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在新中国对外交政策和实践中,周恩来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引,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和灵活务实的外交作风,采取了斗争与争取相结合的策略,展示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外交技巧,创立和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中国与世界的和平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 标签: 周恩来 对印外交政策 和平共处
  • 简介:为人民谋幸福是毛泽东的初心,站在人民的立场思考问题是毛泽东的思维方式,以人民为主体的价值观是毛泽东的核心价值观。毛泽东最早触及"国家"概念,是在了解世界特别是在了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之后,他的国家危机意识正是在这种了解中发生的。爱国爱民、忧国忧民、为国为民,是毛泽东身上闪烁着的永恒的思想道德与人格风范光芒,也是他一直坚守的初心。实现国家的独立富强,是毛泽东的梦。

  • 标签: 毛泽东 初心 爱国爱民
  • 简介:透过《毛泽东新闻作品》,可大致了解毛泽东的政治抱负、政治思想、政治路线和政治策略。分析毛泽东在各个不同时代的作品,可以看到毛泽东在不同时期的历练,怎样从一个有抱负的热血青年蜕变为一名政治大家。

  • 标签: 《毛泽东新闻作品集》 毛泽东 政治家本色
  • 简介:21世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者在对资本主义进行深入批评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社会主义展开了研究。一是探讨何谓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及未来社会主义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二是认为当今世界社会主义总体具有复苏趋势、力量与地位进一步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影响巨大等特征。虽然世界社会主义也依旧面临势单力薄、组织能力不强、'资强社弱'的局面,并且不可能短时间内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任重而道远,但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事实,也明确昭示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光明未来。

  • 标签: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金融危机 社会主义
  • 简介:20世纪60年代初期,为摆脱困境,恢复农业,解决吃饭问题,许多地方探索并试行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刘少奇当时主持党中央日常工作,领导国民经济调整,他对"包产到户"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这种认识反映了党中央在恢复和发展农村经济,探索农业生产所有制形式方面的积极成果,为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供了经验借鉴和实践依据。

  • 标签: 刘少奇 60年代 “包产到户”
  • 简介:20世纪,西方世界先后形成了三种不同的马克思主义思潮:一是由伯恩斯坦、考茨基等开创的第二国际传统的思潮;二是发端于俄国、苏联而由西方一些共产党理论家所全盘接受的第三国际传统的思潮;三是卢卡奇等人最早提出后又被法兰克福学派所继承和发展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它们之间的争论在哲学上主要围绕着两个问题展开,第一个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究竟是不是哲学?第二个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究竟是什么?这三种思潮在哲学上的争论与分歧是紧紧地同社会理论方面的争论与分歧联系在一起的。第二国际传统的思潮为当代资本主义辩护,主张对当代资本主义实施改良的态度;第三国际传统的思潮和“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对当代资本主义展开批判,主张对当代资本主义实施革命的态度。后两种思潮尽管都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但是理论出发点截然有别。共产党的理论家出发点主要是马克思的社会矛盾运动理论和剩余价值学说,而“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出发点则是马克思的人道主义理论和异化劳动理论。

  • 标签: 第二国际 第三国际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 剩余价值学说 异化劳动理论
  • 简介:党的七大在中共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1995年在纪念七大召开5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中展示了七大的精神,是研究七大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策略的整体材料。

  • 标签: 毛泽东 党的七大 报告 讲话
  • 简介:尔德所著《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论》不仅是对马克思《大纲》的系统解读,而且是对哲学向绝对主义回归的响应。通过辩证的解释方法,她把马克思哲学批判性地重建为社会本体论。继而,她深入地探讨了社会、劳动、因果性、自由和正义等核心概念,并系统地阐述了如下观点:社会关系中的个人是社会的基本实体;作为对象化活动的劳动是时间的尺度;作为过程的劳动是因果关系的基础;自由是人在劳动中的自我实现;社会关系中的正义是自由得以全面实现的条件。虽然尔德对马克思本体论的创造性解读堪称典范,但是其著作在贡献之余也有几处值得商榷。

  • 标签: 古尔德 马克思 社会本体论 批判性重建
  • 简介:在《资本论》及其书信集中,马克思将近代中国作为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对照物纳入了研究视野。整体研读和细致考察相关文本,我们不难发现马克思以宏大叙事的方式对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社会革命和集体意识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经典作家认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阻击了西方大工业产品,中国东方专制制度有其产生和存在的内在缘由,中国人民的反殖民主义斗争应该予以同情和支持,而近代中国衰败的重要原因则在于近代中国人的思想意识。

  • 标签: 《资本论》 近代中国 殖民主义
  • 简介: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的广大农民在饱受封建主义的剥削之外,又承受着来自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重重压迫引发了一次又一次的农民战争,虽然在农民战争的打击下,封建专制有所削弱,但是,这仍然没有改变农民遭受封建桎梏的境况。直到1905年同盟会成立,三民主义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被响亮的提出。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这一纲领的指导下,团结了一切革命人士为民族解放而斗争。不仅如此,他还倡导了民权主义,将民主主义的思潮推向又一高峰。在这之后,孙中山又积极地宣传了他的“社会革命”纲领,即最具阶级属性与时代特色的民生主义。于是,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中走下历史舞台。

  • 标签: 集产社会主义 孙中山 同盟会 平均地权 民生思想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