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5 个结果
  • 简介:苏格拉底看来,作为形而上学哲学在其本源上是关乎人道德教育,正是苏格拉底通过对爱教育探究奠定了道德形而上学基本框架。爱缺失与丰盈哲学作为"教学"中奠定了形而上学基本结构;爱争执与弥合在哲学作为"教化"中奠定了形而上学基本机制;爱节制与提升在哲学作为"教养"中奠定了形而上学基本归宿。

  • 标签: 教育 形而上学
  • 简介:微博暴力植根三个内生性逻辑:制度层面,微博带来的话语权释放未能受到权威有效限制导致了权力僭越;在行为层面,主体独立性受到削弱甚至迷失微博空间;环境层面,私人空间公共化和公共空间私人化种趋势共同催化了暴力行为。从过程上看,微博暴力大致经历了群体极化导致集体非理性、暴力行为出现在网络与现实空间以及公共议题迅速转移和集体责任逃避三个阶段。关于微博暴力伦理矫治应当处理好自律与他律、自由与责任、虚拟与现实关系,尤其突出主体自律。

  • 标签: 微博暴力 权力僭越 主体迷失 群体极化 自律
  • 简介:黑格尔认为不应把哲学史看作是“人类精神错误陈列馆”,而应看作是“神形象万神庙”。也就是说,每一种哲学体系都是对理念发展过程一个特殊阶段描述,它既受历史条件限制,

  • 标签: 伦理学理论 述评 国内 人类精神 神的形象 哲学体系
  • 简介:正确理解原初状态中立约人特征对于理解罗尔斯作为公平正义理论体系至关重要。判定正义原则与利己主义之间关系关键在于作为公平正义理论是否将自利原则视为其理论体系首要价值,我们不能因为该理论承认立约人理性选择自利考虑而判定其是利己主义。任何企图从立约人合理性选择推出理性选择思考进路,都是对原初状态误解。

  • 标签: 罗尔斯 公平的正义 利己主义 理性选择
  • 简介:勒维纳斯哲学规划中,繁衍为主体打开了一种开放性时间。在这种时间中,自我通过父道和孝道.让自身在亲子关系中成为面对他者伦理主体。勒维纳斯对亲子关系这种论述与儒家慈孝存在共通之处.且能为儒家亲子观念给出某种合理性证明。不过,由于勒维纳斯将亲子关系重心放在为他人伦理责任之上.他父道和孝道观念又能为儒家亲子伦理提供一些另类补充说明。

  • 标签: 父道 孝道 繁衍
  • 简介:性善是一种存在,而不是一种伦理学规定。这里所谓"存在"乃慧眼窥破"天机"之事实,这种事实成为人之为人形上根基。性善作为一种存在,须在具体境域中方能发用,故儒家重视家庭人伦关系,倡导差等之爱。这是要在具体境域中让这种存在切实震动起来,以便培育壮大,然最终亦必然走向兼爱。明了人作为一种形上存在,则标举性善乃是必然,荀子斩断了人与天关系,只实在论地看人,其标举性恶亦是必然。尽管荀子讲性恶,但并非为恶张目,而是希望通过"化性起伪"而引人向善。但这需要借助外在力量,故荀子隆礼重。故性恶只能成就政治人与社会人,绝不能成就宗教人,而要成就宗教人必自性善始。作为存在论性善论,可通宗教,亦必通宗教。

  • 标签: 性善 存在 境域 宗教
  • 简介:2015125~6日,"中国伦理学会2015会"北京京西宾馆召开,此次年会由中国伦理学会主办,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中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井冈山大学、广东省伦理学会等单位协办。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王世明、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江、光明日报总编辑何东平、国家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詹成付等领导出席大会并致辞。

  • 标签: 中国伦理学会 北京京西宾馆 王世明 伦理学理论 民间组织管理 井冈山大学
  • 简介:随着我国城镇化迅猛发展,失地农民这一特殊群体规模越来越大,失地农民权利未能得到平等保障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以法伦理学视角审视失地农民体育权利现状,透视、剖析其中原因,思考保障失地农民平等享有和实现体育权利对策,是实现失地农民自由全面发展基础,是宪法和法律必然要求,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 标签: 失地农民 体育权利 公平正义 保障
  • 简介:腐败防治事关国家存亡。我国“小官巨贪”现象严重背景下,从伦理学角度探讨基层腐败防治问题,不仅具有法律上意义,更具有伦理上价值。本文从伦理学角度分析了基层公务人员腐败现状和腐败原因,研究并参考了国外基层反腐成功经验。对“家庭财产申报”“特别风险岗位评估”以及“独立监督机构”等制度构建或完善,进一步使我国反腐败立法更加完善,科学构建我国“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反腐机制和廉明公正道德风尚。

  • 标签: “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公务人员 腐败
  • 简介:信任问题是学术界研究理论热点之一。不同学科从不同维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不同层面的探讨,取得了丰富研究成果,但依然有深化和提升空间。从哲学视角研究信任问题,除了当前伦理学维度之外,还可以从人学维度出发围绕利益、自由和责任等范畴进行探讨;从价值论维度研究信任本身蕴含价值观念和价值原则。其核心问题是社会生活中值得信任行为和品性,即交往实践中自由和责任问题。

