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大家知道,传统的用片状溶剂合金生产金刚石的做法是将溶剂合金片与石墨片交替叠加放置在由传压介质构成的腔体中,再通过加压加热使部分石墨变成金刚石。这种方法在我国的金刚石生产中已沿用了四十多年。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有缺点,不能够生产数量多、质量又好的金刚石,而且生产成本也比较高。近年来用粉状溶剂合金与石墨粉混合成型作为原料生产金刚石的方法受到人们的重视,

  • 标签: 片状 粉末法 金刚石生产 合金生产 生产数量 生产成本
  • 简介:本文就球磨工艺及喷劣造粒工艺对Nb—Si前躯体粉末制备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雾化盘转速、浆料固含量及进风口温度是影响Nb—si复合粉末喷雾造粒的主要因素。雾化盘转速为14000r/min,固含量50%,进风口温度270℃时,喷雾造粒效果最佳,粉末粒度均匀。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扫描电子硅微镜(SEM)对前驱体粉末的物相及形貌进行了分析。

  • 标签: 粉末制备 前躯体 喷雾造粒 X射线衍射 造粒工艺 球磨工艺
  • 简介:本文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生产中的常见“过烧”现象及产生原因,通过对不同原因引起的过烧的分析,提出针对性的的解决方法。

  • 标签: 压力过烧 温度过烧 金刚石 粉末工艺
  • 简介:本文通过介绍TF系列预合金粉末的基本性能和应用情况,讨论预合金粉末的形貌、组成、杂质含量等对金刚石工具制备质量的影响,揭示了预合金粉末的发展方向。

  • 标签: 预合金粉末 性能 应用
  • 简介:文章分析了在六面顶压机大型化同时,粉末触媒法合成金刚石的不断发展,并且探讨了部分利用大型压机合成新型功能性单晶或新材料的实验进展。指出国内粉末法合成金刚石近年来取得长足进步,但与国外先进技术仍存很大差距,任重而道远。

  • 标签: 粉末触媒 金刚石 差距
  • 简介:过去几年来,除各种级别的钴粉外,微米尺寸的预合金金属粉末已被确认为金刚石工具的胎体材料,估计近年来它已占据使用钴粉市场的15%—20%。化学法预合金胎体粉末通常是粒径仅为几微米的合金化的金属粉末。合金化最早用于化学方法制备预合金粉末的原始粒子。因此这种预合金粉末在所有颗粒中以相应的比例含有合金中的所有元素。这样,预合金粉根本上不同于各元素的混合物,同时也不同于粗颗粒的通常采用熔融雾化法制成的合金粉末,雾化粉颗粒尺寸约粗10~100倍。

  • 标签: 预合金粉 钴粉 金属粉末 胎体 合金粉末 合金化
  • 简介:本文针对金刚石制品行业中常用金属粉末中氧含量对工具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讨论,阐述了氧含量对冷压成型性、烧结工艺、烧结胎体组织性能、金刚石把持力及工具的锋利度和使用寿命等方面的影响,提出了控制建议和措施。

  • 标签: 金属粉末 氧含量 金刚石 工具性能
  • 简介:本文观察了粉末触媒与片状触媒合成金刚石的角色,晶形与杂质分布,并对其杂质元素含量,静压强度和冲击韧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粉末触媒合成的金刚石的性能优于片状触媒合成的金刚石。

  • 标签: 粉末触媒 片状触媒 合成 金刚石 性能
  • 简介:利用国产6×1300T六面顶压机进行了φ30腔体粉末合成成金刚石的研究;阐述了暂停时间、升温升压方式、保温时间等合成参数对高品级金刚石生长的影响;确定了高韧性金刚石合成的工艺条件。

  • 标签: 粉末工艺 合成参数 高韧性金刚石
  • 简介:在FeNi30合金中添加稀土,利用气雾化技术制备稀土含量分别为B%、C%和D%的FeNi30+Re触媒粉末,并进行金刚石合成实验,研究稀土对FeNi30+Re粉末触媒合成金刚石的影响。结果表明,FeNi30合金中添加稀土能降低粉末触媒中的氧含量,金刚石混合单产从98.2提高到104.4ct/块,粗颗粒比例、静压强度和冲击韧性都有所提高,并能降低磁化率;金刚石颜色从浅黄绿色变为深黄绿色。其中以稀土添加量为C%时合成效果最佳。此外,还利用化学反应热力学理论对添加稀土降低触媒粉末中的结合氧和提高触媒粉末的催化活性机理进行了分析。

  • 标签: 稀土 粉末触媒 金刚石合成
  • 简介:本文通过对不同腔体粉末工艺暂停时间和加热曲线的试验,得出了粉末工艺条件下暂停时间和加热曲线的选择规律,并针对金刚石生产中常见的“过烧”现象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 标签: 合成金刚石 试验研究 工艺选择 粉末材料 控制 加热曲线
  • 简介:本文分析了近期主要金属粉末的价格变化原因及其对各类金刚石工具制造的影响,提出在地质钻头、石油钻头和烧结扩孔器类工具的胎体材料中采取“以铁代WC”的方式来减少胎体材料成本。

  • 标签: 金属粉末 价格变化 工具面 工具制造 类金刚石 变化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