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8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在饮食文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绩,烹饪规模越来越大,厨艺水平也显著提升,可以说是我国封建社会饮食文化的集大成时期。自清入关以来,以满汉为主,其他民族为辅,在各民族互相影响的推动下,饮食文化呈现出自然的交流状态,最终影响了当今北京城的饮食文化。关键词满族饮食;北京菜系;满汉全席;满汉融合本文讨论的是自1616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以后的饮食文化对北京饮食文化的影响。后金建立到清入关以前,这一时期的满族社会经历不同社会阶层和等级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一、入关前的满族饮食文化首先,表现为饮食来源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食物品质与数量上的不同,当时满族的食物来源相对匮乏,大多是打猎得到的食物,还有少数是通过交易完成。而贵族阶级食物,则主要是通过渔场或者猎场以及贡赋得到。其次,表现为饮食内容的差异。统治阶级虽然颁布了对饮食内容的规定,但从相关资料及史实中不难发现,这项规定仅仅是针对民间而非贵族阶层,贵族阶层的饮食内容并未受到影响和限制。比如,清朝天聪元年,皇太极颁布诏书,昭告后金广大民众,要求上至大汗贝勒,下至平民百姓,凡是用以祭祀或者殡葬等不能够使用大型的牲畜,比如马、牛、驴和骡等。《满文老档天聪汗下令不得任意宰杀牛马骡驴》M,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867页。最后,还表现为饮食器具的差异性。民间器具大多为铁质、铜质或者陶制炊具。盛具,却仍以木器为主,虽有少量的瓷器和金属器,但并非是普遍现象。而贵族们的饮食器具则涵盖了金、银、铜、锡、瓷等制品。二、入关后的满汉饮食文化的融合及其特点清政府正式成为华夏民族的统治者之后,满族饮食文化开始逐渐在华夏大地承担着核心的角色。而北京作为清朝首都,受的影响更为深远。首先表现在饮食文化的汉化。清朝在以北京为都城之后,满汉以及其他民族的交流会变得日益频繁,不同民族之间的饮食文化不以人意志为转移,就实现了自我的交流。尤其是满族的“皇亲国戚”,在和汉族官员来往时,往往会吸收汉族的一些习惯模式,然后再进行一定的创新和改善,于是“满汉全席”的概念开始出现。由此又进一步衍生成五族共和宴,后来又进一步发展成联盟宴。满汉饮食文化的融合有以下特点首先,官府以及贵族阶层的的家宴,是市井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之一,其地位不容忽视。官府菜与官府文化关系之密切,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官宦家族的几代兴衰与记忆。其次,宫廷饮食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相对特殊的一部分。清代宫廷饮食的演变更为完善,达到其无法超越的水平。统治阶层对于饮食口味的完美追求,以及当时的物产富饶,社会稳定的宏观环境,这为宫廷的饮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最后,市井饮食文化开始成型,那些可以体现北京市井饮食习俗的各种烹调技艺,以及饮食特性都基本明确。那些特色小吃等,开始得到各层民众的广泛认可。北京当时作为清政府的都城,其中的民众贫富差距极为显著,官家菜、宫廷菜和民间菜具有典型的差异。三、满族饮食文化对北京的影响满族入主中原之后,无论是从政治上,还是从文化上,满族都是当仁不让的主角,而在饮食文化方面,同样起到了主导作用。满族作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为避免被同化,必然要保持其独具特色的民族性,所以那些传统的习俗依然得到传承。而我国传统的华夏饮食文化,就自然而然的引入满族的一些饮食习俗。其影响表现在丰富了北京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内容。第一是食材的多元化。随着满族入关之后,长白山、东北三省的那些大量美食开始从盛京源源不断的运送至北京、乃至整个中原地区。满族人极为喜爱糕点类食品,因此这种习惯开始逐渐流传到整个华夏大地。例如知名的满族食品,那就是萨其马,现在依然在社会上广泛流行。第二,随着清政府的统治日益深化,满族饮食文化中的一些饮食礼仪也开始影响到汉族民众。其中最为典型是在满汉全席中上菜需要使用两至三天的时间,而且在上菜之后,还需要做到三撤席。这种模式,实际上就是满族贵族当时的待客之道,并被汉族的贵族阶层所接受且遵循。第三,在满族饮食文化的深刻影响之下,一些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也开始满族化,蒙古贵族阶层在宫廷饮食方面满化较小,但是日常习俗方面竟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满化。如,“立春吃萝卜,立秋吃大白菜包”林洪《中国食疗大全》C,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第99页。等等。四、结语长期以来,北京虽然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是汉族聚居地,其饮食文化被打下了浓重的汉族饮食文化烙印。然而北京在古代,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四战之地,因此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都或多或少的有所留存,所以北京饮食文化中,包容着北杂狄虏的属性,构成了极具特色的京菜系。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上)》,M北京光明日报社,1989年。2《清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七》M,台湾华文书局。3《满文老档》M,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4吴正格《满族食俗与清宫御膳》M。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1998年。5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代档案史料丛编》M,北京中华书局,1990。6鄂尔泰等修《八旗通志初集》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7李民寞《建州闻见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8孙进己,张璇等《女真史》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年。9刘小萌《满族的部落与国家》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年。10郎秀萍《满族家庭常用食谱》A,《广东满族研究资料汇集》C,广州广州天成印刷厂,1995年。11万建中、詹娜《满族饮食习俗的生态意蕴与生存智慧——以辽宁满族春节饮食为例》,《党政干部学刊》2014年第12期。12吴正格《满族饮食的改良与创新(二)》,《烹饪论坛》总第101期2010年第27期。13郝德利《入关前满族社会风俗变迁研究》,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4李自然《试论满族入关前饮食文化特点》,《黑龙江民族丛刊(季刊)》2002年第4期(总第71期)。15万建中《北京建都以来饮食文化的时代特征》,《文化广角》2012年第5期。16李学成《试论满族饮食文化的发展》,《辽宁广播电视学报》2001年第2期。17刘威《近代开原满族的衣食住行变化》,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8何雨《东北满族饮食中的面食文化研究》,《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年第2期(总第138期)。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解读了85后对爱情和婚姻的看法,社会舆论对85后爱情和婚姻的态度,从社会因素和青年人自身因素进行客观分析,阐述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发展方向。

