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1 个结果
  • 简介:<正>特里·伊格尔坦率地承认,他所不懈追求的事业是把世界推向一个未来的乌托邦的境地,这是唯物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基本梦想。然而,只有组织化的劳工阶级在政治上有足够的力量控制了自然资源、生产资料和整体性的政治结构,并控制了意义和价值的文化生产的时候,这一梦想才能实现。伊格尔梦想大众能获得幸福并实现个人价值,但是他不希望人们自己创造关于幸福、真理和价值的观念。人们必须认识到,他们的私人天性很大程度上是在与他人、与整个社会共同

  • 标签: 伊格尔顿 乌托邦思想 解构主义 现代主义者 女权主义 批评理论
  • 简介:伊格尔的女性主义研究是其身体理论的延续,其理论资源主要来自马克思与弗洛伊德,目的在于寻找一种理想的政治模式,这一模式将女性的某些文化品德以及女性的反叛力量视为重要条件,女性、文学及美学的亲缘关系,也促使伊格尔关注女性主义。无论是批评还是赞扬女性主义,伊格尔均以其政治理论及政治目标作为评价标准,由此可见,伊格尔的女性主义批评并非单纯地从女性解放立场出发,而是基于其理论建构与政治诉求的需要,在他看来,女性主义不具备独立意义,而是作为政治过程的一个环节,一个具有关联作用的有效点。

  • 标签: 伊格尔顿 女性主义 身体理论 政治批评
  • 简介:原来德法大陆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70年代已经式微,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研究重心已经转向英美。对于伊格尔和詹姆逊而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遗产是文化批判理论。他们最初都使文学批评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从文学批评走向文化批判,最终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政治学。正是这些可比性,促成了一场以伊格尔和詹姆逊为代表的英美文化理论的当代对话。

  • 标签: 詹姆逊 伊格尔顿 西方马克思主义 文化理论
  • 简介:认同是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变量。国家安全威胁的实质是经过“安全化”机制运作的国际、国内公共问题的政治升级与社会建构。本文在引介、评述亨廷《我们是谁?》的基础上,肯定了亨延对“认同危机”进行“安全化”的理论努力的创新意父,也对他应对“认同危机”的思雏”误区”提出了批评。在当代,“次国家认同”与“跨国认同”直接挑战”国家认同”,引发国家安全问题。要正确应对“认同危机”对国家安全的挑战,创设中国的“和合主义”理论范式与“和合共建”国家安全模式,将会对世界有积极的导引意义。

  • 标签: 认同危机 安全化 国家安全 和合主义 优态共存
  • 简介:<正>特里·伊格尔(TerryEagleton,1943~),英国伯明翰大学英文教授,无疑是一位在英国乃至在西方学界享有国际声誉的西方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美学家和文化理论家。伊格尔早年在剑桥读书期间,师从英国著名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和文化理论家雷蒙德·威廉斯(RaymondWillians),试图在个体与社会、个体生活与社会结构的综合视域内实践文化政治批评。当阿尔都塞将马克思主义的结构主义阐释引进英国,并在英国激进左派知识分子中广泛传播,伊格尔深入阿尔都塞对上层建筑的思考尤其是其意识形态理论,出版了《批评与意识形态》和《马

  • 标签: 伊格尔顿 文学批评家 政治批评 美学观 雷蒙德 阿尔都塞
  • 简介: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激起了人们对资本主义特别是金融资本吸血本性的愤恨,同时也唤起了西方世界对马克思主义的怀念。资本主义一出错,人们就想到了马克思。一时间,《资本论》成为欧洲政要互赠的畅销礼物。作为西方学术界颇具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者,剑桥、牛津大学的大教授伊格尔,这次也放下严谨的文学研究,凭借着一贯对马克思主义的同情和深入理解,对资本主义本性的认识,为一般大众写了一本相对通俗的读物,这就是《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这种热情风趣又不流于巧辩、强辩甚至诡辩的为马克思辩护的作品,在上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在全球陷入谷底之后几乎难得一见,特别是由大学者面向普通读者撰写的,更是绝无仅有。伊格尔保证了该书的通俗性,却并不因此损害论述的严谨和深刻,实际上他的目的是尽量抹去人们加在马克思头上的种种有意无意的误解和曲解,恢复马克思的真面目。资本主义的内在痼疾,马克思的理论实质,两两对照,雄辩地证明了为什么马克思是对的。

  • 标签: 马克思主义者 伊格尔顿 资本主义 2008年 《资本论》 西方学术界
  • 简介:这二十年,毛泽东几乎是在农村的环境中度过的,其中经历了'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的提出和胜利。在一定意义上,这一战略方针标志着毛1926年和1927年思想的继续和发展。在这两年里,毛系统地论述了农民在革命中的作用。但是这二十年也是以两个相互联系的现象为特征的:游击战是反对国民党的首要斗争形式;根据地是这场斗争的中心场所。这两点根本改变了以往中国政治和社

  • 标签: 毛泽东选集 农村包围城市 《矛盾论》 《实践论》 斗争形式 战略方针
  • 简介:伊格尔和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理论是审美意识形态问题域中两种具有代表性的主张,并且形成一种对照与呼应的关系。他们都吸收了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并从现代美学理论资源中得到援助,发现了阿尔都塞的主体质询观与康德对审美经验的描述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伊格尔主要是从'美'的概念出发,而齐泽克则借助'崇高'范畴来阐释意识形态,一方面揭示现代意识形态是如何更多地通过操控人们身体、欲望、感性经验以及行为方式来运作,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另一方面扩展和丰富了审美、美、崇高等范畴,将它们纳入心理学、政治学和文化研究等话语中探讨。审美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一个美学与政治和伦理的关系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深入讨论,对消除长久以来认识、美学、伦理三个领域分立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是大有裨益的。

