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5 个结果
  • 简介:哲学与游戏看似毫不相干,两者却蕴藏着概念关系。首先,借助维特根斯坦"家族相似性",可以发现游戏与哲学之间诸多相似处。其次,借助休茨关于游戏定义,也能将哲学归类为游戏。但将哲学视为游戏会面临诸多挑战。游戏目的是微末,而非取效。但哲学应有一定实践意蕴。这也就构成了价值难题。即便面临这个难题,仍有诸多方式可以关联游戏与哲学。

  • 标签: 元哲学 游戏 休茨 内在价值 工具价值 游乐之心
  • 简介:近代物理学是随着实验方法与数学方法的确立而发展起来。物理实在论经历了机械实在论、经典实在论和量子实在论三个发展阶段。关于物理学实在问题讨论是由微观粒子不可观察性、量子力学概率性、非定域性等特征引起,并不等同于数学世界是否实在问题。科学是哲学一科继承者,但不是哲学“终结者”,而是哲学“改造者”与“推动者”。我们在讨论物理学实在问题时,应该区分出三个不同层次实在:自在实在、对象性实在和理论实在。物理学理论是在去语境化与再语境化过程中完成,是对自在实在模拟,是在谈论实在和理解实在,而不是在描述实在。这是一种语境论实在观。

  • 标签: 经典实在论 量子实在论 理论实在 谈论实在
  • 简介:数年前,周山兄就与我说准备写回忆录了,我虽然在口头上表示支持与赞赏,但内心并不看好。我总认为目前还不是写回忆录时候,首先尽管我们已年届70(周山兄还年轻我两岁),但似乎当下还在忙于工作,一生事业还没有走到尽头,我总觉得写回忆录那是工作完全搁下以后事;其次更重要是写回忆录就是要对自己一生所走过路加以梳理和总结,但我总感到自己对自己所经历事还缺乏确当评判,而就是已有了一些想法,当今还不能做到"畅所欲言"。

  • 标签: 中国逻辑史 道家文化 儒家文化 甘祖昌 相信自己 过人之处
  • 简介:华东地区现象青年论坛2013年10月19日至20日在浙江大学成功举办。该论坛是由华东地区高校和科研院所现象青年研究者发起组织,旨在促进青年学者交流思想、扩展视野,继续提高汉语现象研究水准,扩大现象哲学在汉语学界影响。此次论坛主题为“现象世界问题”,由浙江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研究所承办。来自华东地区8所高校及科研院所16名青年学者与会,提交论坛报告5篇。浙江大学外国哲学所庞铨教授致开幕词。

  • 标签: 现象学哲学 青年论坛 华东地区 世界 综述 浙江大学
  • 简介:汤一介先生为人儒雅敦厚,为学博大精深,有一代大儒之风范。我与汤一介先生接触虽不多,但在收到“汤一介研究会”约稿函后,我几乎不假思索地回函表示愿意撰写一篇纪念性文字。能以这种方式缅怀我所敬仰学界前辈,是我荣幸。

  • 标签: 中国诠释学 汤一介 纪念性 为学
  • 简介:张祥龙以现象方法对儒家思想重新解读已构成当代儒学一种新形态——现象儒学。这一现象儒学核心是“亲亲现象”,即对于亲子关系现象研究。“亲亲现象”之首要特色是从时间性出发来阐明亲亲之爱深层人性根据。时间性思想是现象基本内容之一,而亲子关系或亲亲又是儒家思想核心与根本,因此,当张祥龙以现象时间性构成思想为视野重新阐发亲亲之爱时,他就从根本上与核心处实现了现象与儒学会通。由此,张祥龙现象儒学就具有双重思想史意义:一方面,它为现象中国化或汉语现象建立开辟了一条可能之路;另一方面,它也为传统儒学的当代转换打开了一种新可能。但同时,究竟是“亲亲为大”还是“时间为大”,也将构成现象儒学或亲亲现象内部可能张力。

  • 标签: 亲亲 亲亲现象学 时间 意义源头
  • 简介:现象与生活关系是什么?胡塞尔同时提出两个选项:一个是主张现象脱离生活,另一个则主张现象亲近生活。在理解胡塞尔时,任何一个选项都不应该被偏废。这两者并不必然是相互排斥关系,而是包含调和可能性,为了充分达到这个目的,仅仅采用超越论现象是不足。虽然胡塞尔本身哲学最终以彻底反思作为归宿,而只有超越论转向可以达到彻底反思,但为了能够厘清现象和生活之间关系,亦即说明现象和现实世界之间除了对立关系,还存在非对立关系,唯有借助于胡塞尔本人也相当重视现象心理学才或可竟其功。

