工群落水稻(Oryzasativa)Shan-non-wiener指数却最大,达到2.07;典型湿地植物群落Pielou均匀度指数较高,如扁秆藨草(Scirpusplaniculmis)、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水烛(Typhaangustifolia)群落Pielou均匀度指数都大于0.6;Simpson多样指数最高荷花群落,而最低水稻群落;15个群落,多样指数、丰富度、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在各群落间存在显著差异;河滨湿地自然草本植物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物种丰富度、Pielou均匀度指数均高于人工草本植物群落,而Simpson多样指数则是前者低于后者,但人工草本植物群落与自然草本植物群落间4个多样指数差异并不明显。

  • 标签: 河滨湿地 草本植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 人工植物群落 自然植物群落 黄河下游
  • 简介: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对海南清澜港4种不同栖息位置红树林软体动物食物来源进行研究,分别为栖息于红树植物枝干树叶上粗糙滨螺(Littorinascabra)、栖息于沉积物表面的红树拟蟹守螺(Cerithidearhizophorarum)小翼拟蟹守螺(Cerithideamicroptera),以及栖息于沉积物底内红树蚬(Geloinacoaxans)。根据红树植物树皮、叶片、大型藻类、海草、水体颗粒有机物、土壤表层沉积物软体动物肌肉δ13Cδ15N值,利用IsoSource统计软件,结合δ13C、δ15N位置图,研究其食物来源。结果显示,实验所选取6种食物源都不是粗糙滨螺主要食物;红树拟蟹守螺小翼拟蟹守螺主要食物都为大型藻类,食物贡献率分别为44%~80%80%;红树蚬主要取食沉积物表层凋落红树植物碎屑,树皮叶片食物贡献率都为26%~50%。红树林软体动物能够根据栖息生境选择适合自己食物,摄食行为与红树林区生境多样性相统一。

  • 标签: 红树林 软体动物 食物组成 稳定同位素
  • 简介:为研究石笋δ~(13)C与δ~(18)O在千年尺度随时间变化关系,通过对比贵州石将军洞SJJ-1石笋δ~(13)C与δ~(18)O变化发现二者之间既有相似又不完全同步。千年尺度两者之间相似主要由δ~(13)C与δ~(18)O共同受太阳辐射驱动东亚季风强度变化所致。通过中国地层孢粉反演植被空间格局变化,碳氧同位素滞后期与太阳辐射相对于植被变化滞后时间一致。因植被δ~(13)C随年降水量增加具有变轻趋势,因此,两者不同更大可能太阳辐射驱动季风强度变化与植被变化不同引起。

  • 标签: 石笋 δ13C Δ18O 滞后期 太阳辐射
  • 简介:以晋江西溪流域为研究区,构建晋江西溪流域暴雨次洪分布式模型,选择3场不同暴雨强度、雨型分布、历时暴雨过程,模拟研究区在1988年2006年土地利用/覆被情景下70年代3场次暴雨洪水过程,分析其在1988—2006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情景下洪水响应。研究结果为:1988—2006年晋江西溪流域LUCC最明显特征林地、耕地减少而园地及建设用地增加;LUCC对流域出口流量过程影响主要表现为洪量、洪峰流量增加,而对洪峰滞时及汇流时间影响不显著;相同LUCC对不同场次暴雨洪水过程洪峰流量、洪量影响程度不同,LUCC对流域出口流量过程影响受暴雨强度、雨型分布、历时等因素影响。

  • 标签: HEC-HMS模型 LUCC 暴雨过程 洪水响应
  • 简介:指出生态补偿标准关键或实质空间选择与分配问题,并根据国内生态补偿项目运行独特环境,围绕补偿效益这一内在目标,分析生态补偿空间选择与分配重要;论述与比较了国际与国内相关研究动向;结合一个生态公益林补偿配置研究框架,指出了政府主导型生态补偿空间优化配置解决方向.

