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0 个结果
  • 简介:学术本身力图追求自己独立价值,但这也许只是一厢情愿,因为政治权威强大足以吞噬任何自以为是的念头。1890代末期到1970代末期这80革命时期法家研究表明,学术在有意无意之间总免不了和外部政治环境之间相关联,要么学术主动力图匡救时弊,要么学术被迫沦为政治斗争喉舌。因而,学术研究注定不会遗世独立,其外部性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 标签: 学术研究 法家研究 政治环境 革命情结
  • 简介:近代佛教复兴运动中,从入世担当角度重视理性研究,与佛教内外学者对佛法、佛学与哲学关系看待有关。文章通过比较章太炎、太虚、欧阳竞无三位著名学者对同一问题不同看法,指出,代表世俗理性哲学,与佛教理性,对自然宇宙、社会人生,虽都采取说理方式,但仍有不同。更重要是,佛教理性与改变人生、改变社会实践、体验必然相关。欧阳竞无警示,佛教理性使学佛之人学会自觉批评自身狭隘执著,哲学理性则有可能致哲学家太过自信,而放弃对自己局限性自觉批判,拒绝对他人理解。何为有担当意义真理?这个问题至今仍没有彻底解决。

  • 标签: 人间佛教 佛法 哲学 真理(真如)
  • 简介:伍庸伯修身之学,主张修身为本,强调身心合一,同家国天下为一体。功夫上,主张功夫要在诚意上做,合乎儒家固有理路,并与现代心理学相融通。儒门修身之学可以帮助现代人克服生命中散乱与昏昧,对于现代人解决生活问题、心理问题、修身养性、提升道德意识,起到很好借鉴作用。

  • 标签: 伍庸伯 诚意 修身 现代儒学
  • 简介:《中论》广说诸不成以显无生之义,其理路有二一是通过展示各种边见所造成难困局来说诸不成;二是直接向缘起开刀,在世间共许缘起上显示诸不成。若按吉藏“三中说”判定,第一种理路只得“尽偏中”,未达“绝待中”,尚不是中道究竞义。龙树依世间共许“此有故彼有”说“彼此俱无”,以大乘“无生”义重说因缘相,开显缘起甚深之义。

  • 标签: 中论 缘起 诸法不成
  • 简介:规划编制是研究《1956到1967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重要视角,可为《农业发展纲要》在编制和实施过程中成绩和问题提供新分析思路和解释.《农业发展纲要》是新中国独立编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开端,它明确了中国农业中长期发展指标和主要策略,建构了一些有较大影响制度,制定过程中比较注意发扬民主,比较注意指标和措施可行性,但也存在社会经济发展研究理论支持和数据支撑缺乏、没有开展正式和全面的调查研究、受最高领导人主观意志主导等问题和不足.规划编制所需条件不足和编制过程中诸多偏差,是《农业发展纲要》出现问题客观、深层次原因.

  • 标签: 《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 发展规划编制 毛泽东
  • 简介:本文通过对毛泽东20世纪20代到50代作品女性主义解读,探讨了毛泽东农民观和女性观.作者认为,毛泽东在这些作品中阐释了阶级和性别之间复杂而又流变关系,并认为农民和女性是推动中国社会变革和发展进步主体力量,将农民和女性作为革命主体囊括进无产阶级范围内是毛主义对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重要创新.

  • 标签: 毛主义 社会性别 历史主体 社会变革 阶层
  • 简介: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洛克思想中宽容与创新.首先,哲学与常识融合.洛克任务是使哲学成为常识,以代替天赋观念这一陈腐常识.他认为,理性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从常识中寻找根据,始终与常识一致,所以理性本质上就是一种常识态度.其次,理性与虔敬调和.洛克认为天赋观念说还未能把人理性充分发挥出来,理性充分发挥与肯定上帝存在是相一致.再次,机械论与经院哲学方法混用.洛克关于第一性和第二性观念形成以及观念与性质相似或不相似的论述中,既有机械论方法,又有经院哲学因果观成分.

  • 标签: 洛克哲学 天赋观念 上帝存在 两种性质学说
  • 简介:鲍德里亚objet概念是贯穿鲍德里亚一生核心概念。这个概念在其早期和晚期发生了极大变化,我们很难用一个固定中文词来翻译这个词。因此,面对鲍德里亚这个概念时候,我们需要对这个概念进行仔细地辨析。可以看到,鲍德里亚objet既是从马克思主义那里承袭而来相对于主体(subjet)对象一物概念,也是他自己提出符号一物概念,更为基础是,所有这些对objet描述都是基于价值架构,即价值一物。而这种价值一物会在不稳定、不对称象征交换中走向临界点,最终变成纯粹objets体系。

  • 标签: 鲍德里亚 OBJET 辨析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性庆祝游行是一个内容丰富而驳杂文化主题,于此,史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及其政策。中国共产党国家景观,其中首推二十世纪五十代天安门广场举行五一节和国庆节(101日)庆祝活动,都是精心组织并有着多重目的政治仪式:既是打破旧秩序、迎接社会主义新时代反传统节日,也是对中国共产党权威合法化,又是共产主义领导下无数成就展示,亦是对中国现代革命史上毛泽东中心地位肯定,同时还宣告着中国国际社会主义阵营中存在。尽管受到苏联影响,这些庆祝游行还是表现出浓重民族风格。它们也反映了一个国家正在经历着政治上和经济上变化。最终,毛泽东和其他党内高层领导,同时充当着演员和导演,小心翼翼地控制和编排游行者动作,让作为观众游行者们天安门广场上对党和党主席所取得成就大加赞颂。