  • 标签: 胡塞尔 现象学心理学 生活 超越论现象学
  • 简介:胡塞尔现象和玄奘唯识都是对意识或心识卓越研究。耿宁通过对二者比较得出了这样两个结论:意识一般之三分结构、过去之特殊现实性。但是他对玄奘唯识中四分说性质理解可能并不准确,这导致他依据三分说来质疑唯识三世说。玄奘四分说本质上是一种意识发生描述,陈那三分说才是意识结构描述。唯识三世说可以在发生学上借"自缘返缘"结构得到完满说明。

  • 标签: 现象学 唯识学 耿宁 双重意向性 自缘返缘
  • 简介:为了获得对人本真理解,海德格尔反对康德"先验主义",批评传统真理观,他认为,真理以"是"为基础,真理本质是自由。而且,传统逻辑中同一律,必须根据真理本质重新进行解释,同一是"是"自我呈现。当代诠释植根海德格尔所谓回到最本源开端彻底本体论之"还原",即生命根基处。海德格尔对"是"思考激发了彻底诠释进一步发展,有伽达默尔出自共属意义上同一性立场方面的发展,也有德里达从发而为事意义上"发"立场方面的发展。

  • 标签: 彻底诠释学 本真理解 真理
  • 简介:建立"真正和普遍存在论"之先验现象是胡塞尔毕生追求。在其现象视域内存在着一种存在论构想,这种构想通过形式存在论得到了最佳体现和实施。不过,胡塞尔是否真正建立起了存在论与现象之间关联?他形式存在论又具有怎样特征,能否经得起真正检验?虽然胡塞尔存在论自成一体,但若以海德格尔"存在问题"来透视,胡塞尔存在论在"形式普遍性"和现象"还原"方法上便显露出了不足。胡塞尔之后,现象试图建立一种没有自我存在学说,并且总是在不断扩展现象可能性。现象伟大之处就在于"可能性超越了现实性"。

  • 标签: 存在论 现象学 形式存在论 对象性 可能性
  • 简介:皮尔士一直试图为他实效主义提供一个有效证明。他为了向这个证明提供基础而作出初步努力表明,实效主义是何等深入地嵌入到了他哲学系统当中。皮尔士在此研讨实效主义基础是他现象以及来源于他现象概念配价学说。他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可以合理期待经验将仅仅展示三个“不可分解元素”,并且给出了对自己归约论题一个简略证明。另外,皮尔士试图使得哲学成为科学事情,而为此目的就必须“摒弃所有使得哲学成为文学努力”.

  • 标签: 皮尔士 现象学 实效主义 实用主义 关系
  • 简介:从语义上看,他人意味着“他我”。在将他人视为所思—存在者状态上存在者前提下,胡塞尔从能思—所思平行关系出发,层层深入,先后在习性和本性现象阶段将他人理解为我镜射物,即我被动结对联想对象,以及在我意义原初创中原共在者。尽管胡塞尔没有进一步追问意向融合中原共在者所具有的“绝对那里”绝对性起源,但他在前—自我阶段对他人构造细致探讨还是为现代哲学对他人问题研究提供了重要参照。

  • 标签: 他人 能思—所思 结对 原共在 绝对性
  • 简介:在1787年出版《纯粹理性批判》第二版"超验演绎"部分,康德着力考察了知性范畴运用条件,从而引出了对于观念论哲学极为重要自我意识难题。作为康德哲学问题意识直接继承者,费希特在他知识学系统中直接将在康德那里仍然处于后设问题自我意识论题中心化,试图摆脱康德哲学中过于浓重传统哲学阴影,以崭新方式去处理这一论题。以费希特于耶拿时期写作两版"知识"中关于最高原则公式讨论为中心展开考察,可以揭示在何种意义上费希特解决了康德遗留困难并超越了旧哲学问题域

