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80 个结果
  • 简介:净土一法以信、愿、行三法为宗,唯其具真信切愿方有笃行,祸害迫切便能诚恳,优游无事便宽缓,此凡夫通病也。然当今之时,其世道局势有如安卧积薪之上,其下已发烈火,但未烧至其身;转瞬则全体炽然,遍界无逃避处,尚犹悠忽度日,不能专志求救于一句佛号,其知见之浅近,甚矣。

  • 标签: 佛教 印光大师 净土宗 修持方法
  • 简介:南怀瑾三字对当代儒释道三家都如雷贯耳!先生著作等身,但发表诗作却不多,弟子强为先生编《纪年诗》.使世人得窥大师境界。文如其人,诗更如其人,弥足珍贵也!附《编后记》一篇,供读者参考。

  • 标签: 诗作 纪年 文如其人 儒释道 编后记 著作
  • 简介:两年前,有位老学长告诉我:“你要懂得老师,要去读他的涛,而且要同参禅一样,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再三来回的诵读,或许才得有几分的共鸣:诗是南师的心声,诗也最容易透露一个人的见地、思想、

  • 标签: 编后记 节选 纪年 老师 老学
  • 简介:江苏省南京市天高级中学自创建以来,践行开掘潜能,让每位学生走向成功”的办学理念,打造自主教育品牌,学校先后获得数百项区级以上荣誉。学校高度重视探索教学改革,努力构建“385”多维高效课堂模式,推行“时间切割、任务导学”的自主学习模式。心育工作围绕学校办学理念,以培养学生勤奋、乐观、自信的天精神为中心。

  • 标签: 乐园 自主学习模式 办学理念 高级中学 教育品牌 教学改革
  • 简介:1983年12月,合川县城关基建工地出土铜印一方,柄纽,面长6.7厘米,宽6.4厘米,通高4.7厘米,面阳篆“普泽庙”四字。出土时铜印置于蠡斗形印盒中,印盒长8厘米,宽7.6厘米,高2厘米。同时出土的还有铜器五件。其一为爵杯三件,形制相同,每件高15.8厘米,有两件完好,另一件一足残。其二为铜勺一件,柄残,长7.5厘米。其三为铜筷一双,长25.4厘米,

  • 标签: 宋代 铜印 出土 铜器 形制
  • 简介:朱迪亚沙漠中的宝藏1947年,一个贝都因男孩意外地发现了希伯来写卷。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这一发现引发了民众的极大热情,以及学术界的强烈兴趣。这种兴奋源自这些"死海卷"揭示了第二圣殿时期的历史,特别是从公元前二世纪直到公元70年第二圣殿毁灭,因为这是一神宗教发展的关键阶段。

  • 标签: 库姆兰 死海古卷 犹太教 以色列国防军 犹太人 耶路撒冷
  • 简介:<正>翻开史籍可以发现,早在几千年前的商代,铭文已经流行。当时有一刻在青铜浴盆上的《盆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短短九字铭,连用三个“新”字,读来朗朗上口,既含盆浴的实际功用,又寓立身处世的勉励于其中。镜子称鉴,以铜磨制而成,一《镜铭》曰:“见尔前,虑尔后。”大意是说,明亮的镜子只能照见你的正面,却照不见你的背面,而祸患则往往隐藏在人们观察不到的地方啊!寥寥六字,发人深省!令人倍觉有趣的是一条刻在手杖上的《杖铭》:“于乎危,放忿懑;于乎失道于嗜欲;于乎相忘于富贵。”手杖本来是给人们行路时作为扶持使

  • 标签: 手杖 宋太宗 大意是说 相忘 失道 浴盆
  • 简介:梅子真隐居山椒梅福九江寿春(今安徽寿县)人。少年时求学于长安,精通《尚书》、《谷梁春秋》等儒家经籍,后任南昌尉。汉成帝建始(公元前32年-前29年)间,大将军王凤专权,京兆尹王章素忠直,讥刺王凤,被王凤诛杀,群臣敢怒不敢言,梅福以县尉身份上书弹劾王凤说:

  • 标签: 《谷梁春秋》 《尚书》 公元前 经籍 儒家
  • 简介:光大师是近代佛门泰斗,一生梵行精进,坚苦卓绝,极意弘扬净土,倡导老实念佛。虽深通教理,而不肯升座说法。有来信求皈依、登门求开示者,谆谆以“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信愿念佛,求生西方”相勖勉。其所著文钞,语文简朴,不尚谈玄说妙,寓至理于事相说教之中,有极强的感染力。

  • 标签: 念佛 教理 净土 大师 皈依 倡导
  • 简介:光法师是中国近代佛教史上颇有作为的一位高僧.他以爱国爱教的精神,对儒教与佛教的关系、宗与教的关系,特别是对净土宗的思想理论和修行实践都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作出了不朽的贡献,故被后世尊为净土宗的第十三代祖师.

  • 标签: 印光法师 生平行履 思想特色 五台因缘
  • 简介:《普宁藏》是元代刻本大藏经中现存较完整且印本最多的一部大藏经,不仅对研究中国大藏经雕史及白云宗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版本的识别与珍藏有着现实意义。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普宁藏》的开雕年月、收经数目、版本价值、印本流传情况以及与《资福藏》、《碛砂藏》的关系等问题作了进一步的考察,提出了新的资料和新的观点。

  • 标签: 元代 普宁藏 雕印 校勘 流传 目录
  • 简介:在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光大师(1861—1940)是一位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综观光大师的一生.他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崇高的声望和地位.是与其自身所具备的高尚的道德品格、精深渊博的佛学以及卓越超群的佛法修持成就密不可分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通过对弟子们施教过程中所运用的一系列教育方法得以确立和体现出来的。

  • 标签: 印光大师 教育方法 中国近现代 道德品格 施教过程 佛教史
  • 简介: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明代约600方,御书钤用印占很大比例,其中有关道教约占三分之一。这些多为石质汉字篆书,原藏内务府,是明代皇帝信奉道教的珍贵实物。故宫博物院出版的《明清帝后宝玺》图录只涉及几方,现公认比较全面的道教印书籍是王育成先生的《道教法印令牌探箩酚一书,但关于故宫藏明代宫廷道教却未载。

  • 标签: 紫禁城 明代道教印 北京故宫博物院 御书钤用印
  • 简介:作者李小荣,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5年10月版。梁代僧佑的《弘明》与唐道宣的《广弘明》是中国佛教史上两部极为重要的典籍,它们为研究汉唐之际的三教关系提供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作者针对二书中共同关注的思想问题进行了探源性研究,主要包括化胡说、夷夏论、因果报应论、形神论、道教《灵宝经》与佛典关系等。此外,还对历史争论不休的《牟子理惑论》、永平求法说之真伪以及《弘明》的撰成经过,悉做了一些文献学上的考证。

  • 标签: 《弘明集》 述论 中国佛教史 因果报应论 《灵宝经》 巴蜀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