  • 标签: 毛泽东 庆祝游行 国家景观
  • 简介: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究竟敬不敬神,既是一个事实问题,又是一个哲学问题。《游叙弗伦》恰恰是柏拉图为苏格拉底敬神问题所做一场更具思想史意义哲学辩护。正是在这篇对话中,柏拉图指出城邦诸神信仰危机是苏格拉底不得不面对思想处境。雅典民主政制发展是这一危机产生内在原因,而游叙弗伦案例则展现了这一危机现实图景。苏格拉底通过对虔敬问题探讨,指明了解决古代信仰危机可能方向。《游叙弗伦》表明,思想层面上,苏格拉底作为哲人,对诸神信仰问题反思和探究具有正当性和重要意义;同时,现实层面上,苏格拉底竭力阻止年轻人游叙弗伦做出不虔敬行为,又为苏格拉底项罪名做了最好现实辩护。

  • 标签: 虔敬 申辩 苏格拉底 游叙弗伦
  • 简介:<正>“点论”、“分法”是毛泽东同志对矛盾分析方法通俗解释,是对唯物辩证法高度概括。进一步学习毛泽东同志这一辩证思想,并用以指导我们认识和实践,具有极其重要意义。如何运用毛泽东同志“点论”辩证思想,指导改革和建设实践?我认为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几个辩证关系。

  • 标签: 加快发展 正确处理 抓住机遇 解放思想 国有大中型企业 加快经济发展
  • 简介:亚当·斯密国民经济学主要探讨资本主义财富增长一般原理,以及基于这种经济原理所实现社会运行模式.总的说来,斯密是按照“物”观点思维方式来理解现实社会,从而,其理论中非历史“物关系”遮蔽了现实“人关系”.马克思1/44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恰好是要通过批判异化劳动,揭示私有财产历史性根源,澄明资本主义条件下,掩盖“物与物关系”背后“人与人关系”.从根本上来说,马克思社会观超越了斯密探讨现实社会时纯粹经济学视域,并以实践观点思维方式所实现哲学变革基础,深入剖析了隐匿物与物交换关系这一现象层面内部的人本身异化存在状态.而共产主义正是马克思力求恢复人在社会生活中自由自觉本性现实运动.

  • 标签: 社会 关系 共产主义
  • 简介:"生命"反抗"形式"现代性文化境遇下,传统宗教也发生了现代转化,即宗教信仰成为宗教生命冲动表达,这既使"宗教"由外在建构走向活生生内在"宗教性"生存,也面临着失去确定形而上学目标的现代性困境。走出这一困境只能通过一条内在精神途径,就是将"灵魂宗教性存在本身"视为"形而上学价值",由此跳出主体需要和客体对象之间二元对立,故而,确立起灵魂存在形而上学宗教性自觉意识和内在信仰是宗教现代性重建关键。

  • 标签: 内在形式 外在超验对象 宗教性 灵魂的宗教性存在 形而上学价值
  • 简介:当前对于康德美学第一契机中个关键词“兴趣”与“实存”误读源于脱离康德整个批判哲学体系。康德哲学中,带有兴趣愉悦感都与行为理由联系在一起,任何实践活动都是要把欲求对象变成一个直观经验对象,反之,不带任何兴趣审美的愉悦感与行为理由没有任何关联,这种愉悦感产生在于想像力能够超出对象“实存”创造出具有某种普遍性、与知性之机能协调一致“形式”。

  • 标签: “兴趣” “实存” “形式”
  • 简介:通过组织化与制度化,现代国家我们提供了一种特殊社会凝聚力.但与此同时,以科层制、理性化之“铁笼”代表制度弊端日益严重.官僚制压抑创造力与个人自由,合法性与代表性极易衰减,这些都是现代政治所需要面对现实问题.以韦伯提供“理想型/偏差”模式范本,通过对于理性化过程中人四种行动类型分析,可以让我们理解韦伯所担忧问题症结之所在,发展之可能.韦伯对于现代政治抱有的复杂态度,也与此处所尝试展开特殊方法关联密切.传统研究对这些方法虽有理解,却阐发不足.

  • 标签: 理想型 偏差 国家 官僚制 理性化
  • 简介:春秋末叶,专诸受阖庐之托刺杀吴王僚。这一变故源头,可从季札让位说起。尽管三传对季札让国美德并无异辞,但自唐宋以降,像胡安国等人却总是怪责季札各种不足,因而引发宋元明清许多儒者争议。本文透过季札让国一事研究主线,阐述不同时代、不同立场的人对《春秋》经传不同理解,从而澄清一些政治伦理问题。

  • 标签: 政治哲学 儒学 《春秋》
  • 简介:从1947到1950,基于促推现实(土改生产)工作纠偏及实现党意识形态主张国家化,中国共产党对新闻工作持续进行特定方向整顿,使各地各级新闻工作信息来源、口径准入、素材加工和用语范式均统一中央意志,以此确保党对新闻(宣传)导向定向发引.回顾这段历史,说明现时推进新闻事业改革过程中,仍应牢固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绝对领导并不断改善领导方式.

  • 标签: 中共中央 新闻纪律 意志 规范 导向
  • 简介:西方文明以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著称世,其之所以能够延续数千仍然保持着生机和活力根源,乃在于在其诞生之初希腊哲学就形成了影响整个民族优良文化传统,同时这一传统更经历了历久发展而成就了整个民族核心价值观念,正是这些缘由使得西方文明将古希腊作为自己精神家园,历久弥新。

  • 标签: 希腊哲学 西方文明 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