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6 个结果
  • 简介:萨米尔·阿明(SamirAmin,1931—),埃及著名经济学家,世界知名的全球化问题专家、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国际政治经济学专家,曾提出著名的'依附理论'。阿明曾担任埃及经济发展组织高级经济学家、马里政府计划技术顾问,联合国非洲经济开发与计划研究所所长,第三世界论坛理事长,联合国未来非洲战略局负责人。代表作有《世界规模的积累》(1970年)、《不平等的发展》(1973年)、《帝国主义的危机》(1975年)、《帝国主义和不平等的发展》

  • 标签: 资本主义 系统性危机 全球化 中国
  • 简介:"公平正义"已经成为人们所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但是,何为"公平正义"?如何实现"公平正义"?人们多以西方的学说作解。其实,中国的传统中以"公正"、"公道"、"公平"、"正义"等自有的话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关于"公平正义"的文化资源;我们在吸取关于"公平正义"现代文化成果的同时,有必要去发掘和研究中国自己的文化资源,这对于确立并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正观和公正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近来,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基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公平正义"课题组举办了"中国传统文化视阈中的公正观"的研讨会,从思想观念和政策操作两个层面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公正"、"公平"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刊谨将这次研讨会上几位学者的发言整理发表,以飨读者。

  • 标签: 中国传统文化 公正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公平正义 社会科学理论
  • 简介:随着新世纪的来临,网络社会与全球化对民族国家提出的机遇与挑战,邓小平外交思想的理想境界与现实运用愈益显出它创造和适应的特征。这因此要求研究者的视界与邓小平外交思想本身的契合,否则无法明晰对邓小平外交思想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作用作出估价。在笔者看来,研究邓小平的外交思想必须把它放在20世纪历史整体运动中去考察,从时代、格局和人三个层面去认识,这样才能理解邓小平外交思想的实质。

  • 标签: 外交思想 邓小平 民族国家 理论意义 全球化 要求
  • 简介: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虽已有一段时间,但文化用于教育教化功能的正能量尚没有得到有效彰显。农民的文化素质依然不高。青少年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状况不佳,各种文化现象良莠不齐,农村文化的教化功能亟待优化。另外。我们必须注重区分文化教化功能所产生的两类不同性质的影响,探析问题产生的认识根源.着力打造“一体两育”工程,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据农村精神文明的主阵地,引领新农村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 标签: 新农村 文化 农民教育 教化
  • 简介: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是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其鲜明特征就是运用分析哲学的方法对马克思主义进行“重构”和“重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概念重新界定、澄清,重新理解与把握,追求清晰、精准的标准,有助于纠正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中的歧义和误读,推进历史唯物主义理解的科学化。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研究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重建” 分析哲学 鲜明特征
  • 简介:如何撰写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材是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一部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教材应该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的呈现,而不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著作的解读史。围绕这一问题,本文历史地考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的历史形成,比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异同,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形成的内在机制,最后,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叙述的原则。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马克思主义哲学 西方哲学 哲学传统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我们党领导文化工作的经验,提出“坚持创造转化、创新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双创”作为指导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针,有着丰富的当代价值。为我们如何整理和利用传统文化、如何发扬和创新先进文化,提供了基本立场、正确态度、科学方法。

  • 标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创造性 创新性 新时代
  • 简介:现实,即现实的形而上学抽象。黑格尔哲学隐藏了现实的秘密,它把现实指认为抽象的意识和理性思辨的抽象形式。现代形而上学,以资本逻辑为轴心,把现实描述为合乎资本逻辑的客观、规律和目的的活动过程,从而它把现实当成资本的抽象和资本生产的抽象形式。而现代形而上学已经成为我国当代思想事业的主要病症。历史唯物主义坚持物质生产的前提,它使思想真正把捉住了现实。

  • 标签: 现实性 现代性 历史唯物主义
  • 简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这一崭新科学论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总结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历史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史得出的重要结论,反映了党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拓展和深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具有历史必然、执政合法和领导科学。从历史的必然上看,伴随人类文明转型必然出现权力核心,后发国家的正反实践经验也充分说明了文明转型必须依靠权力核心强力推动,近代中国社会的文明转型实践证明了必须依靠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从执政的合法上看,中国共产党信仰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人民的选择给与了党深厚的执政合法基础。从领导的科学上看,中国共产党用科学的指导思想,深厚的贤能政治,独特的政党制度,独创的协商民主以及不断完善的纠错机制,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规律,顺应了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要求。准确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必然、合法与科学,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在当代中国是不容置辩的科学结论,也是历史、人民和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和重大责任。