  • 标签: 生态补偿 补偿标准 空间配置 生态公益林
  • 简介:我国西部荒漠地区约有自然人工湿地96180km2,这些湿地按成因分为断层陷落积水成湿地,冰川湖湿地,地下水浅出湿地,灌溉退水湿地人工湿地.栖息着《湿地公约》规定水禽142种,占我国水禽种数54.8%,其中繁殖种类74种,占52.1%.列入国家野生动物重点保护名录26种,占18.3%,占我国列入保护名录水禽种数50.0%.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12种,占8.4%;列入《中日候鸟及其栖息环境保护协定》84种,占59.2%.荒漠地区湿地对水禽迁徙、繁殖、越冬有着特殊重要作用.自然环境改变,尤其气候变干旱人类活动严重影响着荒漠地区湿地存在,对水禽物种多样种群数量产生了强烈影响.应加强荒漠地区湿地保护.

  • 标签: 人工湿地 水禽 湿地保护 野生动植物 人类活动 公约
  • 简介:温度水分对土壤MBN含量影响存在不同结论。通过室内培养试验,测定不同温度(15℃、25℃、35℃)湿度(25%、50%、75%)条件下,培养35天后武夷山不同海拔土壤MBN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海拔土壤MBN含量增量分别为红壤27.51mg·kg^-1、0.63~2.51mg·kg^-1,红黄壤55.53mg·kg^-1、2.09~5.11mg·kg^-1,黄壤76.01mg·kg^-1、3.04-7.64mg·kg^-1山地草甸土165.17mg·kg^-1、6.23-13.51mg·kg^-1,均随海拔升高显著增加(P〈0.01),且与土壤有机碳、全N全P含量显著相关(P〈0.05);温度对土壤MBN含量影响因海拔而异,增量最大温度区间随海拔升高逐渐降低;湿度对不同海拔土壤MBN增量影响规律一致,均为50%〉25%〉75%(P〈0.01)。研究表明土壤有机碳、全N全P含量不同海拔土壤MBN含量差异主要原因,不同海拔土壤MBN含量对温度变化响应规律不同,但对湿度响应规律保持一致,两者均影响土壤MBN含量变化。

  • 标签: 土壤微生物量氮 温度 湿度 海拔
  • 简介:为了探究湿地植物香蒲(Typhaorientalis)根内生细菌在不同培养基环境下组成多样与生态学意义,以北京市密云段白河人工湿地香蒲根为研究对象,采用LB培养基、R2A培养基、YG培养基联合分离培养方法,研究香蒲根内生可培养细菌群落及其在不同培养基环境下群落结构及功能特征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从不培养基细菌群落丰富度看,LB培养基(152株有效菌株,12个菌属,29个菌种)分离香蒲根内生细菌效果相对较好,R2A培养基(68株菌株,9个菌属,23个菌种)YG培养基(85株菌株,10个菌属,19个菌属)分离内生细菌效果相差不大。从不培养基优势类群组成结构看,从3种培养基中分离内生细菌都属于g-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类群,并且在LB培养基、R2A培养基YG培养基中最优势属分别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47株)、拉恩氏菌属(Rahnella)(17株)拉恩氏菌属(34株)。从不培养基分离菌株功能特征,在LB培养基,参与除碳(3.95%)、重金属(15.13%)有机污染物(8.55%)菌株所占比例最高;在R2A培养基,参与除磷(10.29%)菌株所占比例最高;在YG培养基,参与除氮(76.47%)菌株所占比例最高;同时,分别在YG培养基(10.59%)R2A培养基(13.24%)中分离到较多抑制病原菌菌株致病菌。

