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比较制冷工质优劣时,不仅应考虑系统COP,还应考虑循环泵耗功及压力容器中压力水平。根据饱和蒸气压将八种环境友好型制冷工质分为四组(R141b&R123,R600a&R142b,R134a&R152a,R290&R717),分组依据是每组制冷工质饱和蒸气压曲线非常相近。比较结果表明,R123和R141b、R142b和R600a热力性能都非常相近,但R123和R600a对环境影响更小;R152a相比R134a,具有更低压力和循环泵功、更小环境影响,但性能系数却更大。

  • 标签: 喷射制冷 工质比较 环境影响 COP 循环泵功
  • 简介:介绍了电控共轨喷油系统在柴油机上应用;进行了直喷柴油机与电控共轨喷油系统匹配试验;研究了共轨压力、喷油提前角及转速、负荷等工作参数对柴油机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工况选择合适共轨压力和喷油提前角,可以降低燃油消耗率和最高爆发压力,改善排放,达到对柴油机性能综合要求。

  • 标签: 柴油机 共轨 最高爆发压力 试验
  • 简介:建立了低温多效蒸发系统在变工况运行条件下数学模型,分析了加热蒸汽温度、加热蒸汽流量和供入海水流量对系统蒸发产物负荷率和单位蒸发产物热耗率影响,探讨了各效蒸发器中海水温度和浓度变化与装置结垢问题关系.结果表明,在控制结垢发生前提下,即盐水浓缩比不超过2.5、顶值盐水温度低于75℃时,降低供入海水流量、增加加热蒸汽流量和提高加热蒸汽温度有利于系统运行.

  • 标签: 海水淡化 低温多效蒸发 变工况
  • 简介:针对青岛地区气象与地质条件,以土壤温度恢复率为指标,对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系统(SESHPS)交替运行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SESHPS以24h为周期交替运行时,近盘管处土壤温度恢复率取30%~60%为宜,太阳能热泵投入运行时间比例应控制在42%~58%,以此可确定出太阳能集热器面积,为SESHPS实际工程设计与运行提供了理论参考.

  • 标签: 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系统 交替运行 土壤温度恢复率
  • 简介:随着环保问题日益突出,空气制冷系统理论和实验研究重新受到重视。通过对开式空气制冷系统三种回热方案进行实验测试对比,分析了回热器对系统性能及除湿效果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无回热空气制冷系统相比,在相同工况下,二级回热系统可大幅降低涡轮出口温度,最大降低约8.5℃,并可大幅降低涡轮进口含湿量,最大降低约35%。同时一级回热系统和二级回热系统均可大幅增加系统COP和制冷量,但一级回热器对涡轮进口含湿量影响较小。

  • 标签: 空气制冷系统 回热方案 除湿性能
  • 简介:基于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及传热学原理创建间接连接区域供热系统动态模型。应用此模型,模拟分析不同循环质量流量时系统动态过程,并讨论存在管道热损失、补水、换热器及散热器富裕面积对系统动态特性影响。结合2012年2月13日~2月19日逐时室外温度对整个系统进行动态模拟。结果表明:系统特征点温度响应与实测值误差较小,证明所建动态模型准确性和实用价值。为补偿室外温度波动对供热系统影响,采用四种PI控制策略模拟系统动态响应和分析比较其能耗。模拟分析显示:在室内温度控制方面,锅炉燃料质量流量与末端散热装置循环质量流量联合控制具有最佳控制精度;在系统能耗方面,锅炉燃料质量流量与一次网循环水量联合控制能耗最小,且管网温度波动最小,但个别时段室内温度波动略高。

  • 标签: 区域供热系统 动态模型 控制策略 运行优化
  • 简介:<正>美国投资5.64亿美元用于生物质能项目为奠定生物质产业基础,能源和农业部门选择了15个州19个生物炼制项目投资5.64亿美元,这些项目被确定为加快建设和经营试点、示范、商业规模设施,这些设施用于生产生物燃料、生物能源和生物制品。

  • 标签: 生物能源 生物燃料 生物质产业 农业部门 俄亥俄州 商业规模
  • 简介:构建了一套供热功率为310kW太阳能中温集热利用制蒸汽系统,建立了系统主要模块——太阳能集热器与热変换器热力学模型,研究了变工况下太阳辐射强度、凝水回收比、环境温度对系统效率和供热功率影响,探讨了不同运行参数条件下集热温度与系统性能之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增大辐射强度对系统性能提升显著;回收凝水对系统效率影响不大,但对制热功率提升较为明显;系统性能随环境温度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系统存在最佳集热温度,最佳集热温度随辐射强度和环境温度增大而升高。

  • 标签: 太阳能热利用 低压蒸汽 热力学模型 集热温度
  • 简介:提出了一种具有蓄冷功能LNG重卡冷能利用空调系统,阐述了LNG重卡冷能利用空调系统设计原理,基于Aspenplus软件模拟了系统流程,并对系统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设定工况参数下,循环风量为520.00m~3/h时,蒸发器侧送风温度为19.85℃,空调制冷量为3.704kW,满足重卡3.500kW制冷需求,同时,蓄冷器蓄存冷量0.410kW,可适应重卡多工况下空调系统正常运行。此外,搭建静态实验台验证系统可行性,并将实验结果与同工况下模拟结果对比,二者曲线趋势一致,系统运行效果良好,制冷能力能够满足实际需要。

