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正>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同志留给中华民族的宝贵思想财富是多方面的。笔者仅凭管窥之见。就其书法艺术实践作一浅探。毛泽东是伟大革命家,同时也是当代颇负盛名的书法家。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留下了无数珍贵的墨迹。无论在国家博物馆,还是在报刊杂志的题头,在书籍的封面上,无论在车站,在名胜地,在巨大建筑物的门额,还是在革命志士的墓碑上,都可以见到他的书法墨迹。人们无不以一睹他的墨迹

  • 标签: 毛泽东 书法家 无产阶级革命家 报刊杂志 艺术实践 董必武
  • 简介:《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篇手稿作为遗作,以其不完整的结构编排引导着世界马克思主义者不断求索。该手稿自1924年问世以来,历经梁赞诺夫版1、阿多拉茨基版2、新德文版3和MEGA24四个版本。通过对以上版本的比较和分析,日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广涉5在20世纪70年代出版了重新编辑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该书首次采用'双联页排印'的方式,以阿版为蓝本,对手稿的初始文本与修订内容进行了区分,在考证的基础上用异体字区分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一文本中的写作。虽然广涉在其中加入了自己的见解,部分内容受到一些学者的批判,但其进步性不可否认。学术研究需要百家争鸣,由此才能激发马克思主义学者的活力,才能推动马克思主义前进。广涉重新编辑方法的严谨性值得每一位研究者学习。

  • 标签: 广松涉 《德意志意识形态》 编辑方法 进步性 缺陷
  • 简介: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前提是"回到马克思"。如何回到马克思?广涉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本研究着手,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物象化论进行发生学式的勾勒,通过宣扬马克思物化论的构图以提出自身物象化论的构图。广涉对马克思恩格斯从异化到物化的转变尤其是关系主义的把握有其深刻之处。但广涉为了突显关系主义而把关系置于本体论的地位,在对近代西方哲学进行批判性继承的基础上陷入了现象学和存在论的泥潭,把物化片面地阐释为关系本体的外在化物相。当然,广涉运用后期马克思的关系主义理念去把握马克思主义,借助物象化论及批判性继承的西方近代哲学去推进马克思主义在现实中的关系图景,无疑为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把钥匙。

  • 标签: 广松涉 关系本体论 物象化论
  • 简介:1972年2月21日,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尼克与毛泽东在中南海进行了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会谈,会谈主要围绕"哲学问题"展开。为什么要谈"哲学问题",对此学术界以及社会上流传着多种看法,主要是毛泽东提议要谈哲学问题。其实,仔细阅读相关档案材料就能发现,毛泽东是回应尼克的提议而主张谈哲学问题的。之所以要围绕哲学问题展开会谈,又有其必然性,主要是基于如下因素的考虑:中美领导人会谈的目的是要取得政治上的互信;中美两国因为长期敌对,一次短时间的会谈难以解决众多问题,而重在弥合分歧;会谈要有共同话题,而毛泽东和尼克对于哲学问题都有深入研究。同时,还应注意到,哲学问题是在围绕台湾问题的争执中逐步推出的。

  • 标签: 毛泽东 尼克松 会谈 哲学问题
  • 简介:大艺术家的出现是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的产物。书法大家特别是狂草大家的出现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背景,大家本人的气质、学养、天赋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每件。20世纪的中国社会、中国书坛呼唤狂苹大家,毛泽东具备狂草大家的气质和才情,便应运而生,出现于20世纪的中国书坛。

  • 标签: 毛泽东 狂草 才情 学养 历史品格
  • 简介:本文是全媒体记者对'乌托邦的力量'第五届国际马克思主义美学论坛主席杰教授的采访,就乌托邦的本质、如何理解反乌托邦、乌托邦与当代美学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杰认为乌托邦是现代化过程的产物,乌托邦在本质上是对人性以及现代性的描述,它与对历史进步的思考以及对人类未来的想象紧密相联。反乌托邦是乌托邦的一部分。当代关于乌托邦的叙事从宏大叙事转向微叙事。