  • 标签: 信任 哲学视角 自由与责任
  • 简介:亲属容隐作为正式制度,依法追究一定违法犯罪嫌疑人,以维护法律关系和公共秩序;同时自上而下赋予嫌疑人亲属以豁免权,保证其豁免举证义务,悉心敦睦伦理。从而对伦理和法律关系,解难,达全。自上而下赋权,则基于并落实伦理权利,即伦理本体内生对世权,是从和渗透态伦理对应实体态伦理内、外不同权利义务分化、转移,自下而上内生并落实对世权,类似民法物权,不同于自然权利、法律权利、道德权利。

  • 标签: 伦理本体 人性 敦睦伦理 法律关系 亲属容隐 伦理权利
  • 简介:通过分析和梳理2006~2015发表档案学核心论文,本文从一般价值指标、主体价值指标、区域价值指标三个层面,勾勒出当前国内档案开放研究价值坐标体系。本文得出主要结论是:核心作者群表现出较强务实性价值选择偏向;高校和档案局(馆)作为国内档案开放研究主力军,档案研究价值体系构建过程中扮演着重要主流引导角色;学术人及学术机构以研究成果中介或目标,组织科学研发过程中与多方发生联系,彼此交错互动中形成了复杂伦理规范;区域研究力是档案学术研究实力集中体现,也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反映地区影响力重要指标之一。

  • 标签: 档案研究 价值坐标 学术伦理 区域研究力
  • 简介:代孕,无论在生命伦理学界还是在生命法学界都引发了巨大争论。代孕应否合法化问题上,学术界存在"应合法化说"与"不应合法化说"种针锋相对学说,这种学说都基于各自立场提出了相应论据。立足伦理与法律关系角度,伦理是法律基础,法律对于代孕定位应取决伦理对于代孕定性。而在伦理上,代孕是一种违背人类天性不合理行为。对于这种行为,法律应当予以禁止。从各个国家和地区代孕规制立法来看,代孕应当立法谨慎规制。当前,我国对代孕采取了完全禁止规制模式,但在具体制度设置上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 标签: 代孕 合法化 人性 规制
  • 简介:考试政策应该具有极其重要价值导向,要明确规定是否考试、如何考试、考试目的、考试结果及成绩构成等。研究生公共政治课43份政策文本中所规定考试政策,其中价值导向与偏离矛盾非常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考试术语,虽将"考试"与"考查"进行了明确区分,但是没有厘清其他术语之间关系;对待考试,既普遍认同又在具体规定中出现诸多疑点;考试目的,条例规定很明确但在具体实施中难以实现;成绩构成,强调"结合论"但结合方式方法没有交代;文本生命时长相差20多倍,"63方案"与"87方案"中考试政策至"10方案"时戛然而止。

  • 标签: 价值导向 偏离 考试政策 研究生 公共政治课
  • 简介:继《宋代理学伦理学思想研究》《元代理学伦理思想研究》产生很好反响后,陈谷嘉教授新著《明代理学伦理思想研究201510湖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明代理学伦理思想研究》书稿完成陈教授八十华诞之际,是承续前部理学伦理思想研究专著,可谓理学伦理思想研究"第三部曲",实为难得。

  • 标签: 理学伦理思想 陈谷嘉 宋代理学 湖南大学出版社 伦理学思想 明代理学
  • 简介:布坎南打通经济正义与政治正义壁垒依据是政治过程个人主义理论,具体来说就是:人性同一性规定、协商正义博弈论与“不确定性之幕”伦理价值。文章围绕这一问题探讨过程中,对该理论进行简要评论。

  • 标签: 个人主义 伦理 路径
  • 简介:20151023-2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与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第五次人权与伦理学论坛广西大学隆重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广西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林业大学、贵州大学、深圳大学、湖南科技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宁夏大学以及广西区委党校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专家学者40余人参加了会议。

  • 标签: 论坛综述 伦理研究 区委党校 南京林业大学 人权问题 科研单位
  • 简介:科学基金项目作为科学研究重要载体必须在科学、规范伦理审查制度中进行才能保证其社会价值实现。特别是涉及人类研究,伦理审查制度构建已经成为各国科学基金组织引导与规范科学研究重要途径。本文以加拿大国家科学基金组织联合出台《涉及人类研究伦理政策声明》为主要对象,从伦理审查主体、审查方式、审查程序等方面研究加拿大科研伦理审查制度特点与经验,以期对我国相关制度建立与完善提供借鉴。

  • 标签: 国家科学基金 涉及人类研究 伦理审查 加拿大
  • 简介:《西方德性思想史》是江畅教授三十如一日,厚积薄发,研读数百部西方原著并详加考证基础上,潜心研究和撰著又一部力作。该著国内首次系统阐释西方德性思想史,填补了此项研究空白,我国西方德性思想史和德性论深化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2016812日,人民出版社和湖北大学共同举办了《西方德性思想史》一书出版座谈会,出席座谈会有人民出版社编审张伟珍女士,美国迈阿密大学迈克尔·斯洛特教授,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朱莉亚·德莱弗教授,中国伦理学会会长、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万俊人教授,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国希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龚群教授,《道德与文明》杂志主编杨义芹研究员,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杂志主编李义天研究员,湖北大学哲学学院院长戴茂堂教授,《湖北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陈道德教授。各位专家学者在座谈会上各抒己见,对江畅教授《西方德性思想史》予以了中肯评价。这里我们摘登了部分专家发言,以帮助读者理解江畅教授新著。

  • 标签: 出版座谈会 德性思想 思想史 西方 《湖北大学学报》 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