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戴冕(以下简称“戴”):《语言与世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是您最近出版比较有代表性学术作品.我注意到您之前著作谈“是”与“真”比较多,这两个主题贯穿了您关于亚里士多德弗雷格研究,您甚至还直接以“是与真”为名出版过专著.为什么您这次不再专注于这两个逻辑学形而上学核心概念,转而开始谈“事实”“世界”这样东西?

  • 标签: “世界” 逻辑学 清华大学 语言 北京大学出版社 教授
  • 简介:传统上,马克思恩格斯被刻画为以康德黑格尔为代表德国理念论反对者。然而,如果我们把德国理念论解释为从纯粹哲学角度论证了思想之本源性学说,把马克思恩格斯学说解释为从政治哲学角度论证了物质生活对特定历史—社会中众多思想进行选择机制,则两者就可以被视为互补关系。

  • 标签: 马克思-恩格斯 康德-黑格尔 思想的本源性 思想选择机制
  • 简介:布兰顿认为,我们仅能从人所独具智识能力出发,以概念作为哲学探究起点;麦克道尔则试图保证世界可应答性,挽回经验之于思想判断证成限制作用.两人思想矛盾在于,布兰顿认为麦克道尔没有必要保留对经验谈论,麦克道尔则认为布兰顿至多只能获得语义表征,而不能真正地直接谈及对象.强调两人哲学实用主义因素,可以实现两人哲学上可能和解乃至互补.

  • 标签: 布兰顿 麦克道尔 表征 经验 实用主义
  • 简介:理性并不足以代表哲学。哲学就像诗歌、小说和戏剧一样,是一种人为艺术品。哲学家置身于特定时代环境,和平常人一样有血有肉,他们思维不可避免地受到自己见识个人情感影响。人们习惯把哲学家关于幸福思考想象得古怪而高不可攀,而忽略了他们哲学也有反映普通民众愿望、诉求和利益思想。以柏拉图为例,其晚期作品显示出他对于适度原则重视,以及他"幸福"问题上妥协。由此可以纠正以往对柏拉图伦理思想一些偏见误解。

  • 标签: 量度 幸福 柏拉图 适度 菲丽布
  • 简介:文艺复兴时期“介入伦理”突出强调由力量与能力导致主体性向他者施加影响品质。“存在者之间本体论对“介入”能力强调告别了之前中世纪流行对道德品质固定看法,转而重视主体自身在具体改变他者与世界走向方面的动态功能。以费奇诺为代表新柏拉图主义“爱伦理学”提倡最大幅度地向外“介入”,同时注重保留与维护他者主体性生成必要自由空间。文艺复兴主体反对在任何时候将他者完全作为“亟待被施救”非主体对象看待,而是要在尊重自由意志基础上完成相对平等向外介入。

  • 标签: 文艺复兴 介入 自由 至善
  • 简介:胡明复是中国现代著名数学家,他有比较丰富科学论思想,主要涉及科学概念、现代科学宇宙观、科学探索动机、科学定律、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等。其思想导源于批判学派,尤其是彭加勒皮尔逊。

  • 标签: 胡明复 科学 科学论 批判学派 彭加勒 皮尔逊
  • 简介:晚期狄尔泰哲学主题乃是对精神科学诠释学奠基,这一规划尤其体现在狄尔泰1900年《诠释学诞生》1910年《历史世界精神科学建构》之中.《诠释学诞生》导论补充部分,业已出现了将诠释学从某种技术手段转换为某种哲学规划尝试,亦即探讨对生活表达之理解结构与特征,但诠释学在此仍然是对持久固定文本解释阐释.这一诠释学奠基方案1910年达到了高峰.《历史世界精神科学建构》,狄尔泰详尽阐释了自然科学与精神科学区别,阐发了精神科学独特结构,亦即生活、表达与理解之关联,最终落脚于客观精神效果关联.客观精神是人类生存于其中超个体文化世界,使人们对他人理解得以可能,保证了理解客观性;效果关联则刻画出精神世界根本特征,它塑造了客观精神,使其成为精神科学对象.只有在此基础上,对精神科学诠释学奠基才是可能.