  • 标签: 香蒲根 内生细菌 群落结构 人工湿地
  • 简介:为了恢复异龙湖原生沉水植物群落优势物种苦草(Vallisnerianatans),在异龙湖0.5m、1.0m、1.5m2.0m深度水中,开展苦草生长实验;监测苦草株高、叶片数、鲜质量、根长、日相对生长率叶片中过氧化氢(H2O2)、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研究在水中不同深度苦草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0.5m1.0m深度水层苦草生长良好,未出现代谢失衡,未出现明显生长被抑制现象;受水中溶解氧含量低影响,1.5m深度水层苦草出现了生物质膜氧化现象,生长受到抑制;2.0m深度水层苦草出现负增长,叶片中丙二醛积累过量,细胞质膜破坏严重。因此,在异龙湖水环境现状下,深度小于1.5m水层适合苦草生长,在深度小于1.0m水层内恢复苦草,可以取得较高成活率。

  • 标签: 苦草 水深 生长特性 异龙湖
  • 简介:不同粒级土壤碳有着不同周转规律,在高CO2浓度条件下,它们含量变化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土壤碳累积还是减少,对明确土壤碳变化趋势有重要意义.采用田间培养试验初步模拟研究在高CO2浓度条件下土壤不同粒级碳分布.结果表明,加入秸秆培养1年,由于CO2浓度升高原因导致在低氮(LN)、常规氮(NN)高氮(HN)水平下土壤碳分别增加0.01、1.10、1.22g/kg,表现为粒级〈53μm土壤颗粒碳分别增加1.53、2.19、2.70g/kg.粒级〈53μmm土壤颗粒碳量增加,主要是由于其重量分配百分数显著增加36.2%,碳浓度增加5.4%;粒级〉250μm250~53μm土壤颗粒部分虽然其碳浓度分别增加20.8%17.3%(P〈0.05),怛由于重量分配百分数分别显著降低22.8%36.1%,结果碳量降低.试验表明高CO2浓度导致不同粒级土壤分配及碳浓度变化;高氮施肥水平下有增加土壤碳量特别是小粒级土壤碳量趋势.

  • 标签: 大气CO2浓度 田间培养 土壤碳固定 土壤颗粒 稻麦轮作
  • 简介:土壤中最大甲烷生物汇甲烷氧化菌氧化作用,约占全球甲烷汇10%.甲烷氧化菌在土壤以多样群落形式存在,鉴定其群落多样对揭示土壤甲烷氧化微生物学机制及全球甲烷循环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综述了土壤甲烷氧化菌定义、分类氧化甲烷过程,对比了目前土壤甲烷氧化菌群落结构多样研究主要方法及其应用,包括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不依赖于培养分子生物学方法稳定同位素示踪方法等,提出了稳定同位素示踪方法能很好地检测到土壤活跃甲烷氧化菌群落多样变化.

  • 标签: 甲烷氧化菌 PCR 稳定同位素示踪 SIP—PLFA
  • 简介:政区流域两种不同性质区域,前者具有社会属性,后者具有自然属性。探讨二者多样,集科学、政策、管理于一体进行生态区评价,当前区域可持续发展前沿课题。通过分析中国政区流域多样与可持续发展、流域政区多样与可持续发展机制,论证流域内水源区、流经区、河口区生态服务价值,探得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及青海、内蒙古、新疆、四川云南,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建设优先区域。

  • 标签: 中国政区 多样性 可持续发展 生态建设 流域
  • 简介:在福建洋口林场4年生杉木人工林建立固定试验标准地.选择修枝木,每年对其进行1次修枝,修枝强度为修去4种规定树干直径(6cm、8cm、10cm12cm)以下所有枝条.修枝试验后2年,随着修枝强度增加,杉木生长量明显降低.修枝强度为6cm(密度1200株·hm^-2)修枝木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材积增长量均显著低于不修枝木.修枝后2年,各修枝处理杉木林林下植物覆盖度、生物量、总物种数,灌木层、草本层总体Shannon-Wiener指数均高于未修枝对照,但藤本层植物在修枝时被大量劈除,其种类数量、多样指数却低于对照.闽北生产较高4年生、密度1200株·hm^-2杉木幼林进行修枝,推荐修枝强度为10cm或12cm.

