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4 个结果
  • 简介: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理论价值。“政治文明”这一概念,马克思早在1844年11月《关于现代国家的著作的计划草稿》中就曾使用过,同时,他还把建设“政治文明”看作废除集权制的主要手段。150多年以后,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初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进一步发挥了这一思想。他指出:“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进修班毕业典礼的讲话(简称“5·31讲话”)中又明确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概念,他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贯彻学习江泽民同志的这一重要思想,对于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 标签: 社会主义政治 理论价值 目标取向 政治文明 政治制度 公共权力
  • 简介:江泽民同志关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论述,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也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体现了我们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总要求,高校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的摇篮,贯彻落实"三个代表"思想,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努力实现高校的培养目标.

  • 标签: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执政之基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 先进社会生产力
  • 简介:本文通过回顾邓小平提出"小康水平"、江泽民同志提出"小康社会",直至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表明"小康"概念及其内涵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又表明我党对"小康"的理解和把握不断从一个高度上升到又一个高度,从而有力地指导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实践.

  • 标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奋斗目标 邓小平 “小康水平” 江泽民 “小康社会”
  • 简介:国家发展战略是邓小平战略思想体系的核心。邓小平指出,发展是硬道理,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邓小平从当代时代特征和我国最基本国情,从我们党的宗旨、理想和治国的目标,从我国面临的国际挑战和机遇,全面、系统、深刻地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战略目标、战略步骤、战略重点,完整地提出了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国家发展战略思想。

  • 标签: 国家发展战略 邓小平 硬道理 党的宗旨 根本任务 中国
  • 简介:<正>卢卡奇对人类共同价值目标追寻,以及对这一目标产生与实现机制的探求,是贯穿于其理论著述和理论活动之始终的。当我们读他的著作和了解他的思想时,这一点也很容易被我们所发现。在这世事纷乱、不同价值观念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之际,梳理和阐发卢卡奇关于人类共同价值的有关思想,是既有必要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

  • 标签: 价值目标 卢卡奇 人类意识 实现机制 合类性 总体性
  • 简介:<正>一、从解构主义角度看现代的异延"现代",按杰姆逊的说法,它"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个叙事范畴"(《现代的神话》),现代"既不是哲学的概念,也不是别的概念,它是一种叙事类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希望放弃对现代进行概念陈述的徒劳努力"(《对现代的重新思考》)。虽然他并未言及"现代"与解构主义的关系,但"现代"一词的对于时代的、民族的、国家的、政权的、文化的、学说的、事件的依附,从而表征众多不同含义的特点,使它自身充分地享有了德里达式的差异性和延缓,成为一个无中心意

  • 标签: 现代性问题 文化现代性 异延 叙事类型 杰姆逊 解构主义
  • 简介:<正>作者来稿《试论同一与斗争都是相对与绝对的辩证统一》认为:我国哲学界过去曾普遍把“同一是相对的,斗争是绝对的”看成“是一条不可动摇的唯物辩证法原则”,但是按照唯物辩证法来考察,这一原则却很值得研究。因为:第一,经典作家并没有把“同一是相对的,斗争是绝对的”论点绝化化。列宁在强调主观主义与辩证法的区别时指出:“在(客观的)辩证法中,相对和绝

  • 标签: 斗争性 矛盾同一性 唯物辩证法 经典作家 哲学界 列宁
  • 简介: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并没有一个一劳永逸的绝对界线,廓清现代的局限比单单划定界线更为复杂。后现代不可能是对现代的简单拒绝,它要对现代主题及其范畴做出各种各样的调整,也需要现代语言游戏的扩散增殖。而这一结论给我们分析后马克思主义的谱系学提供了一个框架。对马克思主义传统的抽象的、非解构式的拒绝决不意味着已超越了这一传统。后马克思主义不过是要颠覆内在于马克思主义传统的本质主义和基础逻辑,也只有如此,马克思主义的激进解放政治的价值内蕴才能在后现代境遇下获得它的历史有效和建构意义。