  • 标签: 诠释学 精神科学 体验 客观精神 效果关联 狄尔泰
  • 简介:近代科学一个重要特征是数学化,它大致由科学几何化与几何算术化两个方面组成,前者为近代科学提供了理念,后者则是实现这一理念重要方法。这种数学近代大获成功同时,也由于形式化技艺化过程中所发生意义沉淀、变更抽空而导致对其自身起源遗忘。以严格科学为目标的胡塞尔现象学,正是试图通过对起源追问来恢复对科学整体理解。

  • 标签: 科学 数学化 现象学 起源 生活世界
  • 简介:心学发展至晚明时期已产生诸多流弊,使得良心之实践工夫不能落实到实处。刘蕺山为纠其流弊,严厉批判阳明"四句教"与龙溪"四无说"。然而,刘蕺山哲学体系明确提出并详细阐发了心体"无善而至善"思想,并作为其心性理论基础,其心体理论儒学思想史上有承前启后重大贡献。

  • 标签: 刘蕺山 无善 至善 本体 工夫
  • 简介:1794年,德国哲学家费希特发表了他著名篇章《论学者使命》,明确提出:"学者使命主要是为社会服务,因为他是学者,所以他比任何一个阶层都更能真正通过社会而存在,为社会而存在。因此,学者特别担负着这样一个职责:优先地、充分地发展他本身社会才能、敏感性传授技能。"

  • 标签: 为社会服务 《论学者的使命》 思想遗产 奋斗 真理 呐喊
  • 简介:权力传承是关乎国运大事,是政治学一个核心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哲理问题,是现象学应该研究现象。《拒秦兴汉应对佛教儒家哲学》一书通过现象学时间观对权力传承进行了新颖独到论述。通过它所拓展视野,我们看到权力传承首先是一个原本时间问题;法家政治将权力实体化、绝对化、现在时化,这种传承几乎是注定要失败;儒家基于亲子间原本时间—意义关系,通过礼乐教化来兴发、维持权力传承,这是它破除取代法家权力传承模式重要原因;民主制对于君主制优势在于权力传承相互共在时间结构。但是历史现实也显示民主制权力传承方面也存在不少需要克服问题。

  • 标签: 权力传承 法家 儒家 君主制 民主制
  • 简介:《周易》有十八个卦象表达了十八种男女关系,而《咸》《恒》《蛊》《大过》等卦卦爻辞,直接以男女关系为例,阐述了不同年龄段、不同年龄男女之间一系列伦理观念,并做出明确价值评判。由此看到,《周易》对三千年国男女伦理观念所产生规范作用,也从一个特定视角感受到《周易》确实是中国传统文化源头。

  • 标签: 周易 男女关系 伦理观
  • 简介:一2017年6月29日—30日,美国密歇根州州立大河谷大学召开了以讨论interality为主题学术会议。Interality这个词词典上还查不到,根据构词法,词干"inter-"意为"之间"加上后缀"-ality",那么interality就是关于具有"之间"性质东西,汉语译为"间性"。会标表明,这次会议是关于"间性"第一届国际研讨会,看样子今后还要继续研讨下去。事实上,北美近年已经有杂志就这个问题出过专辑,另外还有专门论集出版。

  • 标签: 哲学 国际研讨会 学术会议 密歇根州 构词法
  • 简介:2018年4月27日,由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天津社会科学院承办,天津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协办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新时代哲学使命与担当”全国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十九届全国社科系统哲学大会在天津召开.天津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陈浙闽,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张英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俊莲代表地方社科院学者开幕式致辞.开幕式由天津社会科学院院长史瑞杰主持.

