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开国伟人毛泽东具有多重角色:他开辟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是旧中国千千万万被压迫人民迈进新中国大门的领路人;他在巩固新生政权的同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此后一切发展进步所必需的政治前提与制度基础的奠基人;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后,他借鉴苏联模式的经验教训,带领人民“走自己的路”,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者。纵观开国伟人毛泽东的多重角色,我们看到了在战争废墟上建立起的崭新政权,看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从无到有、不断完善,更看到了从百废待兴的新中国生发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和昂扬斗志。

  • 标签: 开国伟人 毛泽东 多重角色
  • 简介:人类已经生活在一个被女性主义改造过的、并且正在改造着的世界里,女性主义思潮也已经在人类思维领域中掀起一场革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性别平等和性别公正问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高校是培养大学生先进意识、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教育基地,因此,把性别平等教育纳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不仅能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也有助于塑造新一代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完整人格,为当代高校德育引入新思维和开辟新途径。

  • 标签: 性别平等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 简介:男女平等与两性发展是人类社会追求的崇高理想,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尺,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要想填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关于性别平等的缺失,可以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入手,从理论层面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关于女性解放与性别平等的理论宝藏,从实践层面积极将这些理论资源纳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性别平等意识,不仅有助于促进女性的全面发展,更有利于构建和谐包容的社会环境。

  • 标签: 性别平等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女性解放
  • 简介:从'支配—解放'的话语谱系来看,生态女性主义着重从社会文化层面考察支配的成因,认为自然支配和性别支配的根源在于父权制,主张重构女性与自然的联系,通过消除父权制来达成女性和自然共同解放之目的。与生态女性主义的文化批判论不同,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的浪漫主义。马克思主义基于社会实践基础建构起自然和女性的现实联系,认为自然支配和性别支配的根源在于私有制,主张通过消灭私有制,进而实现自然和女性的双重解放。

  • 标签: 生态女性主义 自然支配 性别支配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
  • 简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社会和谐思想的批判继承,更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和谐社会设想的继承和发展,本文在论述和谐社会理论渊源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小康社会”、“大同社会”和空想社会主义“和谐制度”的异同,明确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地位,探讨了国家在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 标签: 小康社会 大同社会 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