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宗白华《美学散步》,共大部分,二十二篇文章,无不洋溢着诗性智慧。该书立足于中国古代不同艺术领域,对其进行了不同维度梳理;在简要介绍西方艺术论同时,采用中西例子兼用方式,帮助读者理解艺术“通境”;并且该书采用诗史互证、文史互通论证方法,在阐发作者自身理念同时,随手拈来浩瀚古典文艺理论、哲学思想、历史史宴和诗词篇章作为例证;该书还以建立充满文艺美学理想人格为精神导向,体现了中国古典艺术美学内核。深入分析可以发现,以《诗经》《周易》和《华严经》为代表中国古典生命哲学和近代西方柏格森生命哲学是其艺术意境诞生思想基础。作者在其形散神不散论述中,体现了其对艺术意境之美的完整建构。

  • 标签: 宗白华 《美学散步》 艺术意境 建构 生命哲学
  • 简介:康德论述崇高是“绝对大”观点时展现出两条思路、个层次.两条思路:崇高之大不是什么;崇高之大是什么.个层次即康德认为崇高所说绝对大不是数学意义上大;崇高之大存在于人观念之中;崇高之大意在赞美人道德力量之大.

  • 标签: 康德 崇高 道德力量
  • 简介:贵姓——全球华人姓氏文化汉字创意设计展,所承载不仅仅是字体设计本身,更是文字在字形层面的情绪表达或者识别认知。自2017年9月23日起,受到了全国各地设计师、老师、学生、设计团队以及设计爱好者广泛关注和支持。[贵姓]所有参赛作品中,最终评选出52幅终审评审奖作品。

  • 标签: 参赛作品 评审 终审 集合 创意设计 姓氏文化
  • 简介:新形势赋予高校漆画产学研用深刻意义和动力,为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和创新提供了更好机遇,提出了更高要求。建立和完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符合高校企业合作共赢、教育社会生产相结合规律,对传承和创新发展我国漆画艺术及促进产业化提供了更好平台,对促进高校社会融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 标签: 漆画 产学研用 一体化平台 文化产业 协同共建
  • 简介:在世界艺术之中,中国绘画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审美文化影响中国绘画艺术,使其有着独特审美体系。道家思想中“虚”“实”观念更是启迪了中国画审美创造,形成了“空白”“留白”艺术法则。“空白”“留白”含义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空白”这词用在绘画作品中指的是纸上没有被填满部分;“留白”更像是“空白”提炼,“留白”中“留”字更是表达了作画者主观能动性思维创造性。这两个词在中国绘画千百年历史中起着推进作用。直到今天我们仍在探讨画面构成中“空白”“留白”。因为画面中空白大小、位置高低都会影响幅画视觉效果,也会影响观者情绪。

  • 标签: 中国绘画 留白 空白 区分 边界
  • 简介:法国作曲家库普兰,是法国古钢琴乐派核心人物,生创作大量古钢琴曲,并对后来诸多音乐家创作及演奏有着深远影响.库普兰作品中,古钢琴曲尤为著名,他还为自己大部分古钢琴曲附上标题,以繁缛装饰音为特点,在其作品表现中,也有着标题息息相关音乐表现.

  • 标签: 库普兰 古钢琴曲 《羽管键琴第一册第四组曲》
  • 简介:"苗图"视觉范式与其所处时代背景之间存在着复杂结构关联,其图像文字空间组织建构基于各少数民族族群"集体无意识"和其原生族源情感,同时又受到清帝国处理"苗疆"边务和文明进程影响,最终呈现出较为清晰文化意义指向。这种"图文互译"视觉范式是18至19世纪中国南方(尤其是贵州)少数民族审美文化图像再现视觉表征。

  • 标签: “苗图” 视觉 表征 图文互译 审美叙事
  • 简介:中国当代绘画打破了传统绘画基本规律,在绘画色彩方面大胆创新,寻找色彩时代精神。通过重构再生创新色彩元素,对中西方色彩、古今色彩重构以追求作品新形式。科学技术发展色彩光学相结合,使得色彩表现更加多元化。绘画形式多元化,造就了色彩表现自由性独特性。突显绘画原创风格,使中国当代绘画在色彩语言表达上更能真实地反映现代生活,更具时代性和创新性。

  • 标签: 当代绘画 色彩 语言 运用与表达
  • 简介:黑川雅之《素材身体》书阐述了自己对皮革、黄金、橡胶、瓷器、玻璃、不锈钢、各种木材等多种设计材料理解以及运用。同时阐释了"身体性8个概念"以及如何把设计材料身体感知结合。作为当代设计师,如何让自己作品赋有灵魂,如何让自己作品在文化、文明这条延长线上延续下去,是值得深思问题

  • 标签: 黑川雅之 《素材与身体》 材料 身体 设计
  • 简介:文化是个民族、个国家核心竞争力,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保持我国文化独立性和生命力是重中之重。朗诵作为文化传承行之有效方法,应该受到我们重视。从诗歌朗诵角度探讨民族文化传承问题,并通过理论实践相互结合提升朗诵效果,不失为条行之有效途径。