  • 标签: 乌托邦 反乌托邦 现代性 当代美学
  • 简介:作为英美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柯亨围绕自我所有、剥削与正义等焦点问题对自由主义展开了一系列的批判,对自我所有的态度经历了从拒绝到限制的过程,并借助描述性特征和规范性特征论证了剥削的非正义性,阐述了“适度稀缺和有限慷慨”条件下的社会主义平等主义的正义观。而日本/寸析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创始人之一井晓则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方法对马克思关于自我所有、剥削和正义的观点进行了梳理和解读,认为柯亨从一开始对自我所有就持有限制的态度,而自我所有本身是随社会经济发展而自然消亡的,坚持剥削的非正义性源自其对劳动时间的偷窃,主张正义在共产主义社会已经不再是社会价值规范的标准。二者论证自我所有、剥削与正义的不同路径,为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正义观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新的视角。

  • 标签: 自我所有 剥削 正义 分析马克思主义
  • 简介:20世纪各种哲学流派和各个学科尽管没有公开表示,但从其问题认识、研究方法及视角上,我们仍会发现某种家族相似,政治学领域出现了微观政治学,史学领域出现了微观史学,哲学领域出现了日常生活批判……。

  • 标签: 微观政治 哲学研究 社会历史理论 衣俊卿 丛书 主编
  • 简介:炳林,男,1961年lO月19日出生。1983年7月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政治系,获教育学学士学位;1986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马列所,获法学硕士学位;1997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法政所在职攻读博士,2000年1月获法学博士学位。1986年7月起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1991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法政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 标签: 法学 党史 党委 青年 政治 晋升
  • 简介:占阳大量论著及其'新社会主义论',提出并系统阐述了关于普遍幸福主义、新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结合的观点,从中多次沿用邓小平的论述予以论证,这显然是对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曲解。占阳认为,邓小平主张市场社会主义,强调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是公平分配而不是公有制,在分配制度上强调社会主义再分配而不是按劳分配,这是没有理论依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市场社会主义,它仍然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占阳主张的市场社会主义观也与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大相径庭。废除公有制的社会主义不是科学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性,对公有制的信心是社会主义信念的基础,要深刻认识到集体经济对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作用。深化社会主义研究需要重视两个问题: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释社会主义;理论界必须加强意识形态斗争与理论建设。

  • 标签: 邓小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市场社会主义 公有制 “团体激励”机制
  • 简介:由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江苏省行政学院世谊教授撰写、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业绩·思想·精髓》一书,最近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全书34.6万字,分总论、党建篇、经济篇、政治篇等四个部分。收入该书的32篇论文,对中央三代领导集体中的主要领袖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陈云、江泽民等人的思想理论观点进行了系统的思考和探索,阐述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对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 标签: 第二代领导集体 省委 精髓 第一代领导集体 中共 行政学院
  • 简介:<正>在当前中国美学发展的格局中,有许多不同的声音,诸如实践美学、后实践美学、生命美学、体验美学、生态美学、非主流美学等都在各显其能,为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作出各自的贡献。这本来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也是美学学术繁荣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当代美学的繁荣发展离不开这种多元共存、互补互进的格局和态势。但是,现在偶尔也可以听到一些力图把握话语霸权的不谐和的声音。有些人似乎认为,中国当代的所有其他美学流派和美学观点都是"非现代性的",都未能达到现代性的高度,特别是以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主义为基础的各种美学流派和美学观点依然处在传统美学的框架之内,而唯独他某一家的"超越美学"才是真正的

  • 标签: 审美人类学 中国当代美学 美学流派 后实践美学 马克思主义美学 生命美学
  • 简介:政党是现代政治发展的主导力量。全球范围内对西方民主制度和发展模式的反思与批判延伸到政党政治领域,激化了不同政党对国家治理模式的反思和争论。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提出一个重大的问题:中国应对世界有贡献,中国共产党应对世界有贡献。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世界上不断展示其影响力与竞争力。

  • 标签: 中国共产党人 执政规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王丽娟 规律论 中国共产党领导
  • 简介: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研究是以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研究为基础,在客观把握西方马克思主义历史和理论发展内在逻辑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效应。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西方 当代价值 社会科学 吉首大学 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