  • 标签:
  • 简介:摘要世界、人生和价值是人们对自己生命意义的看法,是对自己要干什么而不干什么的一种判断标准,是决定人们的观察和行为的重要因素。当代的中学生是跨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他们的世界、人生和价值如何,关系到他们的本质是否能够得到全面提高,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大业的兴衰。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中学生进行世界、人生和价值教育。

  • 标签: 初中政治 培养 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策略
  • 简介:摘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的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是对发展观念的创新。本人对以人为本发展、经济均衡发展以及“人—社会—环境”系统科学发展的再认识。

  • 标签: 科学发展观 和谐发展 理念
  • 简介:摘要“廉”自古就是我国传统价值观念中的重要内容,廉洁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内容丰富的体系,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廉政、勤俭、义利、法治等方面。本文通过对廉洁内容的梳理与探讨,力求助于高校更好地开展廉洁教育。

  • 标签: 廉政观 勤俭观 义利观 法制观
  • 简介:摘要两性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最直接的关系,但传统性别使人们对两性性别的关系无法进行全面的认识,极大的限制了人类的发展,所以新的合理的性别必须建立。“自由和谐”型性别的建立使人类全面地占有了自己的性别,两性和谐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才能使人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

  • 标签: 性别 性别观 当代建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孙中山先生提出“行易知难”知行,主要是批判人们在生活中畏难不敢行,不敢有所为的心理行为倾向,力倡“以行求知,因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的知行。激励国人勇于进取,无畏力行,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奋斗。

  • 标签: 孙中山 心理 知行统一
  • 简介:高中物理知识和生活中的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中国人来说,饮食,就成为了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而厨房,也就成为了人们满足饮食需求最重要的地方。我们一方面惊叹于厨艺的高深,一方面细心的钻研着厨房中所蕴含的物理知识。本文有限介绍了一些在厨房中出现的物理方面的问题,并阐述期中所蕴含的物理知识。将深奥的物理知识和通俗易懂的厨房知识连接在一起。便于同学们理解以便于加深记忆。

  • 标签: 高中物理知识 生活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生与死是亘古不变的人生话题,怎样看待生和死是人生必然面对的重要问题。庄子立足于“道”的高度生死,得出生由道出,死向道归,生死乃自然规律,生不足喜,死不足忧。庄子这种坦然面对生死的态度给后人很多启示。

  • 标签: 庄子 生死观 自然
  • 简介:摘要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由神本的“天命”转向人本的人文思想的集大成者和重要标志。其人文生死是从一个侧面反应了这一重大思想文化转型。孔子注重现实人生,追求现实有限生命的不朽和永恒,这与崇信彼岸世界、寻求来世归宿的宗教信仰有着截然不同的价值

  • 标签: 天命观 人文思想
  • 简介:摘要韩非子人性自利的观点有两个来源其一来源于韩非子的老师荀子的人性恶,其二来源于韩非子所处的社会背景。韩非子的政治主张以人性自立为基础,主要的政治思想是法术势三者兼治,法术势三者兼治是集法家各派之大成并超越了各派的君主专制的政治思想主张。韩非子的人性自利思想对现在社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 标签: 韩非子 人性 自利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