  • 标签: 政治学 现代性 马克思主义 逻辑结构 文化思想 资本主义
  • 简介:<正>"全球化"(globalization)是近年来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当今时代的重大现实问题。全球化既是一种客观事实和发展趋势.又是一种价值判断。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同时.关于全球化的发展程度,即全球化是否已经或正在导致全球"一体化"格局的出现,以及全球化到底应该"化"什么和怎样"化"等等,都存在着复杂的争议。如果说全球化是一个蕴涵着内在矛盾的发展过程.或如有的学者所说,是一种"二

  • 标签: 政治全球化 反全球化运动 民族性 经济全球化 民族国家 西方哲学
  • 简介:意识形态的性质不仅是认识的,而且也是实践的。但由于我们过去对意识形态作纯认识论化和纯理论化的理解,使得我们对意识形态的实践本性缺乏应有和足够的理解。实践只能是人的实践,是在人的需要、意识、情感的推动下进行的,所以意识形态也只有融入大众、融入日常生活、融入社会心理、融入个人意识和人格无意识,才能转化为实践的精神动力。文艺则集中而生动地体现了意识形态的这一特征。

  • 标签: 意识形态 认识与实践 社会心理与个人心理 社会主义文艺
  • 简介:矛盾的同一,亦即矛盾的统一,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指矛盾双方的互相依存、互相联结,其二指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互相转化。“一切矛盾着的东西,互相联系着,不但在一定条件之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之下互相转化,这就是矛盾的同一的全部意义。”

  • 标签: 矛盾 互相转化 条件 联系 统一性 含义
  • 简介:<正>迄今为止,关于现代的三次论争都直接同法兰克福学派有关。但国内目前对法兰克福学派现代批判思想的探讨并不充分,即使有所研究,也只是注重于对其工具理性批判思想的探讨,自觉或不自觉地忽视了其现代批判思想的丰富。本文将试图从合理性与合法两个方面揭示法兰克福学派的现代批判思想。

  • 标签: 法兰克福学派 现代性批判 合法性 阿多诺 哈贝马斯 工具合理性
  • 简介:<正>人的自然性问题,对人文科学来说,无论是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但是在当代的某些人文科学理论中,有意无意地,或是回避这个问题,或是淡化这个问题。这样的回避或淡化,从感觉上说,似乎很能满足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的自尊心;从理论上说,似乎也很符合现代理性的要求。但实际上,这样的回避或淡化,在人类的存在或发展方面,或多或少地对众多的人类个体的健全发展

  • 标签: 人的自然性 感性活动 自然存在物 哲学手稿 对象性 万物之灵
  • 简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我们的党要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肩负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进行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非常必要。党的先进,既表现在党的指导思想的先进、政治目标先进,也表现在文化建设上的先进。所以,进行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要有一个文化层面的问题。

  • 标签: 党的先进性 文化内涵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先进性教育活动 中国工人阶级 党的指导思想
  • 简介:文学的"审美"与"意识形态"可以从文学的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角度分别加以理解,但二者往往是同时存在于文学之中并进而生发复杂的文学、文化、历史与社会的动态关系与效果。针对当前文艺学界对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争辩,以精神分析学作为文艺学方法论的重要组件,以拉康、阿尔都塞和齐泽克的思想为基础,可以构成一种对文学的"审美"与"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阐释的独特路径。

  • 标签: 文学 审美性 意识形态性 拉康主义 精神分析
  • 简介:社会发展和自然界的演化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种区别在于前者是自为的,而后者则是自在的。但是,有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人们所忽略的,那就是社会发展的自为有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这就是说,社会发展的自为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量”的差别

  • 标签: 自为性 自在 差别性 事实 自然界 本质
  • 简介:近年来,学术界对于主观能动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和见解,现将其中几个有关问题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一、主观能动和意识能动在研究和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所谓主观能动(也称自觉能动),就是人们有意识和有目的地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的活动。有的同志提出,为了正确理解主观能动的科学含义,应当把主观能动和意识能动严格地区分开来。他们认为,这两者是既有密切联系但又有严格区别的范畴,它们各自的含

  • 标签: 自觉能动性 物质力量 主观能动作用 马恩 创造型 积极型
  • 简介:党的十六大修改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①这是对党的先进最集中、最科学的揭示。按照“两个先锋队”和“三个代表”的要求保持党的先进,要求以广大共产党员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发挥先进作用为基础。

  • 标签: 共产党员 先进性 中国共产党 工人阶级 三个代表 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