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2 个结果
  • 简介:战略联盟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工具,但却有着较高的不稳定。本文对国内外联盟稳定问题研究做了梳理,综合评述了交易费用理论、资源基础理论、组织学习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等四个主要的研究角度以及DasTeng的内部张力分析框架,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标签: 战略联盟 稳定性 研究综述
  • 简介:唯识论的典籍说“诸识皆虚妄分别”,由此产生的问题是:因明所立的现量比量何以能正确。《成唯识论》认为,并非诸识都是遍计所执;“虚妄分别”只是指凡夫诸识“不证实”,即没有证知真如;而依他起也是凡夫智之认识对象。进而探讨比量的可靠,比量以记忆功能记忆中的知识为基础之一,而记忆(念)则属似现量,即不正确的认识。此外,过去知识也都在似现量中。为何比量以似现量为基础?因为过去知识的一个主要表现是概念。概念有名言自性,也有知识成分。其知识成分即比量之基础。现量的可靠则可到佛位认识中探源,佛位认识都是现量。若诸法有各自的离言自性,则凡夫现量也以此“不可言说”之离言自性为源头;若诸法无各自离言自性,则凡夫现量与佛现量,在对现象的认识上是相同的,不同之处在于,佛还能在每一法上认识空、无常以及真如,而凡夫由于有相缚等原因而不能认识这些理及理体。

  • 标签: 唯识论 量论 现量 比量 似现量
  • 简介:就同一理论维度论,《易传》认为“生”、“”同源于“命”,即在“生””之间,“命”成为连接二者的契合点,“生”经由“命”转化为“”。《易传》讲“生”是基于阴阳“转易”的,由此出发则使“生生不已”成为“命”的基本内涵。而讲“”则是基于“命”向万物之“顺承”的。“命”的“生生不已”促成了“”的积极有为,进而引领出一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 标签: 生性同构 易传 生生不已 人生态度
  • 简介:社会学家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认为“十九世纪思想史的首要标志就在于知识的学科化专业化,即创立了既生产新知识又培养知识创造者的永久制度结构”。尽管沃勒斯坦的这番评论指涉的是欧洲和美国的思想史发展情况,在十九世纪的最后十年,西方的学科模式就已经挑战并改变了中国知识分类的传统方法。科举制度在1905年被废除,皇权体系在1911年被推翻,儒家经典失去了维系它两千年之久的制度支持。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儒家经典的地位、内容生存能力。

  • 标签: 学科化 不确定性 知识分类 困境 现代 十九世纪
  • 简介:本文首先运用预期效应和供给的正向冲击两种作用机制理论诠释了财政政策的非凯恩斯效应,然后利用三种财政调整时期定义对1979-21309年间中国财政政策非凯恩斯效应的潜在时期进行划分,并通过建立个体固定效应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以及采用GMM估计方法实证考察了财政政策对产出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财政收入支出对产出增长在紧缩时期产生了显著的非凯恩斯效应,而且由于非凯恩斯效应此时处于支配地位,财政政策对产出增长的总效应也表现为非凯恩斯影响;但是在正常时期扩张时期,财政收入支出均表现为凯恩斯效应,而且凯恩斯效应在扩张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 标签: 财政政策 产出增长 非凯恩斯效应 作用机制
  • 简介:本文通过对近代中国民族认识的探讨阐述中华民族论中所蕴含的内在化了的帝国。为此本文把当时中国人的民族认识分为文化民族国家民族进行探讨,并阐述容满立宪派排满革命派的民族论为什么及如何都只能归结为民族帝国主义单一民族论,并由此把文化民族作为反思作为国家民族的中华民族论中所蕴含的帝国的理论对策加以关注。

  • 标签: 民族大一统 中华民族 民族帝国主义 帝国性 文化民族
  • 简介:10月18—19日在奥地利格拉茨召开,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奥地利委员会主办,奥地利儿童哲学研究中心、奥地利格拉茨大学承办。来自近30个国家的200位学者学生参加了会议。会议旨在以一种批判的方式对待在文化、教育、社会正义机遇平等等方面由全球化引起的一系列挑战,加深人们对这样一种立场的认识:只有当人们对文化多样持同情的态度并表明对人权的信念时,开放成功的对话与交流才有可能进行。

  • 标签: 文化多样性 儿童哲学 国际学术研讨会 世界主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语言
  • 简介:从诠释学观点考察汉代新经学的建立性格特征,可以证知,董仲舒《着秋繁露》新儒学哲学、人学体系的建立,是汉代新经学得以成立并成为汉代政治、伦理、道德、学术之全面指导思想的关键。董仲舒所以成功,除了政治时代的风云际会,实有赖于其抓住了“人”这个根本,喊出了“人为贵”的响亮口号,并成功地完成了对先秦诸家学说的综合创新。