  • 标签: 伊格尔顿 齐泽克 审美意识形态 崇高 意识形态
  • 简介:四、关于判断的分析判断是对事物情况有所肯定或否定的思维形式。从思维形式看,判断是由概念组成的。从判断对事物情况有所断定这一思维内容考察,任何正确的判断也都同样来源于人的社会实践,来源于对事物情况的周密的调查了解。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说:'指挥员的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

  • 标签: 毛泽东选集 思维形式 逻辑思想 日本帝国主义 工农武装割据 农民运动
  • 简介:近年来,国内学者在对"审美意识形态论"进行热烈讨论的过程中,忽视了考察审美意识形态的物质基础问题。伊格尔在《审美意识形态》一书中提供了研究这一问题的一个视角。伊格尔的审美意识形态理论借鉴了葛兰西的领导权理论的研究路径,指出审美意识形态的物质基础是身体。伊格尔分析了美学的诞生及审美的内在复杂性,揭示了身体是审美意识形态的物质基础。

  • 标签: 身体 审美意识形态 物质基础 领导权
  • 简介:邓小平是构建毛泽东思想的积极参与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之后,他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继续丰富和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美学,为迎接中国新的文艺春天,吹送东风,焕发精神,形成氛围。他继承和发扬了毛泽东思想美学的党性原则、工农兵方向、人民至上论、"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废止了"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正确处理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提出了"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针。他在思想文化战线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注意运用实事求是的辩证方法,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为中国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和发展,进行了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的实践和理论总结。

  • 标签: 邓小平 马克思主义美学 中国化
  • 简介:住宅的“重性”是指它双重的起源、维的存在与本质、双重的功能和作用等.住宅的“重性”是由人的活动的“重性”即筑与居所决定的.从这种“重性”中,我们可以窥探到人类自由的真谛,这就是:自由是在人的身体满足基础之上的精神追求,是精神所具有的特性;自由不是人对自然、社会、他人的占有而是看护;自由不是一种理想的、纯然的状态,它总是与不自由、限制、束缚等相互交叉地联系在一起.

  • 标签: 历史唯物主义 住宅 自由
  • 简介:历史上很难找到比温·丘吉尔和约·维·斯大林更加性格迥异的两个政治领袖合作的例子了。一个是不列颠贵族的儿子和狂热的反共分子,另一个是无产阶级领袖和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人,他们在一个同盟内战斗。丘吉尔和斯大林至死互视为政治上的死对头,但却从1941年到1945年由于形势所迫在反对共同的敌人——希特勒德国的斗争中成为盟友。

  • 标签: 丘吉尔 斯大林 二战年代 政治领袖 布尔什维克党 无产阶级
  • 简介:《列宁全集》第版60卷已全部出齐,从林基洲同志的《列宁全集》第版的特点和意义》,可以知道“目前世界上收载列宁文献最多的版本”的特点及其出版的重大意义,也可以了解到编译出版人员为这一巨大工程所付的心血。

  • 标签: 列宁著作 十月革命 列宁思想 民族解放运动 俄文资料 重大意义
  • 简介:现代西方哲学常以主客融合论来超越近代哲学的主客分法。一些论者认为马克思哲学也未超出主客分的弊端,以此论证马克思哲学也属于传统哲学。实际上主客分是人的存在的本质结构,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主客分,只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而已。现代哲学也是在主客分的基础上来超越主客对立而实现了主客融合的。从哲学史上看,主客分经历了从自在到自为再到自在自为的历史发展过程,在不同的哲学派别中展示其不同的形态。用这种历史的观点来看,马克思哲学恰恰是对主客元对立思维模式的超越。

  • 标签: 主客二分 实践 生活世界
  • 简介:竹内好说:'毛泽东的辩证法深深地渗透着中国的阴阳元论'。我们发现这种共鸣者甚多。石堂清伦、中岛岭雄、森信成这三位不读中国古典的人,借'中国文学之大家'竹内好的权威,说毛泽东的辩证法并非是黑格尔与马克思的辩证法,而是中国的传统思想的一

  • 标签: 《矛盾论》 竹内好 石堂 《实践论》 中国的传统 中国文学
  • 简介:马克思思想深受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的“劳动”理论批判地改造了康德的“律背反”思想。康德只是揭露认识论领域的矛盾,而马克思则颠倒了对律背反的运用:这种颠倒是从形而上学的、理论视阈到社会现实的、实践视域的颠倒。具体而言,康德通过“律背反”思想的“批判性”揭露了认识论中理性一旦超越了经验的界限之后所产生的矛盾,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则通过“劳动”的“律背反”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产阶级与工人之间深刻的矛盾。

  • 标签: 《资本论》 劳动 二律背反 康德 马克思
  • 简介:本文首先指出了中国现代化的困境,接着探讨了第一次启蒙的局限,即对自己的帝国主义态度,对传统的虚无主义姿态,对科学的盲目崇拜,对理性的过分迷信,对自由的单向度理解。最后,作者认为有必要在反思第一次启蒙的基础上开展第次启蒙,并概括了第次启蒙的理论取向。

  • 标签: 现代化 后现代化 启蒙 第二次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