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泥炭地屑记录作为火演化的代用指标已经被广泛认可,可以用于反演历史时期火事件。综述了国内外利用泥炭地屑记录进行火事件以及人类活动效应研究的进展;总结了泥炭地屑作为火事件代用指标的独特优势,指出泥炭是探讨气候变化、植被类型与人类活动之间关系的良好载体;针对目前泥炭地屑研究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今后泥炭地屑研究进行了展望。

  • 标签: 炭屑 泥炭 火事件 进展
  • 简介:生物对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环境行为的影响较大。通过批次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300℃、500℃和700℃)下制备的稻壳生物(BC)对3种土壤(草甸土、水稻土和黄壤)吸附菲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土壤以及添加生物的土壤对菲的吸附数据都能用Freundlich模型较好地拟合(砰为0.9968~0.9765)。生物对菲的吸附容量(群值)随着制备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生物添加对土壤吸附菲的群值的影响程度跟生物的制备温度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关,700℃下制备的生物(700BC)对3种土壤吸附菲的群值都能显著提高;500℃下制备的生物(500BC)对有机质含量低的黄壤和水稻土的群值有显著提高,但对有机质含量高的草甸土提高有限;300℃下制备的生物(300BC)只能显著提高水稻土对菲吸附的群值。因此,在用生物修复PAHs污染土壤时,生物和土壤的性质都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 标签: 生物炭 土壤有机质 吸附
  • 简介:生物对废水中重金属等污染物有良好的吸附效果而受到人们高度关注,但由于其不易从废液中分离重金属的难题而限制了生物的广泛应用。研究表明,生物与磁性介质的结合,可促进生物的磁化,进而有助于在磁场作用下实现固液分离,这是解决重金属污染废液污染治理的有效方法之一,并取得较好的应用成效。本研究综述了磁性生物复合材料的不同制备方法以及主要表征特性,阐述了磁性生物对几种重金属的吸附效果及其研究进展,进而对磁性生物发展趋势及其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关建议,以求为深化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 标签: 生物炭 重金属离子 吸附机理
  • 简介:选择典型亚热带稻-麦轮作农田,比较不同施加量的玉米芯生物质对作物产量、土壤理化性质和CO2排放的影响,并结合同位素分析研究了生物质的分解程度及其在水作影响下的田间存留量。结果显示,施加生物质显著增加了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总有机碳含量,降低了土壤CO2排放速率。δ^13C数据表明,生物质在施加初期被快速分解,对土壤CO2排放的短期贡献率可达35.95%,但一个生长季后分解微弱;生物质在水田中流失明显,一个轮作周期后的田间存留率为17.33%-36.50%。结果表明,生物质可提升亚热带水一旱轮作农田土壤碳库并降低土壤CO2排放速率。

  • 标签: 生物质炭 Δ^13C 土壤碳库 土壤CO2排放 水旱轮作 农田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