  • 标签: 地方社科院 系统哲学 社会发展 思想解放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简介:现象学时间视野有助于理解儒家亲亲仁道,却不一定会陷入以时间性来替换亲亲源头危险,因为这种时间视野比胡塞尔、海德格尔甚至列维那斯时间观都更彻底地摆脱了个体主义干扰。而且,这种三时相互补对生时间观《周易》阴阳时间中,获得了更有质感家庭化特征,以至于时间与亲亲相互贯通了起来。权力现象学可以解释秦国及秦朝权力传承现象;儒家驯服权力方法有阳与阴两面;权力现象学看到现代民主制优劣之处;儒家也能够找到吸取教训来改进自身途径。

  • 标签: 亲时不二 民主制的优劣 家基选举制
  • 简介:借由魏晋时期道家哲学佛家哲学两位代表性人物王弼僧肇,构建自身哲学体系或进行哲学思考过程,基于语言使用之自觉语言局限性之反思,比较道、释两家探讨此一问题时差异.因二人所处时代背景所要处理议题相似性,以及受到对方学派影响之可能性所构建出共通平台,从三个方面来比较两人在处理此一问题时异同.一是语言使用起点,即基于从事注释工作和最高境界“不可言说”所带来语言自觉;二是名与实、名与理之间关系;三是语词使用中信息传递问题,即对于言、象、意以及言、名、相讨论.

  • 标签: 王弼 僧肇 名与实 言象意
  • 简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逻辑现代人类文明发展历史逻辑辩证统一,是人类社会实现现代化“中国特色”与人类共有价值辩证统一,是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人类探索21世纪世界治理方案,实现共生、共担、共建、共享伟大实践智慧,是人类逐渐实现从“虚幻共同体”向“自由人联合体”历史跨越战略策略.“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理论上克服了资本主义“修昔底德陷阱”,战略上为解决世界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在实践上为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创造了现实条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正确处理自觉坚持与自我发展关系、民族主体与人类主体关系、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

  • 标签: 马克思 人类命运共同 体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 简介:自我根本上是由其目的论属性所定义.自我是与生命相关联,具有复杂大脑生物所经验到自我,许多方面是由有机体存在自我所涌现.从主体性问题回到对有机体维持、保护繁殖自身原因分析,可以得到一种解决问题视角.我们相信存在一种科学性说明,可以解释自然界目的论过程如何从非目的论前件中产生,这有赖于一种形式因果关系调解从动力因果关系到目的因果关系涌现.那么,什么能够构成这个过程自主性?依据康德,我们认为一种双重自反形式生成动力学构成了自然目的生成关键程序,或者说,一个自我是以一种双向自反方式而组织,具有以自反方式组织自反性因果关系循环递归性.然而,关于人类自我主体经验成分还有待说明.解释主观自我时,一个重要模型在于阐明拥有大脑生物体出现是演化阶段上一次特殊水平跃迁,并引发全新自我动力学涌现领域,人类大脑所具有的超个体符号工具,增加了又一层自反性循环,从而能够产生目的论关系更高级主体形式.

  • 标签: 自我 涌现 目的论 自反动力学
  • 简介:通过批判犹太—基督教传统柏拉图形而上学传统,尼采把颓废虚无缘由归结为"反自然",又将"反自然"缘由归结为"真实世界"与"虚假世界"二分。尼采称自己为"自由精神""积极虚无主义者"。"自由精神"任务是价值重估,而"积极虚无主义者"任务则是促成"虚无主义自我克服"。尼采通过提倡价值重估积极虚无主义给未来哲学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尼采 敌基督者 反自然 虚无主义 颓废
  • 简介:信号是流动能量,信号携带信息,信号传输是知识成为可能基本前提。感官系统意识产生依赖流动能量,流动能量携带信息即为信号,信息信息内容是信息两大基本要素,信息内容随感官系统意识选择而转化为意义,意义初始形态是现象,现象使知识成为可能,由此可知,信号传输使知识成为可能。

  • 标签: 信号传输 现象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