  • 标签: LNG 冷能回收 无相变换热 重卡空调 性能
  • 简介:为了实现低温热能充分回收利用,在混合工质ORC循环发电基础上,提出一种利用CO_2跨临界循环与其耦合发电系统。基于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建立相应热力学模型,并编写计算程序,确定系统运行条件,分析蒸发温度T1、跨临界蒸发压力p01及热源温度T_g等参数变化对耦合系统性能影响,并将其与采用相同混合工质ORC系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蒸发温度提高,跨临界循环部分输出功逐渐增加,而ORC部分由于冷凝温度提升所减少输出功逐渐降低。在T_g为373.00K时,若T_1为340.00、354.00K,耦合系统较基本ORC系统输出功分别增加15.77、113.53kW。随跨临界蒸发压力p_(01)变化,耦合系统输出功及效率均有先减小后增加再降低规律,存在一最佳跨临界压力,且表现为随热源温度降低,耦合系统性能优越性逐渐明显。若T_g为373.00或403.00K,则耦合系统较基本ORC系统分别增加19.16、7.18kW。在蒸发温度较高或热源温度较低时,采用耦合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CO2跨临界循环 耦合系统 蒸发温度 热源温度 跨临界蒸发压力
  • 简介:提出了一种新型空调系统--液体除湿冷却空调系统设计方案并搭建一功率为3kW实验台,考虑到除湿过程和再生过程是该系统性能优良决定性环节,设计加工了水冷型波纹板降膜式结构除湿器和以丝网填料作为内部填料再生器.在此实验装置上对系统除湿过程以及其蓄能能力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影响该系统除湿能力、蓄能能力等方面的主要因素,为系统优化设计和运行提供依据.

  • 标签: 制冷循环 除湿蒸发冷却空调系统 蓄能 除湿性能 系统设计
  • 简介:空冷机组汽机排汽热损失巨大,而有机朗肯循环是利用中低温热源重要技术之一。提出采用有机朗肯循环回收空冷机组汽轮机排汽余热技术方案,建立空冷机组和有机朗肯循环物理模型,编制有机朗肯循环回收空冷机组汽轮机排汽余热技术模拟程序,并将模拟计算结果与厂家提供某型号有机朗肯循环机组性能数据进行对比。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某典型600MW机组为对象,探究汽机乏汽温度、环境温度、ORC机组过热度等关键参数变化对系统热力性能影响规律。结果表明,ORC机组净出功和ORC机组热效率随着汽机乏汽温度升高而增大,而随着环境温度和ORC机组过热度增大而减小。

  • 标签: 空冷机组 有机朗肯循环 热力性能分析
  • 简介:对于给定结构蒸发器,其换热效率是由蒸发器再循环量决定,再循环量则与制冷剂种类、蒸发温度、供液压头以及制冷剂管传入热量(热虹吸动力)等有关。根据数学模型设计出一种翅片管蒸发器,并对其进行优化,研究在不同工况温度及其相应循环倍率下,蒸发器内管路流程布置方式对制冷系统性能参数影响。结果表明,流程重新布置后蒸发器传热系数K比原蒸发器提高15.57%~22.77%,比原蒸发器在直接膨胀供液系统传热系数提高了86.59%~138.22%,制冷量和COP分别最高提高了21.24%和55.49%。

  • 标签: 重力再循环制冷系统 蒸发器流路 循环倍率 制热能效比
  • 简介:给出了变质量体系能量转换及储存技术基本概念,讨论了在变质量体系能量转换及储存技术充能过程中因质量变化所产生内部扰动系统充能过程动态特性.结果表明,当充能始、终溶液储罐内溴化锂质量分数差为0.11时,蓄能系统中仅用了一个0.6m3溶液储罐和一个0.17m3水储罐可储存109kWh制冷潜能,转移电网负荷23.3kWh,蓄能系统运行COP值可达到4.67.

  • 标签: 变质量 能量转换 扰动 溶液 内部 蓄能
  • 简介:光伏需求旺盛恢复高增长;陕西众森与德国Schmid公司结成战略合作关系;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成功中标格尔木光伏电站一期项目;南玻一季度预增369%太阳能产业转盈;常州佳讯光电中标云南6兆瓦大型光伏并网电站;

  • 标签: 市场动态 光伏电站 太阳能产业 合作关系 光伏并网 格尔木
  • 简介:<正>埃克森美孚称需要对所有能源进行投资《2030能源展望报告》指出,经合组织(OECD)之外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到2030年,这些国家能源需求将比2005年增长65%左右。相比之下,经合组织成员国在走向2030年过程中,能源需求有望基本保持不变,尽管这些国家经济将平均

  • 标签: 能源需求 企业动态 生物燃料 展望报告 公司计划 生物塑料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