  • 标签: 党的领导 历史必然性 执政合法性 领导科学性
  • 简介:为使有关矛盾学说与系统论的比较研究选一步深入,我们曾发表了有关矛盾层次的综述资料,本期又发表关于矛盾系统研究情况综述资料,以期引起读者对这方面问题的兴趣。目前矛盾学说与系统论的比较研究还刚起步,还有许多有意义的问题(例如:矛盾学说与系统论比较研究的方法论原则、此较研究的具体途径、人类社会矛盾系统与自然界矛盾系统之间的关系等等)有待我们的研究者作进一步探讨。我们热诚希望读者能就这方面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 标签: 系统论观点 社会发展道路 历史过程 方法论原则 辩证统一 社会主义道路
  • 简介:勇于自我革命,善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自我革命是保持党的先进和纯洁的必然要求,保持先进和纯洁是党的自我革命的根本规定。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多次完成自我革命,不断实现自我发展,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坚持"变"与"不变"的统一,既保持党的先进,又保持党的纯洁,是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基本经验。自我革命使中国共产党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之路,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理论,为世界政党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自我革命 先进性 纯洁性
  • 简介:'三严三实'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扎扎实实抓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的党建思想,传承了中国共产党抓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继承了老一辈马克思主义者的优良作风,是在党的建设方面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三严三实'的提出把握了很好的时机,为在党内'四风'问题日益突出、社会矛盾有所激化、社会进入经济转型的矛盾多发期如何进一步搞好党建工作指明了新方向、新方法;'三严三实'拓展了党的作风建设的内容,抓住'严'和'实'两个字,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重点放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抓住了主要矛盾,抓住了关键。

  • 标签: “三严三实” 习近平 邓小平 党的建设
  • 简介:张明在《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撰文认为,毛泽东的理论与实践中是否含有现代因子,其究竟是否是一位现代主义者,构成了不断拷问现代中国政治思想史的重要命题。现有研究大致可界划为“四大解读模式”,即承认毛泽东现代主义者理论谱系学定位的“肯定契合型”解读模式、从对西方现代价值反拨或超越维度上展开的“另类现代”解读模式、新“左”派基于理论资源与象征情结意义上进行的“扩张式”解读模式,以及从后现代与后结构主义立场出发的“后式”解读模式。

  • 标签: 现代性价值 毛泽东 中国政治思想史 解读模式 吉首大学学报 现代主义
  • 简介:本文通过对费尔巴哈的"感性直观"观念和马克思、恩格斯的"感性活动"观念的比较和分析,指出了费尔巴哈的"感性直观"的缺陷,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感性活动"对它的扬弃与超越。费尔巴哈的"感性直观"维护了唯物主义的权威.但仅凭"感性直观"还不能确定感性的实在,人类感性活动的结果,只能与人的现实历史活动联系在一起才能得到理解。正是在阐明"感性活动"的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实践"的概念,从而奠定了唯物史观的基础。

  • 标签: 感性直观 感性活动 实践
  • 简介:马克思主义区别于人类其他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其批判和革命。因为辩证法的本性是批判的、革命的,无产阶级的阶级本性是批判的、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功能是“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本身就是批判的、革命的历史。这一显著特征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批判和变革现实,必须对当代社会现实做出真假、对错、善恶、美丑的独立判断和深刻分析,必须努力把马克思主义从书本里解放出来,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使之成为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物质武器,必须对形形色色的教条主义和“左”右倾机会主义思潮作坚决的斗争。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社会现实 人民群众
  • 简介:现代审美范式经历了从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转型,又面临着新的美学挑战。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的深入、后现代主义语境的转换以及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美学已不再局限于艺术领域,而是向政治、经济、文化、消费领域、日常生活领域扩张。审美动因与经济动因的重合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基础和前景,资本主义已经发生了结构转变,理论的突破和创新显得极为迫切。为此,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伊格尔顿提出了新的解答模式:悲剧现代与进步论现代。他认为,尽管现代社会中很多艺术形态面临着被政治同化的危险,悲剧作为苦难和痛苦的表述,与整个社会的统一幻象保持着一种游离并与社会总体性分裂的力量,拒绝同质化和同构化。考察伊格尔顿对悲剧现代与进步论现代两种现代的重要命题,对于当前现实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首先,伊格尔顿关于对悲剧现代与进步论现代两种现代的思考结果,是马克思主义悲剧理论集体性智慧的概括总结;其次,伊格尔顿对悲剧现代与进步论现代两种现代的提出,可以为我们审视当下社会、经济、文化及艺术现象,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 标签: 悲剧 悲剧性现代性 现代审美范式 转型
  • 简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色:一脉相承的继承。表现为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脉,承党的理论创新哲学基础之脉,承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之脉,承探索“三大规律”之脉。与时俱进的创新,即创造性地以理论上的新概括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基本理论,创造性地以新的理论观点丰富和发展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创造性地在行动纲领层面提出了“十四个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引领未来的时代,这一思想是在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深入系统回答新时代的重大课题中提出来的,必将予“四个伟大”历史进程有力引领。

  • 标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继承性 创新性 时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