  • 标签: 自我意识 知识学 原初洞见 意识的内在结构
  • 简介:摘要:在《心灵、自我与社会》中,米德针对儿童在语言、角色游戏与竞赛中社会化学习过程所做个体发生描述,其实是在说明:人类语言沟通结构如何能为意义理解、社会化的人格建构以及社会功能分化与整合提供基础。通过图根哈特批判与哈贝马斯沟通行动理论重构可以发现,米德社会心理学中呈现“姿态中介互动”、“符号中介互动”与“角色中介互动”这三种沟通结构,如何能为语言、心理学与社会重要哲学议题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米德 社会心理学 角色理论 意义理论 沟通行动理论
  • 简介:生存论现象通常将置身其中活动视为一种基本行为类型,但在某种意义上忽视了思想或理性在人类行为中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德雷福斯和罗丹—罗路对话围绕受意识驱动活动展开,所涉及行为类型不同于置身其中行为。通过重构德雷福斯和麦克道尔论战可以发现,理性因素以某种方式上渗透进了置身其中行为,而后者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两种亚行为类型。这些工作深化了有关人类具身行为与思想或理性之间关系认识,拓展了行为现象论题域。

  • 标签: 德雷福斯 生存论现象学 行为 具身性
  • 简介: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遭遇到各种困惑,困惑之人是我们认识规范性理由切入口.拉兹提出了一种独特理由分类,将价值与理由进行了对接.道德理由是一阶行动理由自然状态,无论是在应用层面上还是价值层面上,道德理由都会产生冲突.建议、要求与命令都是求助他人解决冲突重要手段.其中命令更是提供了一种新型二阶理由,改变一阶理由规范性状态.一阶理由与二阶理由可以结合成为一种保护性理由,法律规范即为这种典范,在规范性推理中发挥着独特重要作用.

  • 标签: 约瑟夫·拉兹 一阶理由 二阶理由 保护性理由 规范性
  • 简介:德雷福斯哲学贡献主要分为两部分。首先,他对海德格尔此在哲学与梅洛—庞蒂身体现象进行了创造性解读,并形成了一种德雷福斯式现象哲学。其次,他成功地沟通了现象、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等看似不相干领域,并同时推进了这些领域研究。他对现象解读并不是没有缺陷,这主要表现在他对胡塞尔意识现象低估上。但就其研究跨度和影响而言,德雷福斯堪称是当代哲学与技术交叉研究楷模,指明了未来哲学与具体科学技术研究进行交互方向。

  • 标签: 德雷福斯 现象学 人工智能
  • 简介:海德格尔在《时间概念史序论》“预备部分”,对现象直到当时为止发展做了精简扼要回顾。在此部分第三章,他提出了对现象“内在批判”。海德格尔分析了胡塞尔对纯粹意识四个规定,指出它们都不是按其存在而对之所作规定。他分析虽然在一些地方误解了胡塞尔,但其批判并非无的放矢,而是具有内在于现象根据

  • 标签: 海德格尔 胡塞尔 现象学 意识 存在 内在批判
  • 简介:晚期狄尔泰哲学主题乃是对精神科学诠释奠基,这一规划尤其体现在狄尔泰1900年《诠释诞生》和1910年《历史世界在精神科学中建构》之中.在《诠释诞生》导论和补充部分,业已出现了将诠释从某种技术手段转换为某种哲学规划尝试,亦即探讨对生活表达之理解结构与特征,但诠释在此仍然是对持久固定文本解释和阐释.这一诠释奠基方案在1910年达到了高峰.在《历史世界在精神科学中建构》中,狄尔泰详尽阐释了自然科学与精神科学区别,阐发了精神科学独特结构,亦即生活、表达与理解之关联,最终落脚客观精神和效果关联.客观精神是人类生存其中超个体文化世界,使人们对他人理解得以可能,保证了理解客观性;效果关联则刻画出精神世界根本特征,它塑造了客观精神,使其成为精神科学对象.只有在此基础上,对精神科学诠释奠基才是可能.

  • 标签: 诠释学 精神科学 体验 客观精神 效果关联 狄尔泰
  • 简介:世人常怨当今国人不出哲学家,但殊不知,不是世上真无哲人,而是缺乏报道哲人之媒介。媒体眼光总是聚焦演员明星、有权有钱所谓成功人士,而真正哲人常常唯有学识与思想,在普遍地以"娱乐至死"手段来赢利媒体界谁还能对一个真正学者学识和思想感兴趣呢?!不过,不久前与我们永别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梁存秀(笔名:梁志)先生,微信和报纸对他不幸离世,却出人意料地做了大幅报道和追悼。

  • 标签: 志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治学 人生 怀念 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