  • 标签: 杉木林 修枝 生长 植物多样性
  • 简介:运用坡面径流小区法,研究了闽北裸露坡地水土流失与不同雨强关系,结果表明:1)裸露坡地径流量受雨强影响较小,小雨中雨时径流量与雨强呈线性相关,大雨时径流量与雨强不相关.2)雨强对土壤流失量影响高于对径流量影响.在降雨量相近情况下土壤流失量与平均雨强呈线性关系.3)各时段雨强与裸露坡地土壤流失量相关表现为,I10〉I30〉I60,在不同雨型时均以I10拟合效果最好.

  • 标签: 降雨强度 水土流失 裸露坡地
  • 简介:选择北京市三环至五环区域内7条不同宽度河流滨河绿地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小尺度定量测定技术方法,分析城市河流宽度对滨河绿地温湿效应影响,为城市河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在2010年1月、4月、7月10月旬,各选3个晴天作为观测日,分别对7条不同宽度河流滨河绿地对照地进行气温和相对湿度同步观测。在观测日,每天8︰00~18︰00,每2h观测一次,每天共观测6次。研究结果显示,春季、夏季秋季,城市河流具有增湿、降温效应,并且随着河流宽度增加,河流对滨河绿地温湿度效应也不断增强;其中,夏季河流增湿、降温能力最强,春季秋季河流对滨河绿地温湿效应差别不大。春季、夏季秋季滨河绿地气温和相对湿度日变化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即早晚低、中午高,降温、增湿幅度最大时段为14∶00~16∶00;冬季,河流也具有降温、增湿效应,但是降温幅度随着河流宽度增加不断减弱直至消失、逆转;湿度效应随着河流宽度增加不断增强。

  • 标签: 城市河流 河流宽度 滨河绿地 气温 相对湿度 四季
  • 简介:选择三江平原典型湿地植物--小叶章(Calamogrostisangustifolia)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试验控制水位条件,以对植被非破坏为原则,应用SPAD-502叶绿素仪测定该群落优势种小叶章在5种不同水位条件下顶端第3位叶叶绿素含量,定量地揭示了小叶章群落优势种小叶章植株叶绿素含量在人工控制试验条件下季节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水位梯度之间关系.6月旬至8月旬2个月时间的人工试验结果显示:①在设定5种水位条件下,小叶章植株叶绿素含量随水位升高,先下降而后上升,表明生境水位条件明显影响小叶章种群植株叶绿素含量;②对同一水位梯度而言,在试验期间,小叶章植株叶绿素含量呈递减季节变化,反映了叶绿素含量变化与小叶章植株生长发育季节变化特点具有统一.③在试验期间,小叶章植株叶绿素含量下降速率随着水位梯度升高而逐渐增大.

  • 标签: 湿地 小叶章 叶绿素含量 水位
  • 简介:研究了纳帕海高原湿地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影响,结果表明,天然沼泽浅水沼泽草甸,排水疏干后用于放牧草甸、垦后湿地相比,土壤有机质分别减少了4.33%、7.32%5.64%,全氮分别减少了0.1%、0.33%0.16%,除垦后湿地速效钾速效磷含量较高外,速效养分呈现有机质、全氮一样变化趋势,均随人为活动干扰加剧而不断下降,土壤酶活性蛋白酶、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等肥力因子存在显著相关.垦后湿地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较高,土壤质量改善,这与人为大量施用有机肥周围山上水土流失带下土壤养分汇集有关,但其湿地环境已完全转化为旱生环境,湿地功能丧失.综合土壤性质10项指标计算土壤退化指数表明,与天然沼泽比较,沼泽草甸草甸湿地均出现退化现象,垦后湿地环境完全改变,应及时进行保护恢复,退耕还湿.

  • 标签: 纳帕海 利用方式 土壤质量 退化指数 高原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