  • 标签: 文本 儒学哲学人学 对五经的新认识与诠释
  • 简介:中国古代人的哲思维呈现着一种生态化的特点,它体验且合理性地表征了生态——生命存在的本真状态,诗意化地悟解着人的生态化生存的内在机理。她在以“一”为始,以“无”为本的“大道”之境中,将实存的“有”消遁在本真存在的“无”中,从而去“活化”性地探求天地自然存在之本,梳理人的生命存在之根,去透析“道法自然”、“自然无为”的生态节奏韵律与无穷意味,同时还力在打造一种内蕴精神生态平衡节律的“生态人”。本文所分析的太极、“无”、“化”,、“心““游”等思维范式就明显呈现着这种生态体验特点。

  • 标签: 哲性思维 生态体验性 “大道”之境 生生 自然无为
  • 简介:<正>一、晏子其人晏子名婴,字仲,谥平。原籍东莱夷维(今山东高密)。齐大夫晏桓子弱之子。约生于公元前585年(周简王元年,齐顷公十四年),卒于公元前500年(周敬王二十年,齐景公四十八年),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他讽谏匡君,朝夕不怠,闻名于诸侯,是一位头脑清醒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治理齐国有一定业绩,品德高洁,哲学思想也有所创见,因此成为历史的名人。

  • 标签: 晏子春秋 晏婴 二十年 哲学思想 左传 齐景公
  • 简介:本文立足于探究汉初今文《易》义的理论视野,对帛书《缪》篇的部分章节作了疏释,一方面结合传世文献对《缪》中包含的西汉今文《易》义作了阐发,另一方面对篇中疑难辞旬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证训释。

  • 标签: 缪和 今文《易》 易传
  • 简介:柏拉图主要在三个文本中讨论“知识”“信念”的关系,这就是《美诺》、《泰阿泰德》《理想国》。《美诺》《泰阿泰德》的讨论比较接近,《理想国》中的讨论似乎与前两个文本形成明显的冲突。《美诺》《泰阿泰德》似乎认为信念与知识是可兼容的,知识概念蕴含了信念概念,这种主张称为“兼容论”。

  • 标签: 知识概念 柏拉图 信念 《理想国》 兼容论 阿泰
  • 简介:马王堆帛书《缪》是马王堆汉墓帛书《易传》六篇之第五种,内容丰富,价值颇高。但对于其中部分语句的释读和解释,存在着不同的意见。我们在各家整理注释本的基础上,在释读、诠释分章上提出了几点个人看法,其中有些认识可能直接关涉到对孔子思想的理解。

  • 标签: 帛书 缪和 周易 孔子
  • 简介:由“理”“象一所昭示的两种不同思维形式出发,形成了解读《周易》文本的两大阵营——义理易学象敬易学·义理易学阵营中的王弼、程颐易学凸现了《周易》“理”世界的超越,象数易学揭示了《周易》“象”世界对于彰明“理”世界的关键.朱熹基于《易》本为h筮之书的立场。既强调了“理”世界的超越·又突出了“象”世界对于彰明《周易》“理”世界的关键

  • 标签: 周易 象数 义理 “象”世界 “理”世界
  • 简介:"天下之言"章是孟子讨论人性的一段重要言论,但是由于个别文字难以训释,其内容一直不被人们理解,影响了孟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新近出土的郭店竹简中,一些文句与"天下之言,,章有可沟通之处,为我们破解该章内容提供了重要材料.本文拟结合新出土竹简材料对该章文字进行训释,并由字义训释进一步探讨孟子性善论思想.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 标签: 《孟子》 《性自命出》 性善论 个别 郭店竹简 人性
  • 简介:从张岱年先生关于张载天地之与气质之两元论分析入手,说明张载的两元论主要是就事实存在而言,在价值评价的角度,张载根本否定气质之的意义,而天地之为善亦取决于变化气质而善反的工夫。人由二(善恶混)而走向一(善性),是在德与气交相胜的过程中实现的,说到底只是一的互为胜负。“一于气”的之两元也可以在一气一的意义上予以理解。

  • 标签: 天地之性 气质之性 性两元论 性一元论 二性 一性
  • 简介:同之辩"表现了中国古代""与"同"的区别与联系,"和而不同"体现了二者的辩证关系。中国""文化表现在物质形态、精神理念、生活习俗社会规范等诸多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要素,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引领下的新中国和平外交,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热爱和平、倡导和平、维护和平、捍卫和平是中国和平外交中的核心诉求与基本内容。

  • 标签: 和同之辩 和文化 和平外交
  • 简介:<正>市场关系市场伦理探讨的是人们交换行为的合理性问题。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带来了经济繁荣,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产生了一定的负效应,出现了道德失范与混乱。因此,如何认识市场经济道德的关系问题,

  • 标签: 市场伦理 市场关系 市场经济活动 市场主体 道德失范 交换行为
  • 简介:试论徐福的思想品德赵志坚,安克骏徐福是秦代著名的方士、伟大的航海家、中日友好的使者。但是长期以来,他的思想品格却很少为学者们注意,这是因为有关他的史料太少,所以很少有人有兴趣去发掘这一难度极大的课题。但是,作为一个在历史上留下辉煌功业的伟大人物,...

  • 标签: 徐福 阴阳五行说 长生不死 思想渊源 《史记·秦始皇本纪》 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