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康德伦理学著作中与自杀有关的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并联系康德伦理学中的核心概念如“自由”、“理性”、“绝对命令”等来对一般意义上的自杀行为做出道德判断,可以发现康德伦理学并不反对所有类型的自杀行为,康德在其著作中所提出的那些一般的行为规则都不是绝对的,要了解某一具体行为的道德性质最终还需要通过绝对命令之测试来确定。

  • 标签: 康德 自杀 道德判断 绝对命令
  • 简介:生命教育是佛教教育的一个重要面向。作为当代一种重要的佛教形态,"人间佛教",尤其是星云大师所开创的台湾佛光山的"人间佛教",在生命教育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为有效解决当代人所面临的生命困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面对当代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的大学生自杀问题,"人间佛教"理应在大学生生命教育领域有所作为,也能够有所作为。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他们对生命本身究竟为何缺乏正确的了解却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人间佛教"应该帮助大学生了解生命的"空性"见,从而激发生命的正能量,帮助他们度过生命的灰暗期,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

  • 标签: 人间佛教 生命教育 大学生 自杀
  • 简介:对公共道德概念的把握不仅要从中外公私观念的历史流变中,而且要从现代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为基础的的道德诉求中去理解。我们当今的公共道德观念,消极性与积极性的公民行为必须同时提倡。一方面在制度设计与运行中,处理好如何以公民个人权利的保护立基,但又能容纳公民公共参与的积极性问题;另一方面,对公民的要求要有两个面相,一是积极的,即有所为,一是消极的,即有所守。有所为,指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及公共交往中体现的同情与关爱及信任、合作等公共精神;有所守,指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与权益,遵守公共生活中的法律与规则。

  • 标签: 公共道德 私人自主性 公共参与 公民行为
  • 简介:在《伦理学纲要》中,李泽厚阐明了他的"新人性观"。作为对人性问题的一个哲学假定,他提出人性结构不是先天具有的,而是经由人类历史文化积淀而成的。他将人性结构划分为三个部分:人性能力、人性情感和善恶观念。其中,人性能力是理性主宰,人性情感是感性动力,善恶观念是理性和感性在应用中的心理表现形式。以人性情感作为动力,经由善恶观念的知性裁定,再由人性能力执行之,这构成了人类的伦理道德行为

  • 标签: 李泽厚 新人性观 历史 积淀 道德行为
  • 简介:道德作为行为规范有非制度化、非强制性特点,道德准则必须经人内化才能发挥作用.良心是高层次道德的表现,是道德自律性的体现.没有良心,道德的行为规范功能很难发挥,良心的作用表现为对行为的评判、督察、反省和自律.人与社会的交互作用形成人的良心.社会应设法形成有利于人们形成和发挥良心作用的环境条件.

  • 标签: 道德 行为规范 良心
  • 简介:在胡塞尔意向性的行为现象学中,意志这种实践意向性行为扮演了本质性的角色。随着先验现象学方法的引入和目的论思想的发展,意志与悬搁及先验还原的内在关系也得以凸显,实践意向性行为在胡塞尔先验现象学中的地位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并呈现出不断增强的趋向。虽然胡塞尔始终坚持逻辑学和实践学的平行论思想,并在早期呈现出逻辑理性居于主导的态势,但这种平行论在其中后期却倾向于一种实践理性的目的论。对于胡塞尔来说,现象学精神和先验现象学的还原对新人和真正人的塑造,根本说来是作为实践行为被实施的,这是他弗莱堡时期思考的根本问题。实践意向性行为理论不仅在其现象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而且对海德格尔的实践哲学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 标签: 意向性行为 意志 先验现象学 先验还原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