  • 标签: 朗诵 诗歌朗诵 民族文化 传承 作用
  • 简介:美育对于服务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有着重要意义,它不但能够促进学生审美修养和文化内涵提高,更是激发创造力并帮助学生提高服务境界至关重要因素。在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教育信息技术革新使传统审美教育焕发出新生命活力,信息化教学已经像图书馆、问览室样成为常规教育部分,也是现代高校是否具有可持续竞争力关键。审美会丰富人精神世界,提高个人品味,使人拥有种大“气象”、大“格局”。拥有审美的眼光,会看到平淡生活中“乐”,看到连接各学科之间桥梁——“美的形式”,会感受到天地问“生意”,能够得到最高境界精神享受,最终会宴现人性“完满”。

  • 标签: 信息化时代 慕课教学审美教育创造力
  • 简介:2008年魏德圣首次执导电影《海角七号》获得了口碑和票房双赢,引起大家对台湾新导演关注,其中同阶段女性导演也凭借她们优秀作品,进入关注视野。"商业""艺术"平衡,是这一时期女性导演所面临困惑,也决定着她们以后发展方向。或许对于每位导演而言,她们都有各自取舍,但这探寻的过程也正是她们个人风格形成体现。

  • 标签: 台湾电影 新生代女性导演 艺术与商业 平衡
  • 简介:在严歌苓小说中,知识分子直是个较为特殊作者又十分偏爱群体.近些年来严歌苓也直着力于对自身家族史祖辈探寻.《陆犯焉识》书可谓是二者完美结合.小说围绕知识分子陆焉识展开,向人们展现了20世纪独有的政治面貌与人生际遇,也细致地描绘出主人公细腻心理变化.

  • 标签: 知识分子 困境 挣扎 严歌苓 《陆犯焉识》
  • 简介:电影是叙事造型相结合艺术。中外电影在叙事造型方面有较大差距,国外电影比较注重叙事造型结合,相对来说造型是重心;国内电影则要么注重叙事,忽略造型;要么注重造型,冷落叙事,相对来说,叙事是重心。产生这种差距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国电影在叙事造型相结合方面的良性发展,就要在新技术、教育、观念认知等方面向国际看齐,弥补自身不足,更好地进行作品创作,才能真正了解叙事造型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才能使电影成为叙事造型相结合艺术。

  • 标签: 数字媒体 叙事与造型 差距与结合 文化元素
  • 简介:美曾经是神秘。在康德理论中,美主要关乎人判断力,既以超验“美本身”形象独立于感官和理智,又与两者密不可分。然而,美同感官和理智关联构成了种分工基础,让美本身在技术加持下受到双方面的剥夺,流于庸俗。就感官而言,美以技术产品形式融入生活,让人们沉迷娱乐而无心展开深层次审美。就理智而言,美及其引申出思想内涵为信息所解构,失去了触动心灵向度。完整审美过程被技术分解为两个相互独立表达领域。在其中,物化的人不再是审美者,而是单纯产品享受者或信息接收者。对美本身剥夺本质上是对作为完整审美者的人剥夺,需要在人复归中得到遏制扭转。

  • 标签: 感官 理智 技术 分工 剥夺
  • 简介:王莲教授新著《柬元时期中日绘画传播交流》通过传播学、图像学、文献学、考古学、比较艺术学等学科综合研究方法,从个新层面对柬元时期绘画交流历史进行了深入剖析,填补了学术界关于中日水墨画比较研究空白,为中日两国在文化艺术上交流提供了全新发现,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和发展。

  • 标签: 王莲 《宋元时期中日绘画的传播与交流》 禅画
  • 简介:新时期蒙古族诗人继承古代蒙古族文学作品中诗性审美精神,诗人们以各自独特视角共同传承并补充建构草原风景审美体系。以此为基础,在他们作品中,可以看到蒙古族生态依生美、竞生美、共生美种生态审美范式存在。他们是新时期民族生态美学践行者。

  • 标签: 蒙古族 诗歌 草原 生态美
  • 简介: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发展历史趋势,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预言了这一历史趋势。不同历史条件下全球化,对中国工业现代化具有不同性质意义。20世纪中国工业文学和理论批评,反映了中国工业现代化过程社会现实,成为反帝反封建社会主义文化重要翼。著名美学家和批评家、国内唯审美文化杂志《美时代》副主编贾玉民教授、刘凤艳主编《20世纪中国工业文学史》书,以历史美学批评方法为主旋律,多角度、全方位地评介了20世纪中国工业文学创作理论批评发展成就,成为评介和探索中国工业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扛鼎之作。

  • 标签: 全球化 现代化 《20世纪中国工业文学史》
  • 简介:莳绘工艺是具有日本特色工艺样式。它是由唐代末金镂工艺发展而来,进而发展成为平尘莳绘工艺,再发展为研出莳绘工艺。日本改造工艺技术,又制作出平莳绘工艺和高莳绘工艺。之后,又将研出莳绘工艺和高莳绘工艺结合发展出"肉莳绘工艺"。通过莳绘工艺形成可以探寻日本如何将外来文化吸收形成自己风格。

  • 标签: 莳绘工艺 演进 日本 外来文化 吸收
  • 简介:无印良品产品因其简约无华设计广受消费者欢迎。无印良品在原材料选用、工序工艺、产品包装等方面体现了绿色设计理念。少量化设计是构成绿色设计理念重要要素之。少量化设计在定程度上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减少了对环境污染,达到绿色设计目的。

  • 标签: 无印良品 绿色设计 设计理念 